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

  [@more@]

二、教案內容說明

1 、教學目標- –特別以知識、情意、技能三個向度列出,當然,不是每個單元都能同時包含三個向度的教學目標,但我想每次至少要列出2個向度,這是提醒自己不要忽略了技能與情意。其實到底屬於認知、情意或技能,我覺得可以尊重老師的認定,像這次我們的教學目標有「能利用數據、證物進行推論」—也許它可以列入思考智能,也可以列入過程技能吧!總之,不要以「知識」的傳授為唯一教學目標,這就是我們在教學目標這項的重點。

2、課程連結 —這是一般教案比較少列出的部分,但若能從「教學計畫」的基礎出發,掌握每一節課的前因後果,教學設計會更有連貫性與發展性。比如「從馬的化石看演化」這節課若是放在演化的第2節課(接在化石之後)則因為學生上無演化論的基礎,提問和教學流程的設計將和目前的方式有所不同。而這節課因為是演化論的總結與應用,所以可以用來討論的例子較多,如:保護色、體型與環境…等,也會成為下一單元「生物的演化」的基礎。

3、教學流程 —請參考上課錄影(1.2)

起(導入) —有兩個步驟來導入:

(1)以「化石」的觀察+提問,前測學生是否已確實了解化石提供的訊息,在觀察「化石」時以「如果你是古生物學家,你會怎麼向別人介紹這個生物化石的特徵?」為情境,派給學生:「說出化石生物的特徵的」任務,為了讓學生能正確達成此任務,我們使用了引導句:「這個生物(名稱)的構造有….他的生活方式是……」,經過引導後,學生能聚焦在要觀察的點和思考的方向(生活方式),所以回答很能掌握重點。

(2)由學生自己排列出馬腳趾化石出現的先後順序:通常老師習慣直接將所有腳骨化石呈現出來,讓學生注意腳趾出現的順序,但改為學生自己排列比較有趣味性而且學生需「思考」,而後面有「排出化石在地層中的位置」,則是在連結舊經驗(越古老越下層)。導入活動的目的是:從化石確認「馬腳是經過演化的」。作為接下來活動的基礎。

承(觀察、預測)—

這裡承接導入活動,

(1)讓學生從化石馬的腳指變化推論現代馬的腳趾和體型。以往我們總是告訴學生馬的腳趾從4趾變單趾,其實學生多數不知道現代馬是單趾,所以當我們反過來要學生推測現代馬的腳趾數時,學生同時可記住演化順序和理解現代馬為何是單趾了!而馬的體型演化,則有學生推測是「由大變小」,原因是:他印象中古代蜻蜓很大而現在蜻蜓很小(還有人說以前有大型恐龍、象…等,現在的動物都比較小型),這的確是一般學生常有的計有概念。但經過自己推論加上同學的討論(現代馬腳骨較粗、較長)澄清後,我想學生對馬的腳趾和體型的概念一定比由老師說明時清楚了!

(2)學習單第二題是請寫出馬在演化過程中型態、構造、生活習性上的變化,。這裡已經不再使用引導句了,但還是把答題指引說清楚(型態、構造、生活習性上的變化)。

(3)而從已知現象(腳趾與臼齒變化)推論未知、抽象的原理(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變化、食性變化),是比較難的,尤其腳趾數與運動方式的關連學生較不熟悉,所以我們運用了類比的方式「登山鞋與跳舞鞋鞋底的差異」,但學生也有自己的經驗,所以推論的結果是—4趾適合用跳的!因為小鹿班比是4趾,小鹿班比用跳的!還說了….反作用力等理論輔助!這一方面讓我們思考「鞋底」的例子是否洽當,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思考—4趾真的適合用走或爬嗎?此時可能還需加上體型大小…等其他因素才能綜合判斷吧!不過我覺得宛青老師的處理很好,他沒在這個地方死纏爛打,反而用—4只與丹指賽跑誰跑得快?很快重新聚焦!

