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育重要棲地。
知覺生命美與價值,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知覺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進行方式:
1.學校向宜蘭縣野鳥協會申請小燕鷗生態保育課程,在到校分享之前,我們師長利用綜合課時間分組上網蒐尋了解小燕鷗的生態,我們學生使用心智圖來做簡報,分享找到的內容。
2.當日陳介鵬老師介紹小燕鷗築巢的地方、小燕鷗剛出生的模樣、小燕鷗生活型態、小燕鷗如何躲避天敵、如何分辨公和母?
3.最後進行有獎徵答…
成果描述:
10月4日野鳥協會陳介鵬老師蒞臨學校為五、六年級進行分享,陳老師細心解說讓我們學生了解小燕鷗小巧體型的特徵,外觀夏羽嘴黃色、先端為黑色,腳為橘黃色,額頭為白色,故在中國大陸稱為「白額燕鷗」,又因小燕鷗喜食丁香魚,澎湖漁民又稱牠為「丁香鳥」。
老師說明小燕鷗的現實生活中不斷受人類的干擾,例如:隨意破壞鳥巢,拿取牠的鳥蛋,四輪車在沙灘上橫行,之後鳥類遷移到環境惡劣的砂礫地築巢,但有些還是抵不過大自然風災雨災或大水淹沒的襲擊。
老師在最後也說明我們與小燕鷗互好互生的模式,愛護牠們有哪些行為?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良好有愛的環境。
實施心得:
在課程之前的我們,我們都以為只能在西部及離島才能看到牠的身影,原來在我們宜蘭縣就能找到牠們的踪跡,希望我們有機會能找尋到牠們美麗的身影。我們也要做到「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不捕捉。」好好讓小燕鷗在這美麗的大地上好好繁衍下一代,讓牠們快樂生活在這友善的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