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第1學期六年級每週一句(1-9週)

 

週次

台語俗諺

第一週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拜」
意謂兄弟分家後,各管各的事,互不相干,連祭祀祖先的工作也各自完成。有自掃門前雪之意。

第二週

一代親,兩代表,三代不捌了了」
親戚間的往來,一代比一代疏遠,隔了兩代已是表親,隔了三代的親戚,因為關係疏遠,甚至彼此也不認識了。

第三週

不孝新婦三頓燒,友孝查某囝路裡搖」
媳婦再怎麼不孝,也在公婆身旁侍奉三餐起居,女兒再怎麼孝順,也只能嫁為人婦,照顧別的家庭,旨在奉勸公婆善待媳婦。

第四週

「父母疼囝長流水,囝想父母樹尾風」

父母親疼愛子女,就像流水般永遠都不會停止,但兒女想念父母的恩徳卻像風偶爾吹拂過樹梢,指父母恩重難報,或抱怨子女行孝不力。

第五週

「生囝師仔,飼囝師父」
指生育孩子簡單,只是徒弟般就能完成的工作,養育孩子困難,是師傅等級的本領。意指將子女教育成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是父母親更重要的課題。

第六週

「在生孝敬一粒豆,較嬴死後拜豬頭」
指孝順父母要趁父母健在的時候,如果父母死了,才用豐盛的祭品(豬頭)來祭拜是沒有意義的。

第七週

「在生無人認,死了歸大陣」

形容子女不孝,父母親還健在的時候,沒人肯承擔奉養父母的責任,等到父母死後,才來爭奪遺產的情形。

第八週

「好田地,不如好子弟」

肥沃的田地及財產,都比不上自己的兒女能成才懂事,指重視子女教育,才是父母將來之福。

第九週

「好囝毋免濟,濟囝枵死父」

兒女如果孝順的話,即使只有一、二個,也能事親盡孝;兒女如果不孝的話,彼此只會推託卸責,父母親反而沒人照顧。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