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install.esd 轉換成 install.wim

製作好的 ESD 安裝映像檔如果要修改的話,就要轉換成 WIM 檔,才能進行掛載及修改。
以下的做法參考:
esd 及 wim 轉換問題

底下是進行的步驟:
1. 首先先建立三個子目錄,這裡以 C 磁碟機為例

esd 目錄是放置 install.esd
temp 目錄是轉換時的暫存目錄
wim 目錄是放置轉換完成的 install.wim [@more@]
2. 將 install.esd 檔案的映像套用到指定的目錄,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 dism 的版本不能太舊,要 6.3.9600.16610 以上版本
目前我用的版本是 6.3.9600.17031 就是 Windows 8.1 Update 1 的版本

dism /apply-image /imagefile:c:esdinstall.esd /index:1 /applydir:c:temp

3. 檢查 temp 的目錄,可以發現目錄中的檔案及目錄,就是 install.esd 中的內容

5.  將 temp 目錄中的檔案及目錄擷取成 install.wim
dism /capture-image /imagefile:c:wiminstall.wim /capturedir:c:temp /name:”Windows 8.1 標準版” /compress:max /checkintegrity /verify

執行完成後,可以執行下面指令來進行檢查,是否有轉換成功
Dism /Get-ImageInfo /ImageFile:c:wiminstall.wim

將 install.wim 轉換成 install.esd

ESD 格式是 Windows 8 / 8.1 新推出的一種高度壓縮的映射檔案格式,可以把 WIM 安裝映像檔壓縮的更小,而且沒有經過特別處理,會無法被掛載及更新,但在 ISO 光碟中還是可以正常進行系統安裝工作。
有關 ESD 格式的說明,可以參考下面網頁:
縮減一鍵重設映像
[@more@]底下是轉換方式:
1. 先將光碟 ISO 中 sources 目錄下的 install.wim 先複製到一個目錄
    這裡以複製到 F: 磁碟的 wim 目錄為例

2. 以系統管理者身份執行 命令提示字元,並執行
dism /Export-Image /SourceImageFile:”f:wiminstall.wim” /SourceIndex:1 /DestinationImageFile:”f:wiminstall.esd” /Compress:recovery

關於 dism 的語法,執行 dism 即可以列出詳細的語法

或參閱微軟網站:
DISM 映像管理命令列選項

3. 轉換成功後,
本來
install.wim 是 2.62G
轉換完成後
install.esd 是 1.79G

Proxy Server 磁碟空間已滿

最近在看學校 Server 的 Log 檔時,發現 Proxy Server 使用的 Cache 空間已經快要滿了!
/dev/sda2        20G   19G  451M  98% /cache1
/dev/sdb1        20G   19G  451M  98% /cache2
/dev/sda3        20G   19G  451M  98% /cache3
/dev/sdb2        20G   19G  450M  98% /cache4

 /dev/sda2 => 98% Used. Warning. Disk Filling up.
 /dev/sdb1 => 98% Used. Warning. Disk Filling up.
 /dev/sda3 => 98% Used. Warning. Disk Filling up.
 /dev/sdb2 => 98% Used. Warning. Disk Filling up.
[@more@]檢查一下設定檔,發現設定檔裡面並沒有設定磁碟空間使用的上限,所以加入了下面的設定,並且把 Proxy Server 重新啟動
cache_swap_low 90
cache_swap_high 95

這二行的意思是,當磁碟使用量達 95% 時,比較舊的快取資料將會被刪除,當刪除到剩下磁碟使用量達 90% 時,就停止持續刪除的動作。

但發現總空間使用容量還是一樣,並沒有減少,所以就決定把所有的 Cache 目錄下的檔案全部刪除,重新建立目錄
停止 Proxy Server
# service squid stop
刪除目錄
# rm -rf /cache{1..4}/*
重新建立 Proxy Server 目錄
# /usr/sbin/squid -z
啟動 Proxy Server
# service squid start

重新啟動 Proxy Server 後,Cache 空間的使用量就有變小了!
# df -h | grep /cache
/dev/sda2        20G  172M   19G   1% /cache1
/dev/sdb1        20G  172M   19G   1% /cache2
/dev/sda3        20G  172M   19G   1% /cache3
/dev/sdb2        20G  172M   19G   1% /cache4

在 CentOS 6.x 上安裝 BandwidthD

BandwidthD 是一套可以在區域網路上顯示各個 IP 網路使用情形的程式,由 David Hinkle 所開發。

BandwidthD 官方網站:http://bandwidthd.sourceforge.net/
底下是在 CentOS 6.x 下安裝[@more@]1. 安裝編譯套件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y

2. 安裝另外所須套件
#  yum install libpcap-devel libpng-devel gd-devel zlib-devel

3. 下載 BandwidthD
# wget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project/bandwidthd/bandwidthd/bandwidthd%202.0.1/bandwidthd-2.0.1.tgz

