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在宜蘭‧故事11:古亭社區粿公詹榮留

『七月時出芋仔,我上愛吃芋粿。』

[@more@]
詹榮留,23年次,世居古亭,從小就到處做工賺錢,那時有人專門收購鱔魚賣到台北,是他的重要收入來源,因為附近的水田太多人捉,他都走路到天送埤去,大 約上午十一點吃過飯出發,走到天送埤天色已暗,吃過自己帶的便當後開始捉鱔魚,大約八、九點回來,一趟五個多小時,到家已夜深。昔日艱辛仍歷歷在目。


被封為古亭的『粿公』,詹榮留說做粿是退伍後才開始學的,看著長輩做,在一旁幫忙,邊看邊學,還沒有機器可用時,做粿要用人力『挨米』(用石磨磨米漿), 又是一項讓他搖頭的艱苦工作。過年做甜粿,清明做紅龜粿、草仔粿,端午做粿粽,七月半做糕仔,八月半做麻糬,冬至做湯圓,有拜拜的節日就需要做粿。


詹榮留現在拿做粿來消磨時間,除了接受訂購、分送朋友,遇到廟會活動,也會做個百來顆贊助,是個充滿歡喜心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