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宣導活動

104-2-2-6 六年級環境教育教學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學校特色課程設計理念與單元課程教學計畫

設計者:尤明芭雅希

 

6-1設計理念與構想:

六年級的內容以探討整個文化為主,上學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搭配自然領域課程,重新認識在地重要產業-礦業對環境的影響。第二個部分主要探討對澳花交通重大的影響-蘇花改公路的建立,並從各面向探討蘇花改對澳花村落可能帶來的影響及衝擊。

6-2課程架構圖:

 

 

 

 

二.

 

 

 

 

 

 

 

 

 

 

 

 

 

 

 

 

 

 

 

 

 

 

 

 

 

 

單元一:「蘇花公路開拓史」

學校特色課程教學計畫綱要表

適用年級

六上

學期總主題

社區參訪

大單元名稱

蘇花公路開拓史

配合領域

彈性、社會領域

設計者

尤明芭雅希

審核者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節次

單元目標

 

1.認識蘇花公路的地理位置

2.了解蘇花公路對人民的重要性

3.了解蘇花公路所發生的重要事蹟

4.實地遊覽蘇花公路

節別

單元名稱

教學大綱及評量方式

能力指標

融入議題

十大能力

認識蘇花公路的地理位置

【活動一】引起動機(社會2)

1.詢問學生是否知道蘇花公路

【活動二】發展活動

請小朋友繪出蘇花公路的地理位置

【活動三】綜合活動

畫出及說出正確的位置

2-3-8-8

1-2-3-6

1-2-1-6 

環境教育

了解蘇花公路對人民的重要性

【活動一】引起動機(彈性4)

介紹每條路的重要性

【活動二】發展活動

1.訪問部落耆老,是否聽過蘇花公路對族人的重要性及影響

2.可利用書籍及電腦查詢

【活動三】綜合活動

將學生收集的資料,以分組的方式,上台報告

 

2-3-8-8

2-2-5-6

1-2-3-6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了解蘇花公路所發生的重要事蹟

【活動一】發展活動(綜合2)

1.訪問部落族人,是否聽過蘇花公路所發生的重要事蹟

2.可利用書籍及電腦查詢

【活動三】綜合活動

將學生收集的資料,以分組的方式,上台報告

 

2-3-8-8

2-2-5-6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實地遊覽蘇花公路

【活動一】引起動機

(彈性2 綜合4 社會2)

介紹蘇花改之美

【活動二】發展活動

1.討論遊覽蘇花改紀念館的事項

2.實地遊覽蘇花改紀念館

3.用照片及心得記錄蘇花改

【活動三】綜合活動

心得報告

2-3-8-8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單元二:
礦業與環境資源的維護」

學校特色課程教學計畫綱要表

適用年級

六上

學期總主題

社區參訪

大單元名稱

礦業與環境資源的維護

配合領域

社會、自然領域

設計者

尤明芭雅希

審核者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節次

單元目標

1.認識部落礦產的文化

2.了解礦產帶給部落的就業機會

3.了解礦產對於環境資源保護的影響

4.實地走訪附近礦產業

節別

單元名稱

教學大綱及評量方式

(含時間分配)

能力指標

融入議題

十大能力

1.認識部落礦產的文化

2.了解礦產帶給部落的就業機會

 

 

【活動一】引起動機

介紹岩石的種類,澳花的礦業

【活動二】發展活動

1.討論附近的礦產,以哪些為主?

2.討論礦產是否增加族人的工作率?

【活動三】綜合活動

分組討論,上台報告

1-3-1

1-3-2

1-3-8
2-3-2

2-3-3

環境教育

 

 

 

 

 

 

生命教育

 

 

 

了解礦產對於環境資源保護的影響

【活動一】發展活動

1.討論礦產對於環境資源保護的影響?

