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 / 世間人 / 基宜花

舌癌吐字難 唱戲唱到溜


本報記者/羅建旺

「記得彼時漢溪邊…,約定今生情不移…」64歲的吳阿雲,因舌癌割掉部分舌頭,吐字困難,但在宜蘭壯圍的「新社老人歌仔戲團」,她卻因為唱歌仔戲,找到新的人生。

宜蘭縣壯圍鄉新社村長陳瑞章(左三)、林寶玉(左四)夫婦推動老人歌仔戲團,讓村民在舞台,展開新的人生,曾患舌癌的吳阿雲(右一)用戲療傷。記者羅建旺/攝影

宜蘭本就是台灣歌仔戲原鄉,老一輩的多在歌仔戲薰陶下長大,唱歌仔戲就像重回懷念的時光。45歲的新社村長陳瑞章,與妻子林寶玉在6年前成立「新社老人歌仔戲團」,團員40人,平均年齡67歲,加起來的歲數多逾2000歲,團員中有乳癌患者、舌癌患者,卻人人都愛演戲。

吳阿雲10前被診出舌癌時,醫師告訴她:「不手術,只能活半年。」以前說話很溜的她,毅然割掉部分舌頭,接受化療、電療;沒想到,才隔半年,又發現頸部有腫瘤,她回想治療過程「真的是脫了一層皮,讓人痛不欲生。」不過,她挺過來了。

吳阿雲想參加陳瑞章開辦的歌仔戲團,但舌頭割了,說話不清楚,怎麼唱戲呢?陳瑞章夫婦鼓勵她「來吧!我們戲團需要妳。」那時候,創團戲「伯虎點秋香」中,華太師的兒子華武有點拙,講話也不是很清楚,吳阿雲正好演活了這個角色。

這個戲團,緊緊抓住村民的心。77歲的陳玉蘭、65歲的塗宜嫻輪演不同階段的秋香,村長夫人林寶玉演唐伯虎,70歲周秋菊、65歲李信子演華文,吳阿雲與73歲張金葉演華武,他們大多不識字,死記劇本,一齣40分鐘的戲,整整排演8個月才首演。

不過,在蘭陽戲劇團要角簡育琳等人用心指導下,團員愈來愈熟練。不識字的陳玉蘭自有撇步,她在「逃婚」旁,畫一把與逃字諧音的「刀」,「婚」字旁畫一根台語諧音的香菸,香「蕉」的蕉字旁畫香蕉,「盧」字旁畫火爐,幾乎一字一圖,硬是把整本戲的對話背起來。

吳阿雲愈練口齒愈流利,從講話結巴的華武,演到威猛的大將軍李勇。劇團經費缺缺,只能靠團員資源回收籌團費,他們常常不同齣戲也只能穿同一件戲服,但陳瑞章說:「人生如戲,我們的人生在舞台上重新開始,誰說人生不能重來呢?生命都會有轉彎處!永遠不要放棄!」

陳瑞章與團員希望有企業或社會人士的資助,連絡電話是:0987-353498。

【2007-10-15/聯合報/C1版/世間人.地方.教育】

最後修改日期: 2009 年 3 月 9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