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澎湖手工麵線

晚上在二哥家看到電視新聞,正在報導澎湖元宵節乞龜的活動,

看到西衛里上萬斤的超大麵線龜,想起當初參訪回來之後想寫的澎湖遊記,

老早被遺忘在部落格的檔案夾裡,幸好,還沒發霉。Laughing

[@more@]

 

西衛里位在馬公,是澎湖麵線製作的重鎮,約有30~40家之間。

麵線是澎湖人日常飲食中很重要的一項食材,除了我們在台灣慣常見到的吃法,

澎湖人喜歡加紫菜、海菜、小魚乾或海鮮類等在地食材下去煮,都很受歡迎。

聽當地人分析,因為澎湖是海島,居民大都靠漁業為生,

而島上樹木成長不易,天然燃料來源有限,瓦斯更是貴,

一桶瓦斯經過船運輾轉運到家中,價錢是台灣島上的倍數,

海上作業回來之後,又冷又餓,需要吃點熱的東西,

煮飯要花較長的時間 ,當然燃料也用得凶,

比起來,下個麵線,水滾只要一分鐘,既方便成本又低。

據說,這是麵線之所以在澎湖盛行且歷久不衰的原因。

 

澎湖的麵線之所以吸引我,最重要的是他們還保留了傳統手工製作的工法。

不過,還是有逐漸被機器麵線取代的威脅。

從麵糰到一條條又白又細的麵線,真的是應了這句話: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到底功夫有多深呢?

我們參觀的是三兄弟手工麵線,先插播一下:

我們起初都以為老闆有三個兄弟,結果他說很多傳統老店在換下一代經營之後,

都會出現兄弟相爭的情形,他未雨綢繆,自己有三個兒子,

便把店名取叫做三兄弟,誰也不用爭。真是有智慧。

三兄弟的老闆是60年次的王文泰,他是家傳第五代製作手工麵線,

他表示,製作手工麵線總共有26個步驟。26耶!


從麵糰開始拉,一次只能拉細一些,就要掛著(如上圖)讓它發麵,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一條麵線拉到4米2長,需要26個步驟。

 

老闆本人和他太太。

親切好客的老闆不怕我們來打擾,還讓我們親身體驗,

大家都戰戰兢兢,拉不均勻還好,拉斷了沒辦法接才傷腦筋。

 

手工麵線要靠太陽曝曬,一定要好天氣才能做,

所以梅雨季期間老闆都放假,休息不做。

那萬一麵線拉好了才開始下雨呢?

老闆說只能全部丟掉,他們確實遇過這種情形。

真的!好可惜哦!

老闆夫婦加上雇用的人,四個人一天可以做一百多包麵線,


老闆表示沒什麼利潤,只能賺工錢,很多手工麵線都被機器麵線打倒。

這麼難得的麵線,不買幾包回家怎麼說得過去。

 

這是以前曬麵線用的架子,現在沒有在使用。

這附近走幾步路就會看見麵線工廠,通常都是家庭式的。

這位是30年次的王有忠先生,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做麵線,

他的工廠也做其他麵類,他每天半夜二點多起來工作。

 不過,他的麵線是機器拉的,從他父親手中就如此。

 哪裡方便擺,哪裡就可以曬麵線。這裡是個小小的圓形公園。

 

這是另一家,手工的。

你看老闆身上的肌肉線條,就知道他的功夫有多深!Wink

據說我們去的時間太晚,錯過在戶外甩麵線的鏡頭,

這位老闆有拿人家去採訪拍的照片給我們看,

雖然剛才已經買了,為了感謝老闆的盛情分享,

同時也想比較一下不同手工的口感,我又買了這家的麵線~~

手工麵線有品質及衛生的顧慮,工作空間一般都是不通風的,

老闆可不是刻意要秀肌肉 ,是因為室內悶熱,又有麵粉飛揚,

其實是不怎麼舒服,讓人很辛苦的工作環境。

女性朋友就沒有辦法這樣大剌剌地裸露了。

工廠外面堆滿許多大大小小的盆栽,

不知道名字的花,

跟大家分享,當作這篇貼文的句點吧。

 

喔,忘了說,手工麵線真得很好吃,口感很實在。

有人要去澎湖嗎?請順便幫我買幾包回來吧。Smile

 

延伸閱讀:

海角七美

海角七美‧雙心石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