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區之學生作品

阿兜仔專題文章之三

藝術文化傳承的推手――專訪秘克琳神父

訪問日期:105.01.07 文字記錄:胤儒

在這個星期六的早晨,大家帶著忐忑和興奮的心情,走進遠近馳名的蘭陽舞蹈團起源地--蘭陽青年會,因為今天我們要訪問的是鼎鼎大名的宜蘭國際童玩節之父--秘克琳神父。

秘克琳神父是世界名人,曾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文建會「文耕獎、宜蘭縣「宜蘭文化獎」、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等,多次接受過各大新聞媒體的專訪,而我們只是一群鄰近學校的國中生,要訪問神父這樣的大人物,總不免戰戰兢兢。我們以為他會非常嚴肅,但我們都誤會了,神父一見到我們,就用十分親切、溫柔的笑容迎接我們,就像家中的爺爺一樣,是那麼的慈祥與溫柔。

民國五十三年,才二十幾歲的神父告別義大利家鄉,跟著天主教靈醫會來台灣作醫療支援,一待就超過五十年。在聖母醫院服務長達三十八年的范鳳龍醫師、在五結照顧身障朋友的謝樂廷神父、在冬山成立聖嘉民啟智中心的呂若瑟神父、為宜蘭奉獻一輩子的呂道南神父、巴瑞士修士等,當初都是跟著靈醫會這個醫療組織來到台灣,並將宜蘭當成第二個故鄉,他們愛台灣的心、對我們家鄉的無私與奉獻,實在令人敬佩。

秘克琳神父說,台灣當時是個醫療還不太發達的國家,常常有瘧疾、傳染病的發生,但是自然環境卻非常吸引他,因為宜蘭擁有美麗的風景,特別是山林景致,有一種層次之美,所以他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爬山,就是想將蘭陽平原的風景盡收眼底。

當然吸引神父的不只是風景,還有台灣濃濃的人情味。神父剛來台灣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但是他看見台灣人這麼熱情和親切,讓他對台灣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從小對藝術就非常有興趣的神父,覺得應該把台灣的文化讓更多人看見,所以原本來台支援醫療的神父,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文化發展,也奠定了宜蘭文化的里程碑。

在採訪的過程中,神父一直不斷強調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做個有夢想、有目標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理想,就會讓自己有力量突破困難、更加進步,就像神父一樣,他在致力推廣台灣藝術文化時,曾遇到許多困難,但就算遇到重重打擊,他憑著信心和勇氣克服困境,這份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問到對宜蘭青少年的期許,神父語重心長地說:「文化。」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幅幅義大利建築的圖,那是神父的故鄉;辦公室的外頭,有著青綠的樹林草地,那是神父的另一個家鄉。我們要特別感謝這些為了台灣付出一輩子時間的外國人,我們也要接下他們的這份精神,將台灣這個美麗又充滿人情味的小島,與世界各地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