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這麼可貴,為何生活卻這般無奈呢?

隨興走訪朋友家,男主人跟人野外踏青去了,


女主人因為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無法外出。

[@more@]


好幾年沒見面,相逢的喜悅流露在言談間,


鮮少喝喝咖啡的我,每次來總會喝下一杯盛情難卻的咖啡,今天也不例外。


聊著聊著,她說丈夫好像得了憂鬱症,因為孩子的事情。

怎麼了?

他說為了升學、就業的事,父子兩人已經吵到變成完全不說話,

一家三口沒有辦法一同坐下來講講話或做些什麼。

爸爸回家會偷問媽媽:『他(兒子)今天有沒有跟你說話? 講了什麼事?』

每天起床都胸口鬱悶,很容易就因孩子做或不做什麼事而捉狂。

而孩子則感嘆,為什麼他看到爸爸當教練時,對孩子們都好溫柔,

可是怎麼對他卻這麼兇?

她還講了好幾個親戚朋友的例子,說好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都是像他們這樣。

 

想起薩提爾(Virginia Satir)在《家庭如何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一書中的一段話:

當我與此種(指麻煩家庭)家庭相處 幾個小時下來,

我常常會懷疑生命這麼可貴,為何生活卻這般無奈呢?

有的人利用外界忙碌的生活,例如工作、不斷活動,

藉以逃避家庭關係。

這種無奈、無助的感觸,常常會令我感到心酸。

 

薩提爾是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

在本書的第一章,她便丟出一個問題:你的家庭像什麼?

他要我們自問:

你覺得你的家庭生活好嗎?

你喜歡你的家人嗎?

你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時,你覺得有趣嗎?你會感到興奮嗎?

如果答案都是『是』,那麼此種家庭生活是滋潤的。

若回答『不是』或者『不經常如此』,那麼家庭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麻煩。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算是個麻煩家庭吧!

所以,當我開始成為一位母親,我最在意的總是:我現在的家庭是否和原生家庭一樣?

我希望我的家庭是充滿愛、關懷及瞭解的地方,

家裡的成員都能肯定自己的價值,不必因為害怕做錯而不敢做、不去做,

因為家人能夠理解我們是從學習錯誤中成長,進而諒解與支持我們。

 

讓我們彼此相愛,但不互相束縛。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句話的語意很容易懂,

但意境卻縹緲如仙境,每個人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悟吧。

 

 

臨走前,女主人一直說要請他們家的爸爸來找我們,跟我們聊一聊,

叫我們好好開導他。

她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麼就三個人的家庭,竟然會演變成形同陌路的局面?

希望能早日化解,至少,讓三個人能一起坐下來好好聊一聊天。

 

你的家庭像什麼呢?

請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