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下午,趕著辦公室下班前的截稿期限,
接到C的電話,說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會影響台灣
提醒我趕快去接小孩,不要回家,離海邊越遠越好……
[@more@]
工作完成後,上網查了一下相關訊息,
生平第一次遇到海嘯警報,
雖然也會僥倖地想著,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不過,有去年梅姬風災的經驗,情願有備而無患
要離海邊遠一點,去那裡好呢?
想到麗淑買新屋之後,好幾次邀我去都尚未成行,
於是,拿起電話撥給她,直接說我們要去避難,要住她家,
狀況外的她笑著說:『歡迎、歡迎』,以為避難之說是在開玩笑。
出門前,想說要帶著什麼好呢?
除了麗淑吩咐的大棉被之外,行李裡有我和孩子的換洗衣物,
此外,還該帶走什麼呢?
如果海嘯真的來,如果屋子真的遭到損毀或淹水,
我現在能預先做什麼呢?
環顧屋內眼見的一切,腦子裡剎時分外清楚——我什麼也帶不走!
一本書、一件衣服、一個小飾品或者是杯盤碗筷?
印章、存摺、財產權狀或提款卡?
要帶走一件、二件、三件或更多東西?
我告訴自己,如果災難真的來臨,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我根本就不需要這些眼睛能見到的東西。
此刻能帶走的,惟有在這間房子內發生過的點滴回憶,
飽含著生命中的種種情緒及思緒,裡面有聲音、味道、念頭、疼痛、喜怒哀樂…,
這些建材交織融合成記憶的建築,而建築師正是我們自己。
你以為一小時只是一小時嗎?
法國哲學家亨利‧伯格森認為『時間有兩種,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關聯:
一種是鐘錶時間,以指針的移動為準;
而另一種是我們的意識時間,伯格森稱為『持續時間』,是個人內心世界的主題。』
意識時間讓某些記憶充滿豐富的細節,讓我們能一而再、再而三回味,
而有些發生過的事,尤其是生活中例行性的小事,在記憶的硬碟中似乎佔不了多少空間。
記得在書中讀過這句話:『你想怎麼死,取決於你怎麼活』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們都將死去,你能帶走多少美好記憶?
在自然界,鐘錶時間一點也不重要。
你如何設計、建造出你的記憶建築?
這是一個恆久且當下的課題:用心對待時間,讓一小時不只是一小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