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S是(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開源計畫的簡稱,由一位人稱「哈爸」的網友所發起。在今年五月的maker Faire中,社群邀請許多朋友來分享他們使用arduino(或其他開源軟硬體)的經驗。

帶著好奇的心情參加,沒想到這恐怕是個人本年度目前為止最有成長的三小時。

先來看看LASS的新玩意兒LASS4U(如下圖)20160507_143747 主講人:阿海(鄭明威)。他是一位種植菇類的人士,平時就利用科技控制養殖菇類的溫濕度、光線…等的條件。當天用台語說明。

中間有支天線的就是LASS的空氣品質感測盒,它可以顯示環境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PM2.5。使用「阿米巴」(Ameba, 瑞昱)開發板,電源可以使用目前android的mini USB,可以連上wifi,把資料傳到伺服器,也可以把伺服器上的資料拿下來。據說日後要把它做成家中的擺設,也要加入鬧鐘功能。我是覺得外型尚不討喜,工程味仍重,再做一些修正之後應該會更優,當大家對空氣品質的概念越來越重視,一定有機會遇到像SARS時期搶口罩一樣的風潮。

話說回來,每個人家裡應該都有一台這樣的機器。例如:

1.平時就紀錄空氣品質,如果哪天附近開了一條馬路,就能知道品氣品質變好還是變差。

2.看看家裡那台貴參參的空氣濾清器是不是有用?濾網是不是該換?

真的有很多用途的。

二氧化碳濃度對教學環境應該很有幫助,有時候學生昏昏欲睡,不知道是空氣流通不佳,還是教師授課太沉悶。(大誤~)

左側的白色盒子是「空氣盒子」,台北市政府發給每所學校的空氣品質監測工具。只不過所有的資訊全部上傳雲端,我們可以從這兒看到全台北市的情形。它也是使用阿米巴開發板。20160507_143837

據悉,PM2.5的感測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需要更換,而且並不難買。

他帶給與會者的概念中,「客廳即農場」算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家越來越對外面買的食物不放心,怎麼辦呢?自己種最棒。自己種的困難點在於不好照顧。然而如果有自動控制的機制呢?是不是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他還提到,想做一個真實世界的開心農場,從手機上可以知道這塊小農地(也許是家庭客廳的一小塊區域)的溫濕度、光線、成長天數…覺得水不夠的時候,按一下按鈕就能自動加水…我也好想要一個啊!

前面提到的LASS空氣品質監測盒,他謙虛地表示他只是把大家的東西整合起來,讓它顯示在那片螢幕上。

13170024_1340634592620813_697237759_o13161594_1340636589287280_1368420697_o

陳幸延,LASS到自造

陳先生一開始就說他是農夫,來自宜蘭,與他黝黑、分層的膚色相襯。陳幸延

他利用這些開發板控制田裡的水位在12公分,目前是把水位高低訊息傳回伺服器,可以在電腦(手機)上直接開、關水閘門,他說以後要弄成可以自動控制。

我問:你在外面的偵測器是利用wifi把訊息傳回來嗎?他說是利用「LoRa」(頓時一頭霧水~)。

「這可以傳多遠?」「官方是說五公里」

震驚嗎?我超震驚的!

他還提到,有人問他「螢火蟲跟風速、風向、溫度有沒有關係?」他想研究看看。 (要做科展的人啊,題目底加啦~)

這倒讓我想到:可不可以用arduino偵測所在地點的蚊子、小黑蚊多或是少?

 


ARKLab,無人機偵測空氣污染。

該公司利用無人機偵測空氣品質、水質…等為業務重點。當天他們提到雲林OO溪,全長82KM,沿岸工廠只要埋一公里的暗管,趁夜黑風高的夜晚,每次2~3分鐘即可把污水排光,而全流域只有三處監控點…這讓我們了解取締有多困難。

他們利用無人機的優勢,設定好GPS位置,一鍵啟航,一鍵返航,甚至可以排定路程,到指定地點取樣。


賴彥任(台大實驗林)UAV大氣剖面觀測系統 (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無人機)

他的工作必須了解「霧林帶」在哪裡?多大?持續多久?發生頻率…等等訊息。一個最基礎的做法是了解雲(霧)的厚度,怎麼量呢?雲頂的高度減去雲底的高度囉!說得很簡單,怎麼做?原本的做法是要利用氣象氣球,但是每次氣球升空就是15000元,而且取得的資料也不太好。

後來他利用大陸製的無人機(台幣一萬多元),搭載偵測儀器,包含攝影機、SHT75 sensor,上升到距離地面1200公尺的高空,在途中就已經在收集資料,這樣就有了數據,也有影像可以佐證。至今已飛行超過260次,他覺得早就回本了。

另外,賴先生提到,他有一部sharp的儀器可以偵測空中的微粒,他發現霧的微粒與PM2.5相去不遠,因此他利用原本偵測PM2.5的偵測器就可以偵測是否有霧,這二者的價差是非常可觀的。這倒是非常令人意外。當然他也提到,現在從 pm2.5.taipei 可以看到PM2.5的情況,事實上還要與氣象局的資料做對比,才能確定那是PM2.5 還是霧。

【註】為什麼要了解霧林帶?因為霧對生態的豐富度有很大的關係,WHY?賴先生解釋,霧像是一層薄紗,可以阻擋陽光,某些植物只能在陽光不強的情況下生存,如果陽光太強就長得不好;某些植物地可以利用氣孔吸收霧裡的水氣,做為水份來源;再者,有些動物可以吸收霧裡的水氣做為水分來源(是不是指昆蟲?而且越小的昆蟲,影響越大)。(真是長知識了啊!)


沈至全 淹水感測 內容較深奧,就不多記了。


綜合以上的成果分享,讓人了解這些開放硬體可以幫這麼大的忙!

開放硬體能如何幫助教師呢?

最後修改日期: 2016 年 5 月 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