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網路霸凌殺人事件

《社交恐懼症》(sociophobia)是2015年的韓國電影,

題材貼近現代人離不開網路的生活,內容情節也相當寫實,

簡直可以拿來當網路霸凌的教材,

倒是劇中主角看不出誰有社交恐懼症的傾向,

不知片名為何這樣取?(幸好這不是重點眨眼

 [@more@]

劇情從一位逃兵自殺的新聞開始,

社群網站上出現一位女子,對這位已故的逃兵極盡嘲諷,

引起公憤,她卻仍執意侮蔑,甚至向眾人挑釁,

遂成為箭靶,在網路上被肉搜,在真實身份被揭發後,

有人發起獵殺行動,以現場直播方式率眾去她家,

不料,眾人到達現場後,發現該女已上吊自殺,

這時,大家都著急地拿出手機,但沒一個做報警動作,

大家是要趕緊刪除,之前在網路上說要殺了這個女生等等的攻擊言語,

然而,他們嚇得忘了關掉網路直播,

這一切經過都在網路上公開了……

 

參加獵殺行動的永民與志雄,正在準備參加警察特考,

志雄是被好友永民慫恿邀約才參加的,

因為警方認定這位閩荷英是因為獵殺行動才自殺,

志雄得知有此紀錄,日後就算筆試通過也可能不被錄取,

顯得相當沮喪,但永民卻表現得相當積極,

認為閩荷英是他殺而非自殺,邀他一起找出真兇,

這時,有人提供消息,原來閩荷英是網路上聞名的網軍貝卡,

不少人被她惡鬥鬥到身敗名裂,這些人都有殺害她的動機,

於是,這群人又開始網路直播尋找真兇的戲碼,

自己推論兇手是誰,就直接在社群平台上公開,

像是兒戲一般,但也獲得網路上的高點擊率。

 

在尋找『真兇』的過程,永民與志雄從閩荷英的同學口中知道

閩荷英在真實生活中就是個很難搞的人,

慣用苛刻的言詞批評別人的作品,讓人很不舒服,

但是卻迴避別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在教授指正她的態度後,

便在校園張貼大字報詆毀教授作為報復,之後就不再出現。

 

網路已跟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

社群網站理所當然成為人際互動的一部份,

即使可能絕大多數人都互不相識,但卻是『真實』的人際網絡,

我所講的『真實』,就是人們真的彼此互相影響著。

然而,因為互不相識,匿名現象普遍,

在真實身份得以隱藏的情形下,發言獲得某種安全感的保障,

而批評別人可以滿足內在優越感,能夠批評別人如何如何,

相對的意思是我比你厲害、懂得更多、我知道怎麼做更好,

反之,失去優越感會讓人恐懼,

這也是閩荷英大肆批評別人,卻不肯接受別人評論的主因,

因為被同學評論令她恐懼,

所以,她選擇在匿名的網路平台上滿足優越感,

可是,當網路鄉民闖入她的真實生活中時,

匿名的保護罩失去作用,驚恐的她不知所措而選擇自殺。

 

沒錯,最後證實閩荷英是真的自殺,但也是他殺,

她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雖然她自己也是霸凌者。

那些現場直播要獵殺她的人,十足是心理變態,

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可以替天行道,

忘了社會的基本秩序維持,有法律的共同規範,

而且人人平等,沒有人有權力用自己的標準與方式去傷害別人。

而更多的跟著在網路上起鬨的人,實際上對詳細情形瞭解不多,

只是知道事件的表面,變馬上下結論,

膚淺地指責與攻擊,也是網路霸凌的幫兇。

 

霸凌者的角色在這齣電影中被不斷嘲諷,

堅持要找出真兇的永民,後來被爆料,

原來就是之前被閩荷英鬥到狼狽不堪的道多利(網路匿名),

獵殺行動那夥人馬上認定兇手就是他,

又發起現場直播的獵殺行動,當他們到達時,

驚慌的永民和閩荷英一樣選擇上吊自殺,

這些人看到吊在繩索上掙扎的他,沒人要救他,

還用直撥鏡頭對著他,嘲笑他也在學閩荷英,

最後,又換成這些變態的獵殺者在網路上被攻擊……

 

網路霸凌會是(也已經是)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

偶爾會在臉書上見到有人發佈特定人的圖片、資料,

糾眾群起攻之,如果你也是會轉發這種資訊的人,

最好想想你對事件真相瞭解多少,掌握的資訊百分百是正確的嗎?

片面的資訊很容易被斷章取義,

不管那個人做了什麼不仁不義的事,

真的違法,自會有警察司法系統的處理程序,

別以為自己可以代天行道,伸張正義,

無形中成為網路霸凌的潛在份子。

 

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