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教特色, 教學與宣導活動, 活動照片

103_利用二手物品創作~舉辦科學創意競賽

一、活動計畫

 

image

image

 

image

二、影像記錄

學生先聽取競賽說明

image   image

P1080459

光碟片氣墊船比賽實錄,校長和家長會長也來共襄盛舉。

P1080462    會長與校長嘗試推動

 P1080465  DSC01932

DSC01929DSC01931

三、成效評估

1、學生對於科學類競賽都很有興趣,報名人數非常踴躍。

2、可以發現小朋友都很有創意,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

3、利用二手物品創作,可培養學生運用隨手可得物品再利用的觀念。

學校環教特色

102-5-6: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邀請劇團至校演出相關環保戲劇

感謝「海波兒童劇團」及「九歌兒童劇團」蒞臨本校演出環保劇,藉此戲劇表演活動讓孩子體會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的重要,並提供了本校學童在環境教育學習上難得的機會。

海波劇團以學童熟知的花媽劇偶演出,告訴孩子惜福愛物、珍惜資源的重要,且能將環保概念融入生活中,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先透過教師研習,讓老師了解此齣環保劇的意涵與教學前的指導重點,並以演出熟知的東郭獵人狼故事教導學童愛護動、植物,不破壞動、植物棲地,尊重大自然,深植永續環境概念。

學校環教特色

102-5-5: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推動走路上學

本校持續宣導推動「走路上下學」之觀念,透過愛心驛站的設立,使家長放心的讓孩子走一段路上下學,以達省油(錢)、環保又健康的目的。

【愛心驛站的宣導情形】

 

 

  • 為什麼要走路上學?

㊣當全部的車輛聚集在學校附近,造成空氣品質惡化以及小朋友健康的負面影響,您可能從未想像過?

㊣當全部的車輛打結在學校附近,所浪費您、社會及能源的本有多少,您可曾想過?

㊣當小朋友連走路上學,可以規律的活動身體的機會都沒有時,你的小孩還會健康嗎?

  • 走路上學~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早上讓小孩動一動,身體更健康,學習更有效率。

㊣走路上學過程中可以和家長及同學培養感情,讓走路上學成為美好的回憶。

㊣走路上學沒有塞車壓力,社區居民出入也更方便。

㊣學校周邊的車輛減少,能提昇空仔品質,提供小朋友一個健康的環境。

㊣提昇社區參與意識,關心周遭環境,建立良好的鄰我關係,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小朋友走路上學更安全。(油價昂貴!!可省油、環保且更健康哦!)

  • 羅東國小愛心驛站~讓你的孩子在此上下車「走路上學」走一段路

    (愛心驛站標示圖)


 

 


 

 

 

 

 

 


 


 

 

 

 

 

【推廣走路上下學的海報】

學校環教特色

102-5-4: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定期編輯環境教育專刊並有效運用

本校自100學年度起,即定期編輯「環境教育、節能減碳教育暨健康促進教育專刊」提供教師實施課堂融入教學用,並舉行有獎徵答活動以達宣導之目的。


定期編輯專刊,除提供教師運用之外,亦張貼於本校佈告欄中之環保專欄中公開宣導。


配合專刊內容舉辦有獎徵答,寓教於樂。圖中為校長於學生朝會中公開抽出得獎小朋友。

 

檢附本校102年度第6期「環境教育、節能減碳教育暨健康促進教育專刊」如下:

羅東國小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專刊102年6月

首屆環境教育獎 宜縣顯現榮耀與肯定

(資料來源:NOWnews101.11.20)

以「宜蘭綠活、世代福祉、環境正義、永續發展」為宗旨的第一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20日在縣政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行頒獎典禮,由縣長林聰賢頒發附有珍稀鳥羽的特有獎座,肯定奉獻卓著的各類組得獎者。

第一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評選出各類組得獎的團體、民營事業、學校、機關、公營事業機構或政府捐助基金累積超過50%的財團法人、社區組。特優獎獲頒獎座1座及獎金5萬元,優等獎獲頒獎座1座及獎金2萬元,個人組特優獎獲頒獎座1座及獎金2萬元,優等獎獲頒獎座1座及獎金1萬元。