轉—推論、結論

這裡要學生綜合牙齒和腳趾化石,依「天擇」說解釋「馬的演化」,我們沒有讓學生從始新馬推到現代馬,只限定「漸新馬如何演化為中新馬?」,原因是「從始新馬到現代馬並不是直線關係」,而且影響因素太多,所以我們只「從漸新馬到中新馬」,目的在看學生會不會用天擇說解釋,這一題學生都說得很好,很少出現「用進廢退」說的觀點。

接著我們做比較進階的應用:以『蛾的保護色』及「沙漠中以仙人掌類植物為主很少闊葉植物」,讓學生說出演化的可能方式,這兩題因為學生在上冊「生物適應環境」時學過,推論應該不難;之後再以「赤道與極地企鵝體型差異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討論,這是學生較無先備知識或經驗的項目,我們預測學生無法得出「表面積/體積較大較易散熱」這樣的結論,所以設定學生只要能討論出—極地很冷所以有厚厚脂肪、體型較大的企鵝可以生存下來,而體型小的企鵝則冷死了….這樣的結論即可!果然學生是得出這樣的結論,而且他們得出結論的速度還滿快的,這班的孩子真的很不錯!

合—總結、應用

由老師進行總結,統整化石與演化的相關結論。這也是這兩節一定要學會的知識。最後老師以「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做為回家延伸作業,目第是評量學生對天擇是否以完全了解且協助學生做「天擇與人擇」的釐清。  

三、議課討論(請參考教學簡報後面的觀課記錄單)

1、多數老師對學生的投入、熱烈討論、發表時言之有物、條理清晰給與極高評價。

2、宛青老師說話不急不徐,完全控制教學節奏也很受到老師們稱讚!我覺得宛青老師上得比我好喔!

3、關於「腳趾與運動方式」這部分有很多討論,比如建良老師提到的「獵豹是四趾,跑的也很快」、也有老師說—跑步比賽時不是可以穿釘鞋增加摩擦力…..這些其實我自己以前沒想過呢!雖然不一定有「標準答案」 但至少我們知道,把課本上的答案當標準答案或唯一答案是很危險的!

4、關於馬的演化順序,有老師提出先以「鯨魚的演化」為例,再導入馬的演化 這樣學生可能比較容易類推!我想這是取捨問題:一個是時間(多一個例子就要多花時間),另一個取捨是:就比較放性的問題,我們還要用類似引導句(或短文仿作) 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嗎?這樣可以比較快得到答案但也可能限制了他們的思考方式!

5、建議老師可以使用掛式麥克風及簡報筆,活動範圍比較不會受限。

四、這些回饋鼓勵我們繼續做下去—

這是建良老師關課後在FB上的心得(建良老師平常以貼攝影作品為主很少如此長篇大論呢!)—

教生物十幾年,隨著經驗的累積,覺得自己至少不會教得太差。今天到復興國中觀課,學生在教室裡找到了興趣。想想別人的教學與自己的教學,雖然我也有利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但是復興國中林宛青老師的教學提問的問題比較開放式,可以當作益智問答,增加學生思考與自己挑戰,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觀課結束後有一個檢討會,讓我覺得參加此研習大有所獲,教科書上是寫馬是一趾跑比四趾快,但是獵豹是四趾,跑的也很快,多年來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問號,今天很多生物老師腦力激盪終於獲得解答,獵豹在跑的時候四趾會縮成一個肉掌在跑。

在會中吳月玲老師林宛青老師老師提到為了增加同學討論的時間,儘量少考試,一次段考之間的平時考可能只考一兩次,我在思考有辦法讓南安學生只考一兩次學生不會退步,thinking…..,如果各位先進有方法,請提供,3Q。

看到這樣的回饋文,你是不是會感動到「做死也甘願」?真的,我要的就是這個!看到老師有覺察、有收獲、有成長,再累都值得!  

祖文老師說—今天真的很讚,沒來的很可惜!可以觀課學習,還有好吃的點心!真的很謝謝月鈴老師辛苦籌劃這場研習,還有三位示範教學的老師!  

還有張耕碩老師、羅培多老師….等也經常在臉書上鼓勵我, 我覺得宜蘭的老師真的很可愛,很認真研習也很慷慨的鼓勵講師和主辦單位!謝謝大家的肯定!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吧! (理化科的部分可能要等怡翔分享了) 所有教案,簡報,學習單都在這個資料夾(這裡)中,請參考!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