2.畫出附近礦業小朋友所了解的景象

3.影片欣賞

【活動二】綜合活動

上台報告圖畫中的景象

1-3-1

1-3-2

1-3-8
2-3-2

2-3-3

環境教育

 

 

 

 

 

 

生命教育

 

 

 

 

 

 

九十

 

 

 

實地走訪附近礦產業

 


 

【活動一】發展活動

實地走訪附近礦業

2.拍照紀錄附近景象

【活動二】綜合活動

根據照片及學生畫圖的景象,說出有甚麼不同

 

 

 

 

 


 

1-3-1

1-3-2

1-3-8
2-3-2

2-3-3

環境教育

 

 

 

 

 

 

生命教育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楓溪岩石種類調查

【活動一】引起動機

介紹如何進行定點調查

  1. 選定範圍。
  2. 以塑膠繩圈出定點範圍
  3. 進行範圍內岩石的種類及數量的分類

【活動二】發展活動

  1. 實際帶學生步行到楓溪。
  2. 把班上分成三組,確定每組都了解如何進行調查。
  3. 學生依組別實際進行調查。

【活動三】綜合活動

分組討論,上台報告

1-3-1

1-3-2

1-3-8
2-3-2

2-3-3

環境教育

 

 

 

 

 

 

生命教育

 

 

 

 

 

 

 

 

 

 

 

 

 

 

 

 

 

 

 

 

 

 

 

 

 

 

 

 

 

 

 

 

 

第四學年第二學期學校特色課程設計理念與單元課程教學計畫

設計者:尤明芭雅希、鄭青芳

 

2-1設計理念與構想:

六年級的內容以探討整個文化為主,上學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對於自己的學校和社區已非常熟悉,希望學生能夠進一步經由訪問長輩、走訪社區、等方法,蒐集所住社區的各種資料,讓學生嘗試為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留下紀錄,激發學生愛鄉愛家的偉大情操。

 

2-2課程架構圖:

 

 

 

二.

 

 

 

 

 

 

 

 

 

 

 

 

 

 

 

 

 

 

 

 

 

 

 

 

 

 

 

6-2-1 教學綱要表:

單元一:「澳花文化之人文」

學校特色課程教學計畫綱要表

適用年級

六上

學期總主題

澳花文化—環境與人文

大單元名稱

澳花文化之人文

配合領域

彈性、綜合、社會領域

設計者

尤明芭雅希、鄭青芳

審核者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節次

單元目標

1.瞭解部落耆老的一生的經歷

2.瞭解族人一生的生命

3.了解一生的工作形式

4.學生能夠分組討論、對部落耆老進行訪談,並利用錄音筆及攝影來記錄

節別

單元名稱

教學大綱及評量方式

能力指標

融入議題

十大能力

 

 

瞭解部落耆老的一生的經歷

【活動一】引起動機(社會3)

介紹人的一生

【活動二】發展活動

1.學生分成3組

2.利用分組,對部落耆老進行訪問

3.進行訪問時利用錄音筆及攝影來做紀錄

【活動三】綜合活動

學生利用分組所記錄的資料,上台報告

2-3-8-8

2-2-5-6

1-2-3-6 

環境教育

瞭解族人一生的生命

【活動一】引起動機(彈性2 )

介紹早期原住民的工作種類

【活動二】發展活動

1.學生分成4組

2.利用分組,對部落耆老進行訪問

3.進行訪問時利用錄音筆及攝影來做紀錄

【活動三】綜合活動

學生利用分組所記錄的資料,上台報告

2-3-8-8

2-2-5-6

1-2-3-6

環境教育

了解當時居民的工作

【活動一】引起動機(綜合2 )

詢問學生是否了解原住民早期以甚麼工作為生?

【活動二】發展活動

1.學生可利用圖書館的書籍來取的資訊

2.訪問部落耆老

【活動三】綜合活動

全班共同討論

2-3-8-8

1-2-2-2

7-3-1

環境教育

學習成果

訪談單

訪談單

課程剪影

組內討論

實際訪談

訪後討論

紀錄

 

 

單元二:「澳花文化之環境」

 

○、「白雲石故鄉──與惡劣環境搏鬥的澳花村」戶外教學設計

本研究依教學景點分布之動線,範圍以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楓溪流域為主,包括澳花國小、楓溪一號支流野溪橋、高塹河、白雲石堆置場、白雲岩瀑布和三角灘面六個定點。以地質、地形和水文景觀為主要教學核心,編輯成戶外教學教案,並據以應用在實際教學中。

 

