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從田裡回家途中,阿良突然冒出一句:『幹恁老爸』,
讓我驚訝地隨即把車停在路邊,關掉正在播放的音樂,
『是啥人(siáng,連音)教你講這句話?』我語氣帶點『不平常』地問他
[@more@]
他有點被嚇到,不敢回答。
『這句話無好聽,親像姊姊講你無乖,你會無歡喜,這句話予人聽著,人嘛會無歡喜』
我這樣跟他說明 ,他不發一語。
『後擺袂使擱講這一句,知無?』
看我這麼嚴肅,他連動也不敢亂動一下。
想知道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問他是跟誰學的?他說是阿翰。
告訴他,以後如果阿翰再說,要跟他講媽媽說這句話不好聽,不要再講。
他點點頭,接著伸手按了音樂的開關,想要快點結束這段質詢。
模仿是孩子與環境產生關係的重要機制。
史代納指出,兒童會模仿他周遭環境的事物,
在模仿的過程中,他軀體內的器官組織會因此而固定成形,爾後永久保持著一定的形式
環境中能被孩子的感官所觸動的任何事物,都會推動兒童的內在力量。
七歲前的孩子是透過模仿,而非引導或訓誡來學習。
其中當然包括了孩子所見到的道德或不道德、聰明或愚蠢的行徑。
所以,為什麼華德福教育相當重視要給孩子優質的感官環境,
因為,如果孩子在七歲前看的都是愚蠢的行為,那麼,在未來的歲月中,他也會表現得愚蠢。
我對會講『幹恁老爸』這句話的人沒有特別的成見,
然而,我理當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去學習這樣的話。
曾經見過一群有男有女的小學生一起玩,其中一位男生對著女生罵:
『你如果XXX樣,我要強姦你!』讓我在一旁聽得有點膽戰心驚。
我不會用這句話評斷那個孩子,而是試著用這句話去理解他的家庭和生活的環境,
只是,要我女兒跟這樣的男生一起玩,我還真的是會怕怕呢!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的反應是大驚小怪,
否則,也不會見到身邊有小孩在講這些粗話。
教育是一種藝術,為人父母更是一種藝術,
你得幫孩子決定他可以或不可以接觸到哪些事物,因為這關係到他會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
我的原則是,不應該被孩子模仿的任何事物,大人們都必須斷然地保持警戒。
改天,跟阿翰的家人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