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16:麗淑媽媽

為了歡迎麗淑在部落格的出現,我又把之前文章發表的順序跳過了

[@more@]

 楔子

全景映象工作室今年推出九二一震災系列的紀錄片,其中吳乙峰的「生命」備受矚目,也創下紀錄片到戲院當院線片還爆滿的紀錄。因為吳導是宜蘭人,於是乎「生命」能否到宜蘭來播放成為一件極具象徵意義的事,首映場時聽長官說其中有許多波折,我們凡人百姓不解,反正,最終能在此地看到就是了。

 

吳導在影片結束後和大家分享他與片中主角的點滴,他提到十七歲就當媽媽的明芳,當初她發現未婚懷孕後,在要生與不生之間猶豫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最後決定留下孩子,因為她覺得自己很孤單、很寂寞,希望有孩子作伴。地震讓明芬、明芳兩姊妹一夕之間失去親人和家園,生命的連接出現斷層,藉由孩子的誕生,她得以和另一個生命緊密相連,重新建立自己存在的意義。

「生命」讓我感觸頗深,還促成了這篇文章的誕生;為還不識字的子凡寫下她與另一個生命的連接。

 

 

 2004418

處在「而立」和「不惑」之間,才漸漸瞭解自己應該順著心裡真實的想望去做事,也發現,原來世間事真的都有冥冥中注定的脈絡可尋,我開始相信:每一天,人和人的遇見,都有人給我禮物——一如今天來麗淑父親的茶園採桑椹。

 

第一次到麗淑的有機食品店買東西是出於人情,因為欣穎老師曾提及她是楷桀(子凡同學)的阿姨,後來,在店裡遇見楷桀的媽媽麗卿,一經介紹,親切感倍增,麗淑隨即給我折扣,讓我又再度光臨她的店,為了幫雅文的老師們買有機桑椹果醬。

 

我們當時並不熟,聽到我要買桑椹果醬,麗淑的回答是:「你不要買!」,讓我這個客人楞了一下,她開始解釋,現在是桑椹的產季,自己買桑椹來煮果醬比較划算,販售的製成品相對價錢高很多。我告訴她要雅文那些老師自己煮果醬可能有些困難,同時心裡暗想哪有人這樣做生意的,竟叫人家不要買東西,想不到她又馬上表示她父親在山上有種一些桑椹,她星期天可以去採給我。這可把我給嚇到了,東西不賣我就算了,還要提供勞動服務,我連忙說不要這樣,如果要採我們自己去採就好,不要麻煩她。「那這樣星期天要去的時候我再打電話給你」麗淑說。這筆「生意」就這樣成交了。

 

麗淑以她異於常人的熱心打動了我。我媽曾經給我「宜蘭流浪兒」的封號,大學畢業後一直隻身在外,雖然家人都在,但是生活中始終缺乏家人相伴,即使結婚,也迫於現實分住兩地,雖然有小孩,但孩子還小,只會全盤接收你的照顧,不會反過來照顧你。在宜蘭這麼多年,不乏一起做事的朋友,除了我的「上水姊姊」外,總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後來面臨要搬回inho老家住的事實,才慢慢體認到,要終結我內心的流浪,唯有能夠三姑六婆的朋友才能滿足我擁有家人的感覺。

 

我開始三天兩頭往麗淑的店跑,後來為了子凡的健康因素,我們漸漸遠離那些含有食品添加物等不好的食物,也不太吃肉類,到麗淑那裡買東西的次數就越頻繁。麗淑店裡還有幾位單身的「食客」,經常到她那裡吃晚餐,她也會邀我,我們母女有時候理所當然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惹來inho的「碎碎唸」,抱怨我在外面「趴趴走」。

 

起初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做錯事,因為除了開會、辦事、接送小孩之外,我幾乎不曾在外「流連忘返」,也沒有shopping購物的習慣,inho的質疑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放縱」?後來一想,他每次總用那種問題都出在我身上的論點對待我,本人不以為然已經很久了,況且,搬新家之後,距離增加三倍遠,要常來麗淑的店也不太可能,如果這樣做讓我們母女快樂,為何不好好珍惜呢!

 

有一次,忘了什麼事,拜託麗淑隔天幫我接子凡放學,電話中麗淑轉了好幾個彎才說出口,她說今天告訴阿典:「如果子凡也叫我媽媽,這樣就多一個人照顧她啊」,她想認子凡當乾女兒,不曉得可不可以?我沒有考慮什麼,要她明天自己跟子凡說,只要子凡願意,我都沒有意見。第二天我去店裡接子凡,只見她已經改口叫麗淑媽媽,麗淑也高興地應和著。

 

年紀和我相當的麗淑其實自己也有小孩,和子凡也只差一歲,就是阿典。因為離異,孩子歸父親撫養,麗淑曾有很長的時間沒有和孩子相處,我們認識她的這段期間,剛好是她嘗試把孩子接過來同住的末期,因為她和小孩彼此都在適應對方,我們經常會談一些關於小孩子的事。有一次她忿忿不平地表示,孩子的父親竟然要阿典叫他的女友「媽媽」,為此她還告誡阿典「你是我生的小孩,我人還在,你怎麼可以叫別人媽媽!」我一直記得她不滿的情緒,以致於她想當子凡乾媽時,我隨即聯想到這件事。

 

這是一種作母親的智慧吧,我想。麗淑意識到他和前夫的對立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在為孩子著想的立場下,她不停地在調整自己的心情;子凡叫她麗淑媽媽,讓阿典瞭解除了親生的媽媽外,他還是可以接受另一種母愛,同時,多了一個乾女兒,也可以轉移/彌補她無法照顧阿典的感情與缺憾。

 

無論如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家的林子凡小姐。我其實很樂於見到她在家人之外和別的大人建立長期而穩定的感情,例如對學校老師,讓她在某些家人「缺席」的時刻還能保有安全感,我們大人也能放心。前陣子我到南投出差二天,我告訴子凡她要去住麗淑媽媽家,她一聽馬上緊緊抱住我親我的臉頰,足足有三分鐘吧,然後開始大叫:「我可以去住麗淑媽媽家囉!我可以去住麗淑媽媽家囉!」出差回來後我去接她放學,她在車上問我:「你為什麼要每天來接我?」「不然呢?你要怎麼回家?」「可以換麗淑媽媽接啊!」

 

有一天晚上我們回家後發現家裡因為電費沒繳被斷電,臨時尷尬地跑去住麗淑家,子凡竟興奮地久久不睡。後來,好幾次遇到晚上回家,剛進門還沒開燈時,她就會在黑暗中滿心期待地說:「我們家沒有電了,要去住麗淑媽媽家」讓我啼笑皆非。

 

認真說起來,連接麗淑和子凡的線,阿典只是其中一節,緣分還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子凡體弱多病又有聽障,從剛認識起,麗淑已不止一次表示,看到子凡就想到自己小時候;出生時就沒有上齶,因為父母缺乏相關知識,一直到七歲才動第一次刀,第二次手術時已經十八歲,讓她的童年充滿被同學欺負與嘲笑的回憶,等到廿一歲之後才積極整型,幾乎每半年就開一次刀,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同時,因為先天畸形影響支氣管的功能,連帶耳朵長期發炎導致長滿珍珠瘤,為了清除乾淨而動手術,切斷不少聽覺神經,所以目前一耳是永久失聰;緣於同病相憐,麗淑特別想要照顧子凡,而子凡似乎也相當樂於接受。

 

每一天,人和人的遇見,都會帶給對方禮物。我想,麗淑和子凡彼此都是對方生命中所收到最美好的禮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