  1. 課程說明

(一) 設計理念

南澳鄉澳花地區為臺灣泰雅族原民世居地,西側中央山地盤亙、東臨浩瀚大洋,本地區之楓樹溪河谷為聚落所在。

而宜蘭縣南澳鄉之澳花村與花蓮縣秀林鄉之和平村襟衣帶水,分列於和平溪南北二側。北側的澳花村但有散落的礦區造成淹水、土石流等災害;南側的和平村已大規模的開發為水泥工業專用區,天然景觀已不復見。二者的環境變遷、土地利用容有差異,但環境惡化殊途同歸。因之,土地開發與原民思維如何相容?亦為本研究重要動機。

近年來,因早期的臺山、潤億、世益礦區的開挖與廢棄物堆置,加上颱風豪雨肆虐,使得沿楓溪往澳花瀑布村道柔腸寸斷,原民部落終於認清了生存危機,強烈要求建立環境倫理。103年4月15日由原民立委召集教育部、文化部、礦務局及宜蘭轄內政府鄉民代表、中小學校長等討論學校環境改善案,而認清環境的永續經營須從建立環境教育的倫理著手,此乃南澳原民部落之共識。

 

(二)單元目標

1. 能運用基本能力,主動觀察、描述大地生成背景與地質構造。

2. 能探索澳花地區山地與河川的自然景觀與地形變化。

3. 由人地關係的認識,啟發學生對環境的正確態度與價值觀。

 

(三)能力指標

1. 自然 1-3-4-1 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2. 自然 1-3-5-3 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3. 自然 2-3-4-4 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4. 環境教育 3-3-1關切人類行為對環境的衝擊,進而建立環境友善的生活與消費觀念。

 

(四)教學對象:九年一貫課程五-六年級學童。

 

(五)教學節數

1. 準備活動:室內課一節課。

2. 發展活動:戶外課五節(含來回車程與步程)。

3. 綜合活動:室內課二節課。

 

(六)課程架構

整體的教學設計以澳花村楓溪流域為場域,包括了澳花國小、楓溪一號支流野溪橋、高塹河、白雲石堆置場、白雲岩瀑布和三角灘面等地點,設計成半天活動的戶外教學,共計六個單元主題,詳細課程架構如下圖。

 


圖 ○ 白雲時故鄉戶外教學課程架構圖

 

(七)戶外教學活動說明

1. 活動地點:南澳鄉澳花村楓溪流域。

2. 適合季節:一年四季皆可(雨日除外)。

3. 活動時間:約4小時。

4. 準備器材:活動手冊、地圖、色筆、指北針、鉛筆、直尺、採集袋、放大鏡、美工刀、望遠鏡(隨意)、鹽酸(教師帶)、急救箱等。

5. 注意事項

(1)穿著運動服、布鞋、運動帽,雙肩式背包。

(2)活動時注意安全、不嬉戲、不擅自脫隊。

(3)愛護環境資源,不任意破壞地質、地形景觀以及不隨意攀折花木。

(4)維護環境清潔,不亂丟棄垃圾。

 

(八)背景資料

1. 澳花國小: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中央路19號。

(1)老樟樹:高齡600歲的澳花國小鎮校之寶。

A. 附生植物:山蘇、杯蓋狀骨碎補、崖薑蕨、伏石蕨、抱樹石葦、槭葉石葦等。

B. 附生植物中伏石蕨的葉子最小。

C. 附生植物中杯蓋狀骨碎補的葉子最大。

D. 附生植物中杯蓋狀骨碎補在老樟樹身上佔據的地盤最大。

E. 你覺得以上哪一種附生植物最厲害呢?(舉例:崖薑蕨會長出橢圓形、咖啡色的腐植質收集葉,集中落葉、灰塵來吸收養分。)

(2)校名風景石:鐫刻澳花國小校名的迎賓石。

A. 用筆畫下白雲石的重點。(略)

B. 大理岩、白雲岩的觀察比較

(A)大理岩:顏色灰黑色、觸感粉粉的、遇稀鹽酸會冒泡、無方解石礦物脈。

(B)白雲岩:顏色米白色、觸感粗粗的、遇稀鹽酸不冒泡、有方解石礦物脈。

 

2. 楓溪一號支流野溪橋:沿著楓溪往澳花瀑布方向遇到的第一條野溪。

(1)防災工程:A.潛壩、B.護坡、C.蛇籠、D.消波塊、E. RC基礎格框。

(2)水土保持植物的功用與特性:耐貧瘠、耐乾旱、耐強風、耐汙染空氣、綠化美化、根系廣而深、生命力強韌、降低雨水沖擊地面等。

 

