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家事這件事

 如果不想做家事時,那就放下吧!善待自己,找一些有益身心的事做做看,因為小孩子的心靈是很敏感的,你的焦慮、不安與挫折,都會傳送給他們。要記住,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哦!

 [@more@]

吾家有女3

楔子

據說,和我同世代的五、六年級女生,尤其是已婚的上班族,是生活壓力最大的一群人,工作、家務與孩子攪和在一起,難分又難離。最近就聽到一位朋友說,她覺得自己不止蠟燭兩頭燒,連中間也在燒,感嘆之餘,不禁對我表示:「你好幸福!」;當初因為子凡,被迫當起全職母親和護士,身邊一些熟人大都對我表示「同情」,認為我無法外出上班實在可惜,想不到,幾年之後,我竟成了人家羨慕的對象,這份「遲來的幸福」,確實值得我好好思索與體會。

20021110

車子從濱海公路彎進往頭城農場的山路,心裡想,上次見到淑貞女兒時,她還是個小嬰兒,沒想到第二次見面會在好幾年後。通過門口守衛,車開進停車場,用盡腦力的我是還沒記起她的名字!

和他們全家打過招呼後,大家開始自由活動,留下淑貞和我在原地。彷彿跟人吵過架,忍了一肚子苦水,終於找到可以評評理的人,安撫失衡的情緒,淑貞說起話來不太像是來度假的遊客,她開始抱怨老二太有主見,什麼事都要自己親手做,沒有轉圜的餘地,很難帶,例如出門時她堅持要按電梯,自己不夠高卻又不肯讓爸媽幫忙,結果全家就「卡」在電梯這一關無法前進。她常花好多時間和幼稚園的老師討論,老師認為老二原本都托給保母帶,接回家住之後就直接到幼稚園讀全天班,心理調適沒做好,建議回頭從半天班開始上。

看著一旁遠遠的她,小小的身影,留著比肩膀略低的頭髮,自己一個人在廣場逛著或者釣魚,再來則是毫不生疏地和陌生人玩著彈珠台;眼睛搜尋到廣場另一端的子凡,想到處玩卻不敢自己跨出步伐,不肯放鬆地牽著她老爸的手,像塊嚼過的口香糖,黏手黏腳的。我打趣地對淑貞說:「小孩子這麼獨立不是很好嗎,你還可以訓練她做家事,都不必請傭人」。

她把頭轉向一邊,回我一句:「唉呦~」,意思好像是說「別鬧了」。老大讀國小一年級,只上半天課,老二上幼稚園,每天接送兩個小孩,就要耗掉許多時間,回家之後,要陪孩子玩、做家事、煮飯,最怕小孩子又吵鬧不聽話,等到經常加班的鴻志回家,她已經累癱了。鴻志要她忍耐,她卻說:「再這樣下去我會跳樓自殺,兩個小孩就沒有媽媽了,這樣不是更可憐!」。

認識淑貞是因為和鴻志同事,當時我們都是國會助理,我和鴻志的老闆是立法委員,她的則是國大代表,他們在讀大學時便相識,出社會工作後,買房子、結婚,然後生小孩,成家立業的邏輯在他們身上毫無障礙地進行,想那時我還是個不婚族呢!

鴻志是長子,第一個小孩恰好又是男的,從回去屏東林邊夫家坐月子開始,淑貞就準備好和公婆搶小孩,幸好贏了,母子一起回台北。昔日孟母三遷,她也是為了孩子「三遷」,「遷就」能配合孩子作息的工作,換了好幾個老闆,最後遇上服務的報社關閉,只好全職在家帶小孩。

「我根本沒有辦法從做家事當中得到成就感!」,她一語道破說。即使當起家庭主婦才不過幾個月時間,淑貞竟說她很擔心自己會跟外界脫節。

我理解她的焦慮,一方面緣於這個社會對「家庭主婦」似乎已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提著菜籃,買東西討價還價,喜歡看肥皂劇,不怎麼關心國家大事,對事情也不太有主見,除非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當初我想逃避照顧子凡給我的壓力時,心裡也曾忿忿不平地攪動著—-為什麼我不能出去工作!

算一算,我當家庭主婦的日子已經快六年,心情隨著人生際遇起伏轉折,路況不曾因為某些作用而變得平坦、順暢,你還是會遇到紅綠燈、平交道、塞車、被違規的人擦撞,甚至車子忘了加油、中途冒煙、沒電或者拋錨,但我學會了一件事:既然這條路一定會有終點,對自己好一點,讓大家的快樂多一點,總是不會錯的。

身為家庭主婦的我,一度很擔心我那無可救藥的物品收納能力,懷疑子凡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以後會把雜亂無章的居家環境視為理所當然,我也曾經發願讓她每天早上起床看見家裡的地板都是一塵不染的,以培養她「優良的」生活習慣。這些後來都被我的疲累不堪打敗了,本人實在不是做家事的料。我很樂意承認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子凡老爸也得承認。

不善於家事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嗎?我可不這麼認為。同我的理可得,那些遠庖廚的大丈夫們,也是很有潛力的家庭主夫,只是社會上「重男輕女」的不平等薪資結構,預言式地「證實」男主外、女主內是應該的。想當初要結婚時,子凡老爸說:「你出去上班,一個月薪水也就那幾萬塊,卻要付出那麼多時間,賺錢養家的事還是交給我就好了。」,我「感動」之餘,就留在家裡。

其實,除了我們讀過的小學教科書外(不曉得現在的課本也沒有改善這種性別的刻板印象?),也沒人教我說家庭主婦成天就得洗碗、洗衣、掃地,泡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啊!除了照顧孩子,我目前的時間大半都用在屋外的花花草草和志願服務的工作上,因為這些事讓我感到愉悅,而且獲得自我成長的空間。易言之,是我成就感的來源。

有教育專家指出:「如果兒童想要在所有層面得到適當發展,他就需要溫暖、快樂、充實的家庭生活,特別是在出生之後的前幾年當中。」,以我自己的理解,這種「溫暖、快樂、充實的家庭生活」,不是要住在花園洋房、錦衣玉食,重點是在家人間的愛心與關懷,即使是物質匱乏或單親家庭,也可以擁有這種生活品質。

我想告訴淑貞和眾多境遇類似的女性同胞們:如果不想做家事時,那就放下吧!善待自己,找一些有益身心的事做做看,因為小孩子的心靈是很敏感的,你的焦慮、不安與挫折,都會傳送給他們。要記住,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哦!

原載《東海岸評論雜誌》第174期,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