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篇網路流傳的文章開始,
『待用咖啡』在此間變身成各種待用XX、待用OO……,
然而,真有幾人深思過待用咖啡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呢?
[@more@]
我不喝咖啡,也沒去過那篇文章所提的國家,
不過,我可以同理第一杯待用咖啡出現的心意;
能在咖啡館裡坐著,自在地享用一杯咖啡,
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因為想要把這樣的美好傳送出去,
而多付咖啡的錢,讓陌生人也能分享。
這是一個社會的文化,跟咖啡有關的文化。
不然,為何只出現待用咖啡,而沒有衍生其他的待用物呢?
然而,台灣社會只解讀了表面的訊息,
只看到這個故事裡有『給予者』和『接受者』,
卻沒有理解背後的文化意涵,
便開始爭相模仿起來。
我不得不說,
現在出現的各種待用XX,是一種很粗糙的愛心。
為什麼?
因為缺乏對異文化的理解和對接受者的同理心。
建議想提供待用的人先問自己:為什麼要提供待用?
是因為想要把使用那件物品的美好分享給對方嗎?
還是因為你認為對方可憐,需要那些物資呢?
這兩種心態的差異非常大!
如果待用咖啡的初衷是後者,我想它不會變成一種溫馨的文化,
而逐漸流傳擴散;因為那是另一種救濟。
想要當助人者,最忌諱的就是一相情願;
認為自己能給,而沒有同理對方需要的是什麼,
這其實是在反映身為給予者的優越感。
我想起花蓮火車站的臨時孫子,
讓青少年幫老人家提行李,真是貼心又有創意。
事實上,台灣大部分人需要的可能是『待用家人』吧!
物質的基本需要最容易滿足,
有人陪伴、互相依靠的心靈需求,有多少人願意為此付出呢?
謝謝你,我愛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