民營事業組特優:達和環保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宜蘭營業所,由廠長陳丁全代表領獎。機關〔構〕組特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自然教育中心,由處長林鴻忠代表領獎。社區組特優:冬山鄉中山社區發展協會,由理事長林長輝代表領獎;優等:三星鄉大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建銘代表領獎。學校組優等:文化國中。個人組特優:楊琇慧,由她的父親楊景星和母親楊邱仁森代表受獎;優等:張煇志、黃美玉。

楊琇慧是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八色鳥的守護天使,秉持楊爸爸的信念「山在、樹在!果子結了、長蟲了、爛掉了!鳥來了!有生命的生物出現了!」,於93年夏天為了送父親一件有意義的70歲生日禮物,而開始進入父親位於三星鄉的五甲大山林,進行鳥類的記錄工作。

沒想到,楊琇慧從此不停的觀察與記錄,迄今已有9年,八色鳥保育行動成了國際知名的個案,目前在那片山林裡,棲息或過境鳥種約有百種,成功的鳥類繁殖紀錄有黑枕藍鶲、朱鸝、山紅頭、小彎嘴畫眉、大彎嘴、黑冠麻鷺、台灣藍鵲、竹雞、五色鳥、小啄木等等,飛羽處處,鳥鳴不絕,熱鬧萬分。成為學校、社區大學及國內外學者教學、研究的佳處。

楊琇慧希望今年從自己的土地開始透過工作假期的招兵買馬,結合當地社區夥伴共同完成自然小屋的建置,把她父親畢生奉獻山林保育生態的志願,透過點、線、面的串連,將保育生態的關懷行動觀念,落實社區夥伴並帶領社區運用教育的力量,讓彩色的自然社區以永續的發展邁向對地球的友善之路,回饋社會。

縣長林聰賢表示,縣內的環境孕育出多樣、豐富的自然環境與珍貴濕地資源,1980年代以後歷經「反六輕」及「反火電」的環保運動,民眾環境意識的提升,強化了縣政的環境保護、教育與行政能力,全球氣候變遷及社會生態系統的改變,不可抗拒的天然災害接連發生,突顯了宜蘭縣面臨環境治理的深層危機,如何維護環境品質和生態資源,培養縣民的環境素養,已成為推動環境教育的重要課題,縣府以「宜蘭綠活、世代福祉、環境正義、永續發展」為理念,營造「幸福宜蘭」的縣政願景,希望全民共同參與,用具體的行動,共構美好的未來。

環保局長陳登欽指出,首屆環境教育獎獎座是採用目前全世界僅存729隻的珍貴稀有鳥禽─灰孔雀雉的羽毛製成,灰孔雀雉的羽翎顏色折光亮度,可蠡測環境的良窊,有「環保之眼」之稱,用灰孔雀雉的羽毛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獎座,彰顯了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的環境教育的意涵,彌足珍貴。

假日休閒好去處──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

 

「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是位於省道台7線上的大同鄉崙埤村,當地由大同鄉公所與崙埤社區發展協會共同推動保護生態溪流的工作,使這裡完全不受污染。在溪流上游的瀑布水量充沛且清澈,常見有苦花和溪哥等魚種。九寮溪目前是溯溪健身及戶外教學的好去處,遊客可以漫步其間欣賞溪流兩畔豐富的林相,累了就在涼亭歇歇腳,坐在木椅上靠著樑柱,當風兒輕拂臉龐,伴隨蟲嗚鳥叫及流水聲,真是何等寫意。

相傳,九寮溪早期是泰雅族狩獵的領域,當獵人在山林間遇到水鹿,一定會用像風一樣的速度追去,而這場追逐一直追到第二層瀑布頂上。突然間,水鹿縱身輕輕一躍便消失在瀑布的水霧之中。而正當獵人失望之際,山谷突然寧靜下來,山谷中迴盪起「Ga-ba」、「Ga-ba」水落在石頭上的聲音,這聲音清晰的就像是打在心頭上一樣。於是獵人就帶著「戈霸溪」的名字回到部落。

