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也最難的單元

七下生物最後一章—-6章人類與環境主要內容包括:人口問題、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說真的,「概念密度」不大,除了「生物放大作用」、「生物多樣性」外其餘幾乎都是「常識」,如果只是知識的理解,那幾乎可以90%的自學,但是,這章可以說是生物素養的終極考驗,如:生物放大作用整合了所有生物生理的內涵,而生物多樣性則是生殖、遺傳及生物與環境的統整,其實學問大著呢!

這一章要怎麼上?其實56章很「難分難離」呢!如:當你在上食物網這個單元時,當然就會加入「生物多樣性」、會有「棲地破壞」、「過度捕捉」或「環境汙染」等問題,所以基本上這兩章是個大單元而不易區分成「節」,這章也就不分節做說明了!

「議題」非易題

本單元的重點是人類與環境的互動,所以經常會有「議題」成為教材,如「核四」、或「國光石化案與白海豚」、「三義開發案與石虎」等,常常我們會用「辯論」、「專題報告」的方式來讓學生討論這些議題,但其實我一直不喜歡這些方式,因為往往這只是在比「資料收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後總是輪為各說各話,而不是真正去「接近自然」、「了解環境」更不用說「解決問題」了!所以我一直在思索要用什麼方式來達到這章的教學目的:「接近自然」、「了解環境」、「愛護環境」,最重要的是:能反省人類的行為對環境的衝擊,修正自己的行為,友善地球!

老師很缺乏處理「議題」的能力和經驗

其實我覺得老師很缺乏處理「議題」的能力和經驗,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灑農藥不好」、「工廠就是製造汙染」、「應該發展有機農業」,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農民要冒死噴農藥(吸到最多農藥的當然是農民),當然就無法在「減少用農藥」這方面使上力,所以我們的教學其實根本是唱高調、隔靴搔癢!所以我們決定請高人來幫我們的忙:

1.新竹市輔導員周怡嘉老師和小新老師有很強的以”議題”做為題材的課程設計,這次也為我們規畫了很棒的第六章的教學計劃,請到七下第六章共同備課資料夾(這裡)中參考!!

2.還有一個特別的人選—-在地的議題(新南水田與董雞)、正在進行中.有實作經驗的「新南田董米」的發起人林哲安!

讓學生來教老師

林哲安是復興國中的畢業生目前是師大環教所碩一生,我擔任他國一生物的老師。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年輕學子勇承擔 結合老農 以生態水田打造鳥類天堂 這篇 報導時,我馬上想到—-這是不是國一科學探究做「校園鳥類觀察」、國二以「塭底黑面琵鷺觀察紀錄」參加科展的林哲安?於是到他的臉書 去看一些資料,並私訊給他確定就是以前的學生。之後一直在關注他在處理新南田董米的一些做法及心路歷程,覺得—-這孩子真的長大了!由於對鳥類的熱愛,對環境的關心,他做了很多事,有很多知識與智慧是我們這些老師所不足的。於是我想要這個以前有點皮、有點不合群的學生,回來當我們這些生物老師的老師,分享他在「為田董(一種鳥)留一片生存的棲地」上所做的事,所學的東西!

我不是輔導者、是無知者、學習者、傾聽者

看看哲安的簡報真是使這個講台生色不少:水田、董雞(俗稱田董小時候我曾被大人說—-頭一直董(點頭的意思),你是田董嗎?可見以前田董真的很多阿!)、各種生物都是生物老師的最愛!看見催生「新南田董米」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讓在場的老師都很感動與敬佩!尤其簡報的最後一張更是讓我們這些老師自嘆不如啊。

借用他的話來說說我教學32年的心得: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要不是復興的優秀學生及歷任的校長、家長會、基金會及所有同事的努力,我哪有機會以「名師」身分為教學生涯下句點!

我不是輔導者,是無知者、學習者、傾聽者 :面對學生、面對尊我為老師的所有領域內老師,我真的想說:我不是輔導者,是無知者、學習者、傾聽者。謝謝大家給我學習成長的機會,謝謝大家願意把你們的想法說給我聽!

在環境中拿得太多了!回饋一點吧!真的,我現在在做的只是回饋一點點,希望退休後還有機會回饋!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