4. 解壓縮
# tar xvzf bandwidthd-2.0.1.tgz

5. 切換目錄
# cd bandwidthd-2.0.1

6. 進行編及安裝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usr/bin/install -c -d /usr/local/bandwidthd/etc
/usr/bin/install -c -d /usr/local/bandwidthd/htdocs
/usr/bin/install -c -m755 -s bandwidthd /usr/local/bandwidthd
if [ ! -f /usr/local/bandwidthd/etc/bandwidthd.conf ] ; then /usr/bin/install -c                                                                                                                      -m644 etc/bandwidthd.conf /usr/local/bandwidthd/etc/ ; fi
/usr/bin/install -c -m644 htdocs/legend.gif /usr/local/bandwidthd/htdocs
/usr/bin/install -c -m644 htdocs/logo.gif /usr/local/bandwidthd/htdocs

7. 進行設定
# vim /etc/httpd/conf.d/bandwidthd.conf
Alias /bandwidthd /usr/local/bandwidthd/htdocs
<Location /bandwidthd>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127.0.0.1 192.168.53.0/24
   Allow from ::1
   # Allow from your-workstation.com
</Directory>

8. 修改 BandwidthD 設定檔
# vim /usr/local/bandwidthd/etc/bandwidthd.conf
加入要偵測的網段
subnet 192.168.53.0/24
加入要偵測的網路卡代號
dev “eth0”

9. 執行 BandwidthD
# /usr/local/bandwidthd/bandwidthd &

10. 觀看成果

11.可以分別列出每一個 IP 的網路使用情形

迷你雲(Miniyun) 後台管理

以管理者身分登入後,點選 管理後台

點選 控制面板在線用戶,會列出目前線上的使用者

[@more@]點選 控制面板設備管理,會列出連線到迷你雲 Server 的相關設備

點選 控制面板系統升級,可以檢查是否有新版本可以下載更新

點選 插件管理已安裝的插件,可以列出已安裝的插件和可以安裝的插件

點選 插件管理應用中心,列出可以安裝的插件

以文件臨時二維碼,就是 QRCode

點選 安裝應用

點選 插件管理安裝插件,可以下載下來的插件

點選 文件管理文件,會列出目前所有的文件

點選 文件管理辦公文檔,會列出所有的辦公文檔

點選 文件管理圖片管理,會列出所有的圖片

點選 文件管理文件回收站,列出已刪除還未清空的檔案

點選 文件管理統計圖表,可以列出檔案的使用狀況

點選 用戶管理所有用戶,會列出目前系統的所有使用者

點選 用戶管理新建用戶,可以新增使用者

點選 用戶管理個人信息,可以修改個人相關資料

點選 用戶管理統計圖表,可以顯示使用者狀況

點選 系統管理常用設置,可以修改網站的 Logo,網站名稱和網站標題等

點選 系統管理郵件服務器設置,可以對郵件伺服器做設定

點選 系統管理高級設置,可以清除一些過期的資料,加快系統運作速度

點選 系統管理授權許可,可以更新許可證

開啟 Internet Explorer 11 的企業模式

因為 Internet Explorer 的版本非常的多,目前可能還有再用的有 6/7/8/9/10/11 等版本,而每一個網站在設計網頁時,也因為瀏覽器版本過多,而會出現相容性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微軟在 Internet Explorer 11 中設計了所謂的企業模式,讓一些非用舊版本的 IE 才能瀏覽的網頁能正常顯示,和 工具 / 相容性檢視設定 應該是有同樣的意思。

設定方式:
1. 以系統管理員身份開啟 命令提示字元,執行 gpedit.msc
[@more@]2. 選擇 電腦設定系統管理範本

3. 選擇 Windows 元件

4. 選擇 Internet Explorer

5. 在 讓使用者從[工具]功能表開啟並使用[企業模式],快速按二下

6. 選擇 已啟用,並按 確定

7. 開啟 IE 瀏覽器時,即可在 工具 功能表下,找到 企業模式

8. 使用 企業模式時,前方會出現一個圖示

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 4.5.216.0

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 是微軟所提供的免費防毒軟體,提供家庭個人及十人以下小型企業使用。

仔細看了軟體授權條款,看起來不知道學校單位是否能使用,因為在 c. 限制中有提到,不能使用於政府或學術機構現有的裝置上。。
http://windows.microsoft.com/zh-tw/windows/security-essentials-eula

[@more@]
下載網址:
XP/Vista/7/8/8.1(32Bit):
http://mse.dlservice.microsoft.com/download/3/8/5/385C19C3-1107-4EE5-9C47-D3FAB986B06C/ZHTW/x86/mseinstall.exe

Vista/7/8/8.1(64Bit):
http://mse.dlservice.microsoft.com/download/3/8/5/385C19C3-1107-4EE5-9C47-D3FAB986B06C/ZHTW/amd64/mseinstall.exe

Windows XP SP3 Update Package 微軟更新修正包

Windows XP 的支援期已經在 2014 年 4 月 8 日到期,繼續使用 Windows XP,由於微軟不持續做安全性上的修正,比起目前所使用的主流系統,如:Windows 7 / 8.1 來說,所會碰到的安全風險比較高,但這仍視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而定。但除非是電腦硬體或使用的應用程式,無法在新版本的作業系統上使用,否則仍然建議要升級到 Windows 7 / 8.1 會比較好一些。
如果還在使用 Windows XP,請將 Windows XP 更新到目前的最新版本 Service Pack 3,所有的安全性修正套件也要更新到最新版本。
底下這個網站已經整理好從 SP3 到 2014 年 4 月分的全部修正套件,可以省卻從網路下載並安裝的時間。

Windows XP SP3 Update Package 微軟更新修正包 (2014.0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