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 Firewall

一般在設定 Server 的防火牆規則時,大部分都集中在 IPv4,不過目前宜蘭縣的 IPv6 環境應該非常完整,所以 IPv6 的部分也不能忽視。
參考網站:ip6tables: IPv6 Firewall For Linux

原本沒有設定的畫面
# ip6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more@]以 Ubuntu Server 14.04 為例
IPv6 的防火牆規則寫在 /etc/rc.local 檔案之中

# vim /etc/rc.local
###—————————————————–###
# 設定 ip6tables 的路徑
###—————————————————–###
echo “Set path of ip6tables”

IP6TABLES=”/sbin/ip6tables”

###—————————————————–###
# 設定對外的網路卡編號
###—————————————————–###
FW_IFACE=”eth0″

###—————————————————–###
# 清除先前的設定
###—————————————————–###
echo “Flush fiter table ……”
echo

$IP6TABLES -F
$IP6TABLES -X
$IP6TABLES -Z

$IP6TABLES -t mangle -F
$IP6TABLES -t mangle -X

###—————————————————–###
# 設定 filter table 的預設政策
###—————————————————–###
$IP6TABLES -P INPUT DROP
$IP6TABLES -P OUTPUT DROP
$IP6TABLES -P FORWARD DROP

# 允許已建立連線和回應的封包通過
$IP6TABLES -A INPUT -i $FW_IFACE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IP6TABLES -A OUTPUT -o $FW_IFACE -m state –state NEW,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 預定開放的服務 22 / 80
$IP6TABLES -A INPUT -i $FW_IFACE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IP6TABLES -A INPUT -i $FW_IFACE -p tcp -s 2001:288:a229:1::/64 –dport 22 -j ACCEPT

# 開放 ipv6 icmp
$IP6TABLES -A INPUT -i $FW_IFACE -p ipv6-icmp -j ACCEPT
$IP6TABLES -A OUTPUT -o $FW_IFACE -p ipv6-icmp  -j ACCEPT

讓設定生效
# service rc.local start

IPv6 防火牆規則
# ip6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all      ::/0                 ::/0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ACCEPT     tcp      ::/0                 ::/0                 tcp dpt:80
ACCEPT     tcp      2001:288:a229:1::/64  ::/0                 tcp dpt:22
ACCEPT     icmpv6    ::/0                 ::/0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all      ::/0                 ::/0                 state NEW,RELATED,ESTABLISHED
ACCEPT     icmpv6    ::/0                 ::/0

原來是 IPv6 惹的禍

有時在上電腦課時,並沒有必要使用到網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專心上課,所以會把網路關掉,但後來發現某些網站還是可以上,如:Facebook…等。
因為學校的電腦教室是採用 NAT+Proxy 架構,IPv6 的部分是由 radvd 來處理,通常只要把 Proxy Server 關閉,照理來說,學生就會沒有辦法上網,但一些其它的服務,如:Samba / FTP 等服務還是可以使用,所以心裡很納悶。[@more@]後來使用 netstat 指令查看一下連線的狀態

原來這些網站都是使用 IPv6 來連線,所以只要把 IPv6 關閉就 OK 了!
# service radvd stop

讓 Ubuntu Server 14.04 可以直接以 root 登入

Ubuntu Server 14.04 預設遠端無法以 root 直接登入,必須要先登入成一般使用者,再使用 sudo 或 su – 來取得 root 權限,但本地端則可以直接以 root 登入。
雖然使用 root 直接登入是很不好的習慣,但架設的測試 Server,主要是在內部網路及測試用途,所以不想要那麼麻煩。
預設無法以 root 登入,即使輸入的是正確的密碼

[@more@]1. 修改 /etc/ssh/sshd_config
# vim /etc/ssh/sshd_config
把 PermitRootLogin without-password 前面加上 # 註解
#PermitRootLogin without-password
加入下面這一行
PermitRootLogin yes

2. 重新啟動電腦或重新啟動 ssh Server
# sync;sync;sync;sync;reboot

3. 可以正常登入了!

PotPlayer 安裝後的設定

安裝完 Windows 作業系統之後,我常用的影音播放軟體是 PotPlayer,使用 PotPlayer 的原因是,它有原生的正體中文語系和 64 位元的版本,幾乎從網路下載下來的影音檔案都可以正常播放。
PotPlayer 下載網站:http://potplayer.daum.net/?lang=zh_TW
[@more@]安裝完成,可以開啟硬體加速和右鍵播放選單
1. 點選桌面上的 PotPlayer 捷徑

2. 在 PotPlayer 執行畫面上按滑鼠右鍵,選擇 參數選項

3. 選擇 濾鏡 / 視訊解碼內建解碼器/DXVA 設定

4. 勾選 使用硬體加速(DXVA),然後按 確定

5. 選擇 關聯,可以將 PotPlayer 加入右鍵選單

6. 也可以選擇要關聯的檔案

7. PotPlayer 右鍵選單

FreeDOS 客製化

以前剛開始學電腦時,使用的是 MS-DOS 3.x,一路走來,已經很習慣使用指令模式來處理一些工作,尤其是在使用了 Linux Server 之後,深深覺得指令模式有時候可以處理掉一些視窗 GUI 很繁瑣的工作。
FreeDOS 是用來取代 MS-DOS/PC-DOS/DR-DOS 等 DOS 磁碟作業系統的軟體,有關 FreeDOS 的介紹,可以參考下列網站:
FreeDOS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開發者訪談:DOS 已死,FreeDOS 永存 – OpenFoundry
[@more@]以前在 MS-DOS 中的設定檔是 autoexec.bat 和 config.sys,相信學電腦時間比較久的人,一定在這二個檔案下過不少工夫,在 FreeDOS 的設定檔稍有不同,autoexec.bat 和 fdconfig.sys
autoexec.bat

fdconfig.sys

比較特別的是,在 fdconfig.sys 中,是用數字的編號來決定在執行的選項
如:4/5/6 選項會執行 emm386.exe
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http://www.freedos.org/kernel/config.txt

另外,FreeDOS 也支援 alias 自訂命令及自動補字
如:alias ls=’dir’
       alias cp=’copy’
       alias cat=’type’
       alias mv=’move’

自動補字,如:要切換到 freedos 目錄
只要輸入 cd fr+Tab 鍵,即可自動補上,變成 cd freedos

修改 FreeDOS image 檔

FreeDOS 的 image 檔是一個副檔名 .img 的映像檔,在 Windows 下可以使用 UltraISO 或其它 ISO 編輯工具來處理。
在 Linux 下則可以直接利用 mount 工具來處理
1. 建立掛載目錄
# mkdir /mnt/freedos
[@more@]2. 掛載 image 檔
# mount -t vfat -o loop fdboot.img /mnt/freedos

3. 進行修改
# cd /mnt/freedos

4. 修改完畢
# cd
# umount /mnt/free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