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聽完上週我參加完年會的分享後說:「天龍國辦的研習果然不一樣」。帶著上週年會滿滿的感動與能量,之後就像分享的講師說的,熱情會等比般的遞減,所以要緊接著辦工作坊維持熱度。
確定學思達年會錄取之後,我也同時報名進階工作坊。參加完年會後,暗自慶幸有繼續報名工作坊。這兩天工作坊的心得是,二天分四塊的研習就比較接近夢 n 的規畫方式。
[@more@]
第一天上午是張輝誠老師分享他的學思達理念,下午則是各科專場,國英數社自等等,國小國中高中這樣分出去,有些領域的場子爆滿,而我參加的國中數學場只有七人報名。我以為只有宜蘭的數學研習人會這麼少,到了台北參加研習也是一樣,大概數學老師們是覺得數學這種基礎科目歷久不衰,數百年來就是這樣的傳遞數學知識,不太需要自學溝通與分享吧。
第二天的上午我選擇薩提爾工作坊,我是被課程介紹吸引的,上面說會探討學生上課吵鬧、班級分組問題等等。我覺得有好的上課方式與教學方法之後,也需要搭配好的班級經營。可惜這堂課我沒有太多的收穫。
第二天下午是情境式教學設計,請了一位體制外的桌遊店老闆來分享,一開始就有熱鬧的音樂,本來還覺得吵,原來是馬上將大家帶入情境,以「家庭大對抗」的綜藝節目形式讓大家動起來,又緊張又緊湊,一點也不會想睡覺。
講師要每桌的人以家庭的概念分配成員角色,並拍照上傳臉書,依照大家上傳速度取前三名發遊戲代幣。遊戲過程中,也會根據學員踴躍程度發代幣鼓勵。我這組的老師成員都很默默,幸好整節課上來,還算是有互相合作,氣氛也不錯。
講師還講了一些故事引導大家,並且埋了很多梗,我覺得很好笑。值得一提的是,他說了一個故事,某天有人到桌遊店找他要玩「麻法學徒」,可是他沒印象有這個遊戲,那位客人信誓旦旦的說有,而且還是對方教他的。到底發生什麼事?直到這堂課的最後,他才說當時他為了教客人玩桌遊,會編故事引導大家,例如就說「在座的各位就是麻法學徒…」,直到遊戲最後也沒跟客人講那套桌遊的真正名稱是什麼,這是他犯的一個錯。他跟老師分享說,情境式教學歡樂之餘,還是要收束回教學目標及主題,不能玩過頭結果要教學生的東西都沒做到。
這個簡報我在年會就看過,這次又看到就趕快拍下來。講師說,如果只是看廣告影片之後再講述,或是加上提問與表達,不如先有個連連看,打破觀眾的刻板印象,接著再看影片會印象更深刻。
連續二週的六、日都北上參加學思達,早上七點前搭國道客運,回到家都接近晚上十點,在第四天回程的公車上,忽然有種疲累感,不只體力,精神上也是蠻累的。如果四天的時間只能參加二天,我會比較建議參加學思達年會,這會讓人眼界大開。學思達工作坊偏實作,可能在其它時候的研習也可以學到相關的內容,但是學思達年會來自各國各地老師百花齊放的分享,可不是平常在台灣參與研習容易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