102海洋教育親師生體驗活動

 

宜蘭縣武塔國小102年度海洋教育~親師生~體驗活動 

 

武塔村的由來

武塔村位於蘇花公路必經之地,人口約五百餘人,是原住民泰雅族聚集孳息的部落,村民多來自上武塔舊社的塔拉幹社,故建村時稱為武塔。村民個個純樸敦厚,務農為主,過著樂天知命的日子。南澳溪流經此村,水質潔淨如翠玉,水流清暢如浮雲,隨處可見魚蝦悠遊其間;每年四、五月盛產青毛蟹,近年又飼放香魚繁殖,更增添南溪豐富的生態。

 

日據時代流行歌曲-莎韻之鐘-即是從本村南溪傳唱開來,到莎韻橋下賞石、戲水、露營,傾聽潺潺的溪水、蛙叫蟲鳴,擁抱充滿綠意的原始之美,到此一遊將會是一趟永生難忘的休閒知性之旅。

 

最早遷來本村者為武塔社人,因本社創社頭目名為Buta,社名以頭目名命之。武塔舊社位於大南澳南溪上游左岸,距離現今武塔村約24公里的山區,因沿岸常遇到暴雨肆虐,乃遷往大南澳南溪右岸與合流溪合流處西南方約四公里處,其地被稱為新武塔。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為獲得平地的利益,開始有族人遷往卡拿蘭(Kanalan,今鹿皮地方右下方的平原,今金岳村),後因瘧疾,有些族人移居柑仔頭(Baxallan,今碧候村)。民國40年起,開始準備遷村的工作,至民國4381日遷移完成,並舉行新村落成典禮。遷入的戶數為35戶,214人。初與仲岳部落合為一村,民國52年,金洋村遷到仲岳,始分治獨立。

 

武塔村的移住地,原為碧候村的山地保留地與國有林班地,武塔村人以一條豬的代價與碧候村交換土地;政府撥款 45,400元協助我武塔村建造房舍,補助54,000 元協助我武塔村民購買農耕用具,而老武塔的土地則編為國有林班地。 

 

南澳的在地產業

 

生薑-為本村主要農產品,品質佳。

青毛蟹-盛產於南溪流域,封溪復育中,禁獵。

香魚、苦花魚、溪哥-盛產於南溪流域,封溪復育中,禁獵。 

觀光景點

 

◎莎韻紀念公園

西元一九三八年秋,利有亨社少女沙韻.哈勇,為送老師出征,遭遇暴風雨,不幸失足掉落於南澳南溪殉難,當時台灣總督為表彰莎韻的事蹟,頒贈了一只鐘給利有亨社,以資紀念,這只鐘就稱為「莎韻之鐘」。莎韻公園位於葉家香展售中心旁的一個休憩的地方,可以瞭望南澳山嵐之美,位於蘇花公路中途之休息站,遊客可到此參觀,了解莎韻之鐘對南澳的象徵意義。

 

◎南澳南溪

「南澳南溪」經流南澳鄉的金洋村、武塔村、碧候村之後再與北溪匯流注入太平洋。此區由於水質清澈,每逢四、五月盛產毛蟹,又有飼放香魚繁殖,使南溪生態功能良好。此處是聆聽風聲、水聲或雨聲一大自然原音重現的最佳景點,沿途溯溪而上,還可造訪金洋村與武塔村兩部落,這裡是泰雅族原住民的部落。

 

◎舊武塔古道

由金洋村後方的宜五七道路西行,不久遇岔路,左上往神祕湖,採直行下坡,沿南澳南溪右岸產業道路而行,右側有路可下抵溪,行一、五公里後抵達金洋三號橋,跨越仲岳溪,可將車停於橋頭然後步行,沿碎石路前進約二公里五山澗流過路面,循比亞毫古道可到達舊武塔、舊金洋一帶。

 

◎觀音海岸

「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一片岩石和沙灘交錯形成的海岸地形,若要觀看遠處由海水侵蝕岩壁而成的海蝕洞,而這一帶的地質有縱向和橫向交錯的情形,為地層相互擠壓做見證。而綠色的岩石則是過去附近有火山爆發運動,火山灰噴到海岸邊堆積而成的。從澳花村看觀音海岸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樣的地形,不同的觀點,都會讓人難以忘懷。

 

 

泰雅族狩獵

 

一、 「狩獵」,是泰雅族原始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之一,不管是重大節慶的舉辦,或是維繫生活之所需,都可見其蹤影,由於原始泰雅族居住山林的傳統生活中,比較少有眷養家畜的習性,多數的「肉品」都靠狩獵來而來,舉凡像山豬、飛鼠、山羌等等的,也因此,發展出了一套獨特而實用的狩獵文化。

二、狩獵與祭典活動

    在泰雅族的各項重要祭典活動中,不管是傳統的祖靈祭、或是現在的守月祭、婚禮等各種重要活動當中,部落戰士都得出外狩獵來為活動做準備,也因此,越是善於狩獵者,往往就會被冠以「勇士」的稱號,而且打獵獲得的肉品,在祭典或婚禮等活動中,是同一 gaga 裡分享的重要物品 註: 部落 ),是絕對禁止與不同 gaga 的人分享的。


