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隧塞車考驗宜蘭人的創造性思維

雪隧通車象徵宜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交通便利帶來整體環境的快速變遷,但宜蘭人的思維有跟上這個速度嗎?思想是行動的基礎,前者方向不正確,後者就難有所作為。看到網路上有『外地人不要再來宜蘭』的社團,實在令人傻眼。

  [@more@]

 以雪隧塞車為例,用路人怨聲載道,民意代表也逼交通部要拿出解決方法,然而,道路設計原本就有固定的服務流量,當車輛數超過服務量的數倍,誰有辦法讓車流跟 平時一樣順暢的話,應該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因為這是全球大都會跟觀光區都有的問題,道路使用的顛峰期間本來就是會塞的啊!

 

於是,開車的人抱怨塞車,也不會去想他自己就是造成塞車的一份子;政治人物努力砲轟交通部,反正把責任推給交通部當代罪羔羊,對選民就算有交待;當地人則是哀怨自己又不是觀光客,為什麼要忍受塞車……

 

沒有正向思維,雪隧塞車是危機,能夠創造性思考,雪隧塞車就是契機。

 

雪隧會塞表示有人、而且是不少人要來宜蘭,這不正是宜蘭要發展無煙囪觀光產業的利基嗎?在地人怨塞車,那讓時光倒流,六輕來宜蘭,換大卡車在路上走好嗎?一個地方的發展是在地居民的集體共業,個人主義只會讓自己過得很辛苦。

 

台北市長柯文哲來綠博參觀時,提出由台北市公車來支援,解決雪隧假日塞車的問題,這樣的思考方向就對了。但是宜蘭要的不應該只是雪隧不塞,而是如何讓遊客在境內能方便的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同時提高各旅遊據點的可及性。

 

宜 蘭的觀光業目前尚在週休五日的規模,遊客量集中出現在假日,以在地人口數及交通工具使用習慣來看,普及且常態性的大眾運輸服務系統難以維持,成本甚高,所 以宜蘭需要的是假日的境內交通運輸方案。讓遊客能不開車也可方便地暢遊宜蘭,唯有這個前提,才能吸引遊客捨棄開車,搭乘交通運輸工具來宜蘭,這個功課沒先 處理好,交通部任何管制國五車流量的方案都只會遭到反彈。

 創 造性思維才能帶動正向發展。宜蘭不該再只看雪隧塞不塞,而是著眼整個地方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的假日境內運輸方案,可以順勢配合宜蘭推動多年的社區營造, 發展地方特色的旅遊路線,營造宜蘭品牌,遊客方便,在地社區、商家業者有收入,也為運輸業者創造機會,何樂而不為?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還管他雪隧塞或不 塞呢!

 

本文原載『雪隧觀點電子報』第1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