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生有幸 Seven Pounds》:贖罪是無私還是自私?

這部電影的中文片名叫《七生有幸》。

根據編劇的說法,他有天在公開聚會遇見一位陌生人,跟他聊了很久,

他感覺到那人非常沈重,後來,他從母親那裡得知,在多年前,

因為那人的疏失,引發一起民族事件,使得他從此鬱鬱寡歡。

這個人的故事,讓編劇構想了一個背負著沈重罪惡感的角色——

因為幾秒鐘的疏失,造成一場嚴重車禍,七人死亡,

當中包括他摯愛的妻子。

[@more@]

 

編劇喜歡運用隱喻,從片名就可看出。Seven Pounds之名,源自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主角向猶太商人借錢時立下條款,若無法如期還錢,得割下一磅的肉作為懲罰。這部電影的主角用器官捐贈的方式來贖罪,與割肉懲罰相似。

另一個隱喻是男主角在片中的角色,他冒用弟弟的身份,以國稅局稅務員出現在他想幫助的人面前,然而,自古以來稅吏都是不受歡迎的人,編劇想要解此暗喻男主角對自己本身的嫌惡。

男主角在車禍後,因為弟弟肺部罹癌,他捐了一邊的肺給弟弟,讓他有了靈感,於是有計畫地開始進行器官捐贈,並與好友約定協助他執行,因為在肝、腎、骨髓都捐過之後,他的終極目標是捐出眼角膜與心臟,這必須發生在他死之後,所以要有人代為執行。

這部電影是用來討論『贖罪』這件事的好例子。

器官捐贈是受到鼓勵與肯定的無私大愛,但犧牲生命來贖罪,是無私還是自私呢?

犯了錯的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最常用的贖罪方式就是讓自己過得不好,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平衡他們的過錯。片中男主角就是這樣,因為無法原諒自己,每天都想死,覺得自己的人生比毫無意義更爛。這種自我傷害的方式,真的可以彌補受害者嗎?

海寧格認為『透過贖罪來補償,是簡單、廉價且具傷害性的,並不能夠達到和解的目的;透過正面的行為來補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卻能帶來祝福與保佑。』透過對受害者的承諾,為了他而去做幫助人的事,將為他的犧牲帶來正面意義,否則,因他的損失而造成另一個生命的沈淪,愛的流動並無法從中獲得平衡。

編劇巧妙地製造了這個矛盾;男主角讓出了他的身體與財產,去幫助需要的人,乍看之下,似乎無可非議,然而,他也藉男主角的弟弟說了一句話:『你沒有權力去操弄別人的命運!』當受捐贈者知道這是一件計畫性的自殺行為後,又會如何感受?

編劇讓患有心臟病,亟需換心的女主角,因為受到體貼照顧,而愛上突然出現在她生活中的男主角,男主角也因覺得被需要,接受了這份感情。只是,面對不曉得還有沒有明天的未來,男主角還是決定執行原計畫,利用箱型水母自殺,捐出心臟,以確保女主角的生命得以延續。試想,如果女主角因為他的死而帶著罪惡感,這樣的贖罪法不是很自私嗎?

無論如何,看到最後一幕,女主角去見那位接受眼角膜捐贈的音樂家時,眼淚還是一直給他流下來……,也才恍然大悟,男主角的計畫原來是這麼一回事。這編劇與導演功力真好啊!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