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ESXi – 啟用 SNMP 服務

參考網頁:
How To Enable SNMP On ESXi 5 / 5.5 / 6 For Remote Monitoring – Serenity-Networks
ESXi 開啟與設定 SNMP @ 黃昏的甘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ESXi開啟SNMP服務方法 @ lichangying ‘s Blog :: 隨意窩 Xuite日誌
[VMware] 如何在ESXi上啟用SNMP,讓監控系統順利取得系統資訊 | maduka的技術日記 – 點部落

1. 選擇 組態

2. 選擇 安全性設定檔內容

[@more@]3. 選擇 SNMP 伺服器選項

4. 選擇 啟動

5. 顯示執行中,選擇 確定

6. 選擇 確定

7. 選擇 安全性設定檔內容

8. 選擇 SNMP 伺服器防火牆

9. 預設是 允許從任何 IP 位址連線

10. 改成 僅允許從下列網路連線 連線來源 IP

11. 選擇 確定

VMware ESXi – 自動啟動及關閉 VM

如果想要在 VMware ESXi 開機或關機時,會自動啟動及關閉虛擬機器,可以做以下的設定。
因在 VMware vSphere Web Client 中找不到相關的設定,所以改用 VMware vSpher Client 來做設定。
1. 選擇 組態

[@more@]2. 選擇 虛擬機器啟動/關閉內容

3. 勾選 允許虛擬機器隨系統一起自動啟動和停止
    關閉動作由 關閉電源,改成 客體關機
    將要隨著 ESXi Server 自動啟動與關閉的 VM,按 上移 鍵,移動到 自動啟動

4. 還可以選擇 編輯,針對每一個 VM 做個別設定

5. 個別設定

6. 完成設定

VMware ESXi – 網路對時設定

1. 選擇 管理

2. 選擇 系統 / 時間和日期 / 編輯設定

3. 原本的設定是 手動啟動和停止

[@more@]4. 改成 隨主機一起啟動和停止,並加入 NTP 伺服器
    tock.stdtime.gov.tw,watch.stdtime.gov.tw,time.stdtime.gov.tw,clock.stdtime.gov.tw,tick.stdtime.gov.tw

5. 完成設定

6. 不過如果登入 ESXi Server 可以發現時區是 UTC,與一般使用的 CST 少了 8 個小時
# date
Mon Mar 27 10:10:42 UTC 2017

7. 解決方式,從另外一台 Linux Server,複製 /etc/localtime 到 ESXi Server 上,因為 ESXi Server 上沒有 /usr/share/zoneinfo 可以設定
# date
Mon Mar 27 18:13:39 CST 2017

不過這個方式,ESXi Server 重新啟動後,因為系統會自動還原一些設定,所以也會失效,解決方式是寫在 /etc/rc.local.d/local.sh
[root@esxi:~] vi /etc/rc.local.d/local.sh
if [ -e /etc/localtime ];then
     rm -rf /etc/localtime
     cp /vmfs/volumes/ST500G/localtime /etc
else
     cp /vmfs/volumes/ST500G/localtime /etc
fi

VMware ESXi – 安裝 Windows 虛擬機器

1. 首先先上傳 Windows 安裝光碟 ISO 檔

2. 選擇 虛擬機器建立/登錄虛擬機器

3. 選擇 建立新的虛擬機器下一頁

[@more@]4. 輸入虛擬機器相關資訊

5. 選擇虛擬機器要存放的資料存放區

6. 選擇 新增其他裝置CD/DVD 光碟

7. 選擇 資料存放區的 ISO 檔案

8. 選取放在資料存放區的 Windows 安裝 ISO

9. 選擇 下一頁

10. 選擇 完成

11. 光碟開機畫面

12. 安裝完成

13. 選擇 動作 / 客體作業系統 / 安裝 VMware Tools

14. 在光碟中找到 VMware Tools 的安裝程式

15. 進行安裝

安裝 Arch Linux

之前用的 Arch Linux 不論是在 Banana Pi 或是 Proxmox 上,都是系統已經初步完成了,只要再安裝一些程式就可以使用了,很少自己動手,從安裝光碟來安裝,這一次剛好利用 VMware ESXi 測試系統時,手動來安裝一次,發現它的安裝還是保持了最早 Linux 的安裝方式,一切都要自己動手,一步一步的來,從分割硬碟、設定網路、安裝套件、開機程式…,在今天這種 Linux 都已經朝向簡單易安裝的模式中,非常的特別,和我最早學習的 Slackware Linux 很相近。
個人對於 Arch Linux 有一種偏愛,因為它的系統安裝完成不大,執行速度快,需要什麼套件由自己來安裝,而且它是採用無縫升級,永遠可以更新到最新版本,不像有些系統,有一些固定的支援期,或是每半年就推出一個新版本,大家好像都在當白老鼠,而且還玩的很愉快,我也是其中之一。
參考網頁:
滾動式更新無縫升級 Arch Linux簡介及安裝 – 技術專欄 – 網管人NetAdmin
Linux – 簡易安裝 Arch Linux 教學 | Mr. Opengate

Arch Linux 官方網站:https://www.archlinux.org/
Arch Linux 下載網頁:https://www.archlinux.org/download/
目前下載時最新的版本是 2017.03.01 版
[@more@]