九寮溪步道總長約1.8km(園區至步道入口約2.2km),屬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旺盛的蕨類植物和地被植群、高聳的闊葉樹及樟科植物,還有各種昆蟲,沿途有4座吊橋,有象徵祖靈之眼的豁雲橋,吊索做成的巴尬吊橋,以及沒有牌樓、橋墩的哈隘吊橋,一直到終點的拱橋是臨瀑橋,美麗雄偉的戈霸瀑布在眼前展開,讓人身心舒暢。因為先天的地質條件再加上九寮溪流的又快又急,於是切割出陡峭的河谷,也把原本平緩匯流口分出了高低落差,於是這個瀑布就如我們所見,高約50公尺,雨季水量大時,瀑布寬度可達5公尺垂掛在山的肩膀上。園區至步道入口路段較無林蔭遮蔽,建議可騎乘單車,十分涼爽,但後面路段為石頭路需較為小心。步道規劃完善,老弱婦孺皆可行走~為維護步道風貌,請勿隨意亂丟垃圾!

校園生態系列

  同學們平時在校園中忙碌的學習、快樂的遊憩,你可曾稍稍留意,隨著季節的更替,校園中的動植物也紛紛變換了樣貎。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身旁的這些朋友們吧!

紅嘴黑鵯

「喵-、喵-」咦?奇怪!怎麼樹上會有貓叫聲呢?仔細一瞧,原來不是貓而是一隻鳥在站在樹上叫。牠長的全身黑,要不是鮮紅色的嘴巴特別明顯,可能會被誤認為烏鶖(大卷尾)。校園中經常可以見到牠站在枝頭上,下次聽到樹上有貓叫聲時,別忘了抬頭看牠一下哦!

立鶴花

藍色或紫色的花瓣,黃色的花心,美麗的身影總是讓人多看兩眼,我叫立鶴花,也有人叫我立鄧伯或著金魚木。(我住在希望花園裡哦!)

我來自南非的熱帶雨林,是屬於一年四季都開花的植物。所以,現在在校園中開花的植物不多,你應該很容易找到我。而且我相當好種,只要定期澆水就可以長的又快又美麗喔!

◎網路笑話~發錯人了

A先生一大早收到女友發的簡訊:「你既然不愛我,我們分手吧!」

A先生正要開始傷心的時候,又收到女友發來的簡訊:「對不起!我簡訊發錯人了。」

這下子,A先生就可以徹底傷心了!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學校環教特色

102-5-2: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推廣每週一日蔬食運動

本校積極推動各項環境教育,並自100學年度起即實施「每週一蔬食」運動,訂定每週三、四為「蔬食日」,學生反應普遍良好,並曾獲報紙採訪報導(如下圖),並檢附本年度十一月份菜單如後:

  • 中國時報【王亭云、潘欣彤/綜合報導】


     宜蘭羅東國小每周四的營養午餐為「環保餐」,不提供肉食,多數學生表示不會排斥,覺得「這樣也很好吃」,也有學生說:「蔬菜越多越營養!」(王亭云攝)

        日前嘉義嘉北國小色彩繽紛的營養午餐,吸引英國小學生瑪莎注意,瑪莎把嘉北的午餐拿到網路上與讓她吃不飽的學校營養午餐做比較,文圖並茂,讓嘉北在國際暴紅。要讓正在發育的學生吃得好又吃得飽,辦好營養午餐並不簡單,本報記者挑選全台十所辦理營養午餐夙有口碑的學校,讓大家看看餐點有多營養及物美價廉。當然也要為付出心力的廚工、廚師、營養師,及相關教職員、家長按個「讚」!

        學生一個個拿著餐盤、排著隊,等待營養午餐,對於蔬食日無肉可吃,多數學生都表示不會排斥,幾乎全班學生都點頭說「這樣也很好吃」,有學生大聲說:「蔬菜越多越營養!」也有學生說:「白菜好吃又營養!」

        校長劉珀伶表示,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吃魚肉,學習減碳,也是一種環保教育,且透過學校營養師的把關,環保餐的營養也很均衡。推出環保餐已第二年,普遍反應都很不錯,剛開始擔心學生不習慣無肉可吃,還另準備滷肉,讓不適應的學生可以加著吃。

        新北市新莊區新泰國小每周三則訂為「簡餐日」,全校一千五百位師生中午不吃飯,而是換上麵線羹、肉包、麵包等,換個口味。五月卅一日這天的菜單,是蔬菜羅宋湯、熱狗麵包,自己夾上香蒜豆芽菜與馬鈴薯沙拉,同學們吃得津津有味,連校長王素涼都忍不住說:「我可以再拿一個麵包嗎?」

