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在宜蘭‧故事8:冬山補城社區蕭春來

『我都是自己研究,沒有老師教的。』

[@more@]
蕭春來,29年次,從他阿公算起,家族到補城定居已有一百多年。蕭春來以務農為生,他說種田的人沒有退休的時候,七十多歲的他還有在種菜。2003年,補 城社區執行勞委會永續就業工程計畫,蕭春來到社區上工,開始利用稻草做東西,他無師自通,從觀察實物開始,再構思如何編織,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調整,以求能呈現原型姿態,他的稻草造型編織技藝,堪稱為補城第一人。


蕭春來做的毛蟹栩栩如生,他表示自己對毛蟹特別有研究,因為小時候這裡的毛蟹很多,每逢水稻生長季節,毛蟹會在夜間出來吃掉落的水稻花,用燈火照,毛蟹會驚嚇不動,直接徒手捉就好,這個時節的毛蟹最有肉、最好吃,是令人懷念的滋味。


蕭春來說以前人的觀念,認為稻草是廢物,拿來做成各種造型,塗上亮光漆,曬乾後可以保存很久,只是製作耗時,工資成本太高,沒有政府補助不易推廣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