1. 光碟開機畫面

2. 開機畫面

3. 開機完成

4. 使用 cgdisk 分割硬碟
     # cgdisk /dev/sda

5. 選擇 New 建立新分割區

6. 輸入分割區的大小

7. 分割區的型式,直接按 Enter 鍵即可,內定是 8300

8. 分割區名稱,直接按 Enter 鍵

9. 選擇 New 建立新的分割區 SWAP

10. 直接按 Enter 鍵,剩下的空間全部拿來做為 SWAP

11. 輸入  L 查看 SWAP 的型別

12. Linux SWAP 型別是 8200

13. 輸入SWAP 硬碟型別 8200

14. 選擇 Write,將硬碟分割寫入

15. 輸入 yes,做確認

16. 選擇 Quit 結束

17. 改用 cfdisk 來分割硬碟
      # cfdisk /dev/sda

18. 選用 gpt

19. 硬碟分割畫面

20. 選擇 New 建立新的分割區

21. 直接輸入分割區的大小

22. 選擇 New 建立新的分割區 SWAP

23. 輸入剩下的硬碟空間

24. 選擇 Type 更改 SWAP 型別

25. 選擇 Linux swap

26. 選擇 Write 寫入設定

27. 輸入 yes 確認

28. 選擇 Quit 結束

29. 格式化硬碟及掛載目錄
      # mkfs.ext4 /dev/sda1
      # mkswap /dev/sda2
      # mount /dev/sda1 /mnt

30. 查看網路卡的代號 ens33
       # ip addr show

31. 設定網路
      # ip addr add 192.168.1.29/24 dev ens33
      #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1.254

32. 設定 DNS 查詢主機

33. 設定更新的 Server 以在台灣為優先
      # cp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date +%F)
      # sed -i ‘/^Server/s/Server/#Server/’ /etc/pacman.d/mirrorlist
      # sed -i ‘/.tw//s/#Server/Server/’ /etc/pacman.d/mirrorlist

34. 更新套件庫
      # pacman -Syy

35. 安裝基本系統及 grub
      # pacstrap /mnt base grub

36. 建立新系統的 /etc/fstab
      #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37. Chroot 到 /mnt 目錄之下
      # arch-chroot /mnt

38. 設定主機名稱
      # echo arch > /etc/hostname

39. 設定時區
      # ln -s /usr/share/zineinfo/Asia/Taipei /etc/localtime

如果出現錯誤訊息,請刪除之後,再重新連結

40. 查看時區是否為 CST
     
# date

41. 設定支援的語系
      # sed -i ‘s/^#en_US.UTF-8/en_US.UTF-8/’ /etc/locale.gen
      # sed -i ‘s/^#zh_TW.UTF-8/zh_TW.UTF-8/’ /etc/locale.gen

42. 進行設定
       # locale-gen

43. 設定預設的語系
      #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44. 將 SWAP 分割區的設定加入到 /etc/fstab

45. 建立開機映像檔
      # mkinitcpio -p linux

46. 設定 root 密碼

47.  安裝 grub 到 /dev/sda
      #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recheck /dev/sda –force

48. 建立 grub 開機功能表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49. 退出、卸載分割區、重新開機
      # exit;umount /mnt;reboot

50. 開機畫面

51. 登入畫面

52. 登入成功

53. 查看網路

54. 設定網路

55. 設定 DNS 查詢設定
       # rm -rf /etc/resolv.conf
       # ln -s /run/systemd/resolve/resolv.conf /etc/resolv.conf

56. 啟動相關服務
      # systemctl disable netctl.service
      # systemctl enable systemd-networkd.service
      # systemctl ensable systemd-resolved.service
      # systemctl start systemd-networkd.service
      # systemctl start systemd-resolved.service

57. 測試網路

58. 測試 DNS 查詢

VMware ESXi – 開啟 SSH 連線

為了處理有時候 Web 介面無法處理的問題,可以開啟 SSH Server 連線
1. 選擇 主機

2. 選擇 動作 / 服務 / 啟用 Secure Shell(SSH)

3. 系統提示的警告訊息

[@more@]4. 實際連線

VMware ESXi 是 base on Photon OS 上,是一個經過 VMware 公司調整過的 Linux,與一般常見到的 Fedora / CentOS / Debian / Ubuntu / ArchLinux / .. 均不同。

5. 為了系統安全,所以限制可以連線的來源,選擇 網路

6. 選擇 防火牆規則 / SSH 伺服器 / 編輯設定

7. 預設是任何 IP 均可以連線

8. 限制可以連線的來源 IP

9. 下方會出現可以連線的 IP 來源

VMware ESXi 安裝 VMware Tools – Linux 篇

安裝完成的虛擬機器,安裝 VMware Tools 可以提升虛擬機器的效能,雖然對文字模式的 Server 助益比較有限!
尚未安裝

安裝方式:
# yum install open-vm-tools
# apt-get install open-vm-tools

[@more@]安裝完成

安裝的版本資訊
# /usr/bin/vmware-toolbox-cmd -v
10.0.5.52125 (build-3227872)

vmware-toolbox-cmd 指令功能
# /usr/bin/vmware-toolbox-cmd help
Usage: vmware-toolbox-cmd <command> [options] [subcommand]
Type ‘vmware-toolbox-cmd help <command>’ for help on a specific command.
Type ‘vmware-toolbox-cmd -v’ to see the VMware Tools version.
Use ‘-q’ option to suppress stdout output.
Most commands take a subcommand.

Available commands:
   device
   disk
   logging
   script
   stat
   timesync
   upgrade (not available on all operating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