        該校採「自立午餐」,即校內自有廚房烹煮,供應新泰與國泰國小,每日最高兩千一百份餐點,雖然數量龐大,但營養師彭立行說,安全絕不打折扣,嚴格遵守生、熟食分開處理,從烹煮到打菜,均須戴上頭巾、圍裙,廚房更是每日清洗。

        除簡餐日外,其餘午餐均為三菜一湯,附上鮮奶、保久乳或水果,每餐僅收卅四元。由於美味價廉又顧及營養均衡,除學生外,連老師都願自掏腰包搭伙。

        宜蘭縣羅東鎮羅東國小挑選每周四為「環保餐」,沒有肉食,除了呼應環保外,也讓學生的腸胃休息一下,有益健康;記者採訪當天五月卅一日為「蔬食日」,菜色包括:白飯、紅燒豆腐、白菜麵圈、三鮮蒟蒻與仙草蜜,水果則為荔枝。

    102年11月份菜單如下:

學校環教特色

102-5-1: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午間熄燈一小時活動

宜蘭縣羅東國小102學年度能源教育週「環境教育暨節能減碳」活動實施計劃

一、依據:

(一)宜蘭縣102學年度環境教育實施計畫。

(二)本校102學年度環境教育實施計畫。

二、目的:

(一)培養教師與學生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認知,豐富環境保護知識。

(二)培養教師與學生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技能,強化環境保護實踐。

(三)樹立永續校園優質生態,促進環境之永續生存與發展。

三、承辦單位:學務處

四、參加人員: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

五、活動時間:102年11月4日(星期一)至11月8日(星期五)

六、活動內容:

活動一:影片欣賞

活動說明:師生共同欣賞經濟部「節能減碳」宣導影片,並在教室內進行討論分享。

活動二:廁所綠美化

活動說明:三到六年級班級進行廁所綠美化活動,並由校長、學務主任、各學年主任及相關人員進行評比活動。

活動三:關燈一小時(整學期)

活動說明:全校於用餐及午睡時間進行「關燈一小時」活動,以達節能減碳之目的。

活動四:吃素愛地球(整學期)

活動說明:每週擇訂一天的午餐供應蔬食餐,減低肉品的供應量,降低排碳量。

活動五:健康多喝水

活動說明:向學生宣導多喝水,少買飲料,可促進健康及減低排碳量。

活動六:運動也能愛地球

活動說明:三到六年級學生參與學校體育競賽,培養學童運動的習慣及愛好,以運動習慣代替使用電子產品,促進健康且節約電能。

活動七:「走」進校園裡

活動說明:鼓勵學童走路上學,如家長接送,也能在離校50公尺處就上下車,步行一小段路,減低碳排放量。

七、預期效應:

(一)學童能了解「節能減碳」的意義,並能節約能源。

(二)藉由活動安排,學童懂得如何做到節能減碳,並能落實在生活中。

(三)學童能理解擁有美麗的地球環境與健康的身心是從自身做起,且能持之以恆。

八、本計劃經校長核可後實施之,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學務主任:       校長:

 

本校於用餐及午睡時間進行「關燈一小時」活動,除了節約能源,並能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也因全校師生配合,本校今年度水、電費都負成長超過5%以上,活動情況如下:

用餐時間及午休時間,我們都會關掉電燈進行「關燈一小時」活動

學校環教特色

101-5-5: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五)

本校持續宣導推動「走路上下學」之觀念,透過愛心驛站的設立,使家長放心的讓孩子走一段路上下學,以達以省油(錢)、環保又健康的目的。

 

【愛心驛站的宣導情形】

 

 

 

  • 為什麼要走路上學?

㊣當全部的車輛聚集在學校附近,造成空氣品質惡化以及小朋友健康的負面影響,您可能從未想像過?

㊣當全部的車輛打結在學校附近,所浪費您、社會及能源的本有多少,您可曾想過?

㊣當小朋友連走路上學,可以規律的活動身體的機會都沒有時,你的小孩還會健康嗎?

