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面向太平洋:當安達魯西亞號遇見烏石港……

 身負西班牙外交推廣的重責大任,作為該國與各國海洋文化交流平台的安達魯西亞號,

以仿17世紀西班牙加雷翁艦(Galeon)的古典風貌,於今年3月21日從西班牙賽維亞出發,

依循三百多年前行經歐、亞、美洲的航線,途經馬爾他、以色列、埃及、斯里蘭卡、新加坡、上海等地,

原本要在蘇澳港及烏石港各停留一天,恰巧經歷凡那比颱風襲台而耽擱,

颱風過後,於9月21日抵達頭城烏石港,預定於9月23日離開。

 

[@more@]

大航海時代,加雷翁艦是西班牙成為海上帝國的重要功臣,將美洲的農產品、白銀運往馬尼拉,

以及將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商品帶往美洲大陸,都是以此種船艦為大宗,因為其船型造價低且航行速度快。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拖在所著《食物的歷史》中提到『陌生人效應』,指的是

人對異國事物往往抱持著崇敬的心理。……因是遠道而來,故而格外珍貴,

遠超過它們原有的身價或實際上的食用價值。』 

除卻陌生人效應讓各地食物在國與國之間流通,殖民帝國其實是有意強制進行食物交流,

因為『需要』是促使貿易得以擴張的基礎,唯有讓眾人的飲食多樣化,

需要更多異國食物來滿足餐桌上的慾望,帝國的經濟體系才能維持。

 

安達魯西亞號來訪造成的旋風,多少也帶著陌生人效應吧!

9月22日適逢中秋節假期,想說帶二個孩子去見見世面,

心裡原本就預期會有人潮,沒打算登船參觀,只是還沒見到人潮,就先被車潮打敗,

一下高速公路交流道就開始塞,過二城國小後,偶而就開始有一些車子開到對面車道轉頭而去。

我們繞道金面山協天宮,沿著山路,避開車潮,走得很順,

不過一到頭城國中前那座橋,照樣開始塞車,便決定過橋後要停車下來用走的。

(我後來想,選擇坐火車應該是最棒的,可惜,純屬早知道……)

下車走路,果真快多了,這時有人搖下車窗打招呼,原來是龜山島的簡英俊里長,

他熱心地招呼,問我們要不要搭他的車,嗯……,他的好意我們心領了!

我們走到蘭博時,我還撥手機給簡里長,想問他現在車子開到哪裡?不過,他手機沒通。

 

等紅燈時,身旁一位媽媽騎機車載著二個小孩,

聽到其中一位小朋大叫:『怎麼塞成這樣啊!』媽媽也只能無奈地應聲:『是啊~~』

看著頭城街上長長一條的車龍,像簡里長這樣只是要經過頭城回家,卻沒有別的路可選擇,

這種短期觀光活動對住民生活帶來的影響,我想大概令不少頭城人捉狂吧!

 

進入蘭陽博物館的範圍,印入眼簾的景象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便拍了下來。

左邊是現代化且設計前衛的蘭陽博物館建築,

中間烏石港遺址之後的是仿十七世紀的安達魯西亞號的船桅,

右邊是亙古久遠的宜蘭精神地標龜山島,

在人造物與自然物之間,在現代與古代之間,不同的時間感與存在感交相呼應著。

 

來到漁會大樓,遇見好幾位朋友,麗華一家四口早上八點就來排隊,

排到十二點左右登船參觀,她說孩子們都很高興,顯然四個小時的等待是值得的。

聽她說,有人昨天晚上十一點就來排,為了十分鐘左右的參觀時間,

花了十一個小時來排隊,有多少人願意做這樣的事?

對我而言,用多少時間排隊是我可以接受的呢?

讓我不禁思索著:人真是複雜的動物啊!

每個人的行為及所付出的代價,決定兩者之間取捨判斷的機制,是如此繁複又精細,

可以說沒有二個人是完全相同的。

 在參觀出口處見到老朋友宋隆全(文化局副局長),聊了一下,

看他整個人都曬得發紅,叫他要防曬,他說沒關係,曬到脫皮可以換一層新的皮膚~~真佩服!

他表示不在這邊站不行,怕發生暴動。有那麼嚴重嗎?

他說沒辦法,有些民眾的態度不是很好,像昨天,他們已經舉牌,請大家不要再排隊,

因為預估會超過登船的開放時間,結果對方不理會,就是要排隊,

後來果真就是排不到他們,便在會場大吵、大鬧,硬要上船參觀。

唉,這種國民水準~~

我們在說話當時,一個年輕小伙子走來就要從出口進去,被檔下來,

宋隆全請他去排隊,並告知大約要排4~5個小時,很有可能他今天會排不到。

他激動地把雙手舉在臉前,說:『什麼!我特地從高雄來的耶!竟然不能上去!!』

如果是我,應該會對他說:『你從西班牙來也一樣要排隊!』公務人員若這樣回話一定會被轟吧。Tongue out

宋隆全說明天還有一場,10:00~13:30,可以早一點來排,他極度失望地走開了。

 

不能登船,蘭陽博物館裡有特展可以看,參考一下活動傳單也不錯,

再不然,欣賞一下有登船的人寫的報導,也可過過乾癮。

推薦阿翔老師的:帶著想像力面對太平洋

(翻拍自活動傳單)

(翻拍自活動傳單)

 

當安達魯西亞遇見烏石港,除了看熱鬧還讓我們看見什麼呢?

居住在海島台灣的我們,如何面向太平洋?又孕育出什麼樣的海洋文化?

希望不是船過就水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