3. 高塹河:一條溪流當河床堆積物高於堤防時,稱為「高塹河」。

(1)堤防旁公路一再被土石淹沒,修不勝修,所以沒有鋪設柏油路面。

(2)因礦渣土石太多,溪流下滲為伏流,所以楓溪河床看不到溪水。

 

4. 白雲石堆置場:白雲石原礦由礦坑載運至此處,積聚成堆再載運出去。

(1)白雲石具有經濟價值,無用的礦渣則造成溪流生態浩劫。因此採礦活動的形態要減輕對環境造成衝擊,例如隧道挖掘、施做水保設施。

 

5. 白雲岩瀑布:道路左側野溪上方有一塊垂直壁立的白雲岩地層,因時雨瀑布的流痕將地層刷洗的相當光滑。接著並可下縋楓溪河谷觀察。

(1)此處主要的河床堆積相

A. 堆積物粒徑:巨礫、大礫。

B. 堆積物圓磨度:角礫、次角礫。

C. 堆積物淘選作用:淘選不良。

D. 堆積物覆瓦排列:覆瓦明顯。

(2)「石頭烏龍院」:可觀察的變質岩有大理岩、白雲岩、綠泥片岩、片麻岩、變質砂岩、石英雲母片岩等。

(3)「石頭中的無字天書」:此處岩石因各種應力而產生出各型的變質構造,可觀察的變質構造有石英脈、透鏡體、串腸構造、剪移摺皺、滑裂構造、流褶皺、結核與鏡體體、拉曳摺皺、水晶與綠泥石礦物等。

 

6. 三角灘面:楓溪、澳花溪二條河流交會處,河流搬運的堆積物特別多。

(1)目前通往澳花瀑布的道路仍然中斷,若以觀光遊憩考量則應該修繕暢通,但此處地質極度不穩定、崩塌嚴重,應先做好環境評估及水土保持防災設施,再行修路。

 

  1.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一、引起動機(綜合1)

近年來,澳花因早期的臺山、潤億、世益礦區的開挖與廢棄物堆置,加上颱風豪雨肆虐,使得沿楓溪往澳花瀑布村道柔腸寸斷,原民部落終於認清了生存危機,強烈要求建立環境倫理。

1. 觀看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節目「過去 現在 未來-澳花村‧白雲石」專輯,片長16分38秒。

2. 引導學生認識澳花地區的地形變化。

3. 簡介戶外教學景點的觀察重點。

 

 

 

 

二、發展活動(綜合1、彈性2、自然2)

活動一、澳花國小

(一)老樟樹

  1. 觀察:能認識樟樹上各種附生植物的特徵、種類。
  2. 比較:能指出附生植物中葉子最小、最大、占據地盤最多的植物種類。
  3. 傳達:能說出自己認為最厲害的附生植物,以及判斷的依據。

(二)校名風景石

  1. 觀察:能認識白雲石的基本資料。
  2. 觀察:能指出大理岩與白雲岩顏色、觸感、遇稀鹽酸反應、有無方解石礦物脈等現象的差異。

 

活動二、楓溪一號支流野溪橋

  1. 分類:能認識野溪防災工程的類型及功用。
  2. 推理:能推論工程單位挑選水土保持植物的考量點。

 

活動三、高塹河

  1. 推理:能思考道路破碎的原因。
  2. 推理:能思考楓溪此河段形成乾溪的原因

 

活動四、白雲石堆置場

  1. 傳達:小組討論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平衡的可能性

 

活動五、白雲岩瀑布

  1. 觀察:楓溪河床堆積相的粒徑、圓磨度、淘選作用、覆瓦排列的方向與水流的關係。
  2. 分類:能判斷楓溪河床中各種變質岩的種類。
  3. 分類:能判斷楓溪河床中各種變質構造的類型。

     

活動六、三角灘面

  1. 傳達:小組討論交通暢通與觀光遊憩的交互關係

     

三、綜合活動(彈性2)

1.教師播放戶外教學之簡報檔,回顧戶外教學點點滴滴,統整教學內容。

2. 師生分享此次戶外教學的收獲及感想。

3. 師生共同探討學習手冊之題目,澄清迷思概念。

1節課

 

 

 

 

 

 

 

 

 

 

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