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加勒比海岸的鋼鼓之歌

演出團體:朱宗慶打擊樂團

演出日期/地點:

03/04()19:30 新竹市立演藝廳

03/06()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03/07()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03/12()14:30 台中市中山堂

[@more@]

來自熱情拉丁美洲的鋼鼓(Steel Drum),在台灣卻是寂寞的樂器。目前台北藝術大學有一套鋼鼓,並成立一鋼鼓樂隊,其他就是一些私人收藏,因此,甭說鋼鼓樂隊的表演極少,就連「鋼鼓」這項樂器都幾無人知。

然而,事實上鋼鼓早已流行與廣泛使用於中南美洲的音樂之中,也是現在於歐美相當普遍的樂器,許多業餘或半職業性的樂隊相繼出現。在英國,多年來鋼鼓在學校都很流行,鋼鼓樂隊最多可以有十個不同音高的同類樂器,且人數可高達100人。所有加勒比海式的嘉年華會也都少不了這項樂器。此外,其實大家對鋼鼓的音樂應不陌生,許多電影都以鋼鼓巧妙地配樂,例如:《小美人魚》、《魔鬼司令》,還有《星際大戰》裡外星人樂隊在酒吧中演奏的音樂等。

鋼鼓是1930年代左右新發展出來的打擊樂器,被喻為「二十世紀唯一發明的樂器」。一般常見的五十加侖汽油桶就可以改裝,但製作過程繁複;必須經過鐵鎚敲擊,再以火燒、用水冷卻桶子底部,完成後會發出特殊的金屬音質,聲音清脆悅耳。從廢棄汽油桶改製成的樂器竟能發出如此豐富多變的音色,常令聆聽者感到驚嘆。

這個製作方式特殊的樂器,發源自加勒比海岸特別是千里達與托貝哥群島。遠在十九世紀,加勒比海岸的人們就喜愛就地取材,將生活週遭的東西化成打擊樂器,從兩隊人馬相互打架的訊號,變成互相競技的遊行樂團。大約1930年代後期,鋼鼓樂器終於被發掘,有了進一步發展。只是「鋼鼓」是怎麼來的,倒有不少傳說。

其一說是,某天有個人發現家裡的垃圾桶凹了一塊,他試圖用槌子敲平。當他每敲一下,桶面不但會改變一點,還發現不同部位能敲出不同音高。當時恰逢美軍在當地廢棄大批汽油桶,於是他便將垃圾桶實驗搬到汽油桶上去,鋼鼓就這麼誕生了!又因汽油桶的面積夠大,鋼鼓之父艾里、萬力(Ellie Mannette)更首次成功把大調音階完整的八個音都調在同一個石油桶上。

從此這種由第三世界發明的樂器鋼鼓不單成為千里達多巴哥共和國的國立樂器,更廣泛的流傳北美洲、歐洲及亞洲。鋼鼓音樂的發明,著實象徵著經過英國殖民期,千里達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突破與寄託。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度以「鋼鼓」為軸,推出一場以鋼鼓演奏為主,或配合打擊樂團演奏,或以鋼鼓原形汽油桶創作的音樂會。三月四日於新竹市演藝廳首演,三月六、七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三月十二日於台中市中山堂,共三地巡迴演出。

訂票專線/活動洽詢:

(02)2890-8616(02)2891-9900215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023393-9888

(資料轉載自智邦藝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