  • 走路上學~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早上讓小孩動一動,身體更健康,學習更有效率。

㊣走路上學過程中可以和家長及同學培養感情,讓走路上學成為美好的回憶。

㊣走路上學沒有塞車壓力,社區居民出入也更方便。

㊣學校周邊的車輛減少,能提昇空仔品質,提供小朋友一個健康的環境。

㊣提昇社區參與意識,關心周遭環境,建立良好的鄰我關係,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小朋友走路上學更安全。(油價昂貴!!可省油、環保且更健康哦!)

  • 羅東國小愛心驛站~讓你的孩子在此上下車「走路上學」走一段路

    (愛心驛站標示圖)


 

 


 

 

 

 

 

 


 


 

 

 

 

 

 

 


 

 

 

【推廣走路上下學的海報】

學校環教特色

101-5-4:羅東國小環境教育特色及創新作為(四)

本校自100學年度起,即定期編輯「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教育專刊」提供教師實施宣教活動,並舉行有獎徵答活動以達宣導之目的。

 


定期編輯專刊,除提供教師運用之外,亦張貼於本校佈告欄中之環保專欄中公開宣導。


配合專刊內容舉辦有獎徵答,寓教於樂。圖中為校長於學生朝會中公開抽出得獎小朋友。

 

檢附本校101學年度第5期「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教育專刊」如下:

 

 

羅東國小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專刊(101學年第5期)

公民訴訟勝利 高等行政法院撤銷中科四期「開發許可」

(資料來源:101.10.11環境資訊中心)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11日)上午針對中科四期「開發許可」一案,判決撤銷訴願決定及全案開發之許可,這是國內首宗撤銷開發許可的案例。提起訴訟的農民與律師要求「立即停工」!

本案律師團蔡雅瀅與張譽尹指出,中科四期的開發許可有以下兩大法律爭點:

.依《區域計畫法》第15條之25款,非都市土地開發用地需要取得權利證明文件,但中科四期直接以「徵收」手段取得園區土地,沒有檢附土地及建築物權利證明文件;為此法務部曾發文給內政部,清楚指出營建署有規避適用《區域計畫法》之嫌。二.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規定,變更農業用地應取得農委會的書面同意,但中科四期開發許可的取得僅以區域計畫審議委員會之會議上,農委會承辦人之口頭同意就算數,違反農發條例規範。

  台灣農村陣線也批評,除了法律程序問題,中科四期位於地層嚴重下陷區、在環境污染、在地自然資源脆弱的爭議也持續未解;國科會雖然宣布中科四期調整產業配置比例,降低光電產業、調高精密機械產業比重。但根本沒有解決當地是「黃金農業地帶」,完全不適合開發科學園區的上位問題。而中科四期開發案附近還有閒置率甚高的彰濱工業區與數個科學園區基地,為何不積極利用,反而開發良田?彰化王功漁村代表林連宗也表示,濁水溪口是幾百年來漁民賴以為生的潮間帶,他以新竹香山綠牡蠣受到竹科廢水污染為例,憂心王功的蚵仔、蛤仔也將步上後塵,他以同為漁民的身分呼籲,要求中科四期儘快停工,不要污染珍貴的海洋生態與扼殺漁民生計。

  針對中科四期拍板定案以來,經歷金融海嘯、光電產業衰退、科學園區開發基金債台高築,加上各種環評、搶奪農業用水的爭議;台灣農村陣線與律師共同呼籲,中科四期「立即停工」,放棄科學園區的發展神話,儘快還地於農,與地方共思永續發展的出路才是上策。

羅東林管處自然教育中心榮獲宜蘭縣環境教育特優獎

(農委會林務局101.10.16)

  羅東林區管理處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在9775日正式開幕啟動,利用所在場域「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規劃相關課程活動之環境學習中心,園區佔地約18公頃,為昔日太平山林場之木材集散地羅東出張所之位址,園區以生態林園景觀為特色,並將昔日舊有的林業生活聚落規劃為林業歷史博物園區,保留過去貯木池轉型成為生態池、水生植物池並規劃環池步道等戶外設施融合藝文、教育與休憩之生態旅遊場域。