三、狩獵禁忌

    一般而言,泰雅族的狩獵文化中都會有以下幾種禁忌:禁止女人觸碰獵具,傳說如果在出發前狩獵用的刀或槍被女人碰觸的話,那麼男人在上山打獵時一定會受傷,所以獵具是禁止女人觸碰的。

 

四、狩獵季節

    在泰雅族中,並沒有強制規定狩獵的季節或時間,但是一般而言,每年十一月至隔年的三、四月是泰雅族勇士們狩獵的最佳時機,理由如下:

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一般而言都是農閒期,讓泰雅勇士們可以盡情的去狩獵。入秋後,動物的休憩與覓食路線都較為集中固定,可獲取獵物的機會較高。

泰雅族很早就有了生態保育的概念,在台灣氣候而言,四至六月是鳥獸繁殖最盛的時期,幼獸存活率最高,故泰雅族原住民在這些時期都盡量不進行狩獵,空出四月到十月這段期間做為動物的復養期,才不至於獵捕殆盡。

 

狩獵飲食

 

泰雅族以狩獵、燒墾遊耕為其主要的經濟生活,所以在食物方面有:

 

1.      穀類:主要穀類為米、小米及黍。在收穫時,將這些穗捆成一把一把放於地面,在太陽下曬乾後,連穗直接貯藏在倉庫內,需要時再取出放在臼上搗去穀和糠。米與粟分為黏性與無黏性兩種,無黏性煮成乾飯吃,黏性則用臼搗打後吃;接近平地的泰雅族以稻米為主食,而深山的泰雅族則是以小米(竹筒飯)、番薯為主食。

 

2.      蔬果類:甘薯、瓜類、豆類、薑、芋頭、果實、香菇、芭蕉心、籐、bunguw喬木嫩芽等。 

 

3.葷食:泰雅族人狩獵獲得的獸肉、漁獲等,都是在農閒的時候捕獲時食之。獸類包括山豬、鹿、羌、山羊、山貓、熊、豹、穿山甲、兔子、豬及水牛、雉鳥等;漁獲則有鰷魚、鯉魚、香魚、石伏魚、鰻魚等。 

 

南澳南溪魚類生態簡介

  南澳南溪起源淤舊武塔銅山山麓,綿延35公里,流經諸部落,孕育了泰雅族輝煌歲月,此溪漁產豐富,本省最出名的毛蟹出自於此俗稱「南澳毛蟹」,另有「莎韻之鐘」的故事亦與此溪有關,南澳南溪魚群在二、三十年前原為最純淨的,後因人為不當放流外來魚種入侵,造成原生魚類逐漸滅亡,茲分類原生魚種與外來魚種如下:

原生魚種:

1、鯝魚(苦花)2、鯽魚3、湯鯉(石鯽、黑尾冬)4、鰕虎魚5、和尚魚6、鰻魚7、香魚8、長臂蝦9、台灣絨螯蟹(毛蟹)10、香魚(已絕種)

 

外來魚種

1  平頷魚(溪哥)2  台灣石賓3  何氏棘魞

魚類生態的保育

1.     古代泰雅族河川保育的方法2.     現代保育成果

魚鉤綁法:(實作) 

毛蟹       

一、        毛蟹的故鄉

毛蟹牠們的真正名字叫「台灣絨螯蟹」分布在本島東部各溪流中,是台灣特有種,別的國內沒有的,因體色青綠俗稱「青毛蟹」,各產地中以南澳最負盛名,所以也有人稱牠為「南澳毛蟹」。

 

二、        毛蟹的一生

1、南澳毛蟹跟一般毛蟹不同的是牠是春蟹,也就是在春天產卵,別於一般秋蟹。

    2、成熟毛蟹於春夏之際26月間會從牠棲息地遷徙到海洋產卵(降海迴游),幼蟹在海裡長大後又循著媽媽的足跡回到山中溪裡生活。

               莎韻之鐘

一、19389月(昭和13年)日本正對中國發動武漢大攻略戰,南澳泰雅流興

    部落少女莎韻為了送日籍老師田北正記赴征途,背負行囊於現今武塔村莎韻

    橋附近,跌落滾滾急流遭難。

二、1941年(昭和16年)臺灣總督長谷川 清,為表揚莎韻的愛國事蹟,特地

    頒贈一只鐘給流興社以為紀念,後被稱為(莎韻之鐘)。

三、19411010日由古賀政男(曲)西條八十(詞)為莎韻之鐘譜曲作詞,

    臺灣戰後一度非常流行,至今仍流傳於60歲以上老年人中。

四、1943年松竹映畫與滿洲映畫合作拍攝「莎韻之鐘」電影,由當時紅極一時

    的明星李香蘭飾演莎韻,不過該部電影實則添加不少戲劇性情節(如三角戀)

    外景在霧社拍攝而非南澳。

五、莎韻全名莎韻.哈勇,生於19221月,是南澳流興社,(現南澳鄉金岳村)

    哈勇.麥巴歐的最小女兒。

第一梯(育才國小)

DSC04796DSC04873DSC04878DSC04883

第二梯(龍潭國小)
DSC04936DSC04997DSC05081DSC05091

第三梯(深溝國小)
DSC05463DSC05490DSC05513DSC05517

第四梯(頭城國小)

DSC05926DSC05957DSC05969DSC0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