  中心一直以來致力於共創人與自然對話的優質平台,提供環境永續發展的多元學習機會,開園至今所發展的4大類服務(戶外教學、專業研習、主題活動、特別企劃),目前已有34,000多人參加過中心所舉辦的各項課程活動,此次獲得第一屆宜蘭縣環境教育獎特優獎項,更是為中心帶入一股新欣的動力.未來仍秉持「師法自然,快樂學習」的宗旨,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機會參與環境教育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共同為環境進一份心力。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日6:00~19:00;「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依行政機關辦公時間(8:00~17:00)並配合假日活動經營。相關課程資訊請搜尋: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部落格、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羅東林區管理處網站。

「象草」獨占棲地 環團:河川局選錯植被

  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為抑制蘭陽溪沙塵暴問題,在溪床種植八公頃「象草」,環保團體批評選錯植被種類,將形成「象草純林」,造成台灣特有植物滅絕。河川局長顏嚴光坦言「草不是我們的專業」,將請教專家學者,若真有危害,就改種適合植物。

蘭陽溪最近接連吹起「風吹沙」,嚴重時有如沙塵暴,溪畔居民苦不堪言,七賢、內城、榮源、深溝、廣興、柯林與大洲國中小學,上課須緊閉門窗。宜蘭縣環保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立委田秋堇服務等共同發表聲明,要求河川局重視沙塵問題。

荒野前會長湯譜生說,蘭陽溪床的白芒,短短數年間,變成一畦畦菜園,面積逾七百公頃,溪床整地種菜前,須用挖土機將較粗大礫石篩走,留下細石細砂種植作物,收成後,只留下滲入地下水層的農藥與肥料,還有光禿禿裸露的溪床。他指出,光禿禿的溪床沒有任何植被,盛行的季風與熱帶低壓吹起,強風捲起細沙形成「沙塵暴」,河川局為抑制揚塵,在大洲、七賢一帶廣植「象草」,立意雖佳卻選錯植被種類。湯譜生說,象草具侵占性,擴散能力強,是高度危害的入侵物種,進佔某地區後,會形成獨占棲地現象,導致物種單一化,排擠甜根子草、蘆葦等特有植物生存空間;河川局錯誤政策,有可能毀掉蘭陽溪的生態。

環保團體要求河川局收回蘭陽溪放租耕作的沙洲,停止栽種並清除「象草」,建議栽植白背芒、甜根子草做為覆蓋植被,也可試驗「草薦」覆蓋沙地,減少揚塵的發生。河川局長顏嚴光說,原本要種植「甜根子草」,但市面上沒那麼多數量,才改種「象草」;河川局會虛心檢討並請教專家學者,如果對生態有影響,明年就不種象草;至於用「草薦」覆蓋,成本太高,還要再評估;另,溪床放租面積逐年遞減,是河川局努力的目標。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楊价民說,象草是牧草的一種,屬於「叢生」植物,侵略性沒那麼強,不像是藤蔓類植物擴散速度很快,種植象草是否會影響其他植物?要看人工化程度,如果刻意將在地植物清除,當然會影響,否則,是可以再觀察看看。(資料來源:自由時報101.10.23

校園生態系列

  同學們平時在校園中忙碌的學習、快樂的遊憩,你可曾稍稍留意,隨著季節的更替,校園中的動植物也紛紛變換了樣貎。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身旁的這些朋友們吧!

白鶺鴒

最近在學校的小操場中經常出現這種食蟲性的鳥類,全身主要為黑白。站立時,尾巴會上下擺動;飛行時呈現波浪狀,模樣十分可愛。每年從秋冬時節一直到春天,在我們學校中偶然會發現牠的身影。下次看到時,記得要仔細的瞧一瞧哦!

台灣欒樹

  隨著時序來到秋天,在學校旁的台灣欒樹也結成火紅的蒴果,它的蒴果由像燈籠狀粉紅色的三瓣片合成,形似紅色的小氣球,相當耀眼,成熟時轉為褐色,從果瓣中肋裂開,種子像是夾在三片蝶衣中,黑褐色。台灣欒樹也是我們宜蘭縣的縣樹哦!

◎網路笑話~花語

A先生想追一位漂亮的美眉,想送花又不知道送幾朵花才好,於是請教花店老闆。

老闆說:「一朵玫瑰代表唯一…三朵代表我愛你…九朵代表永遠……」

A先生趕忙問:「那九百九十九朵是什麼意思??」

花店老闆:「…這個嘛,代表”我家有錢”」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