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掉電視,打開人生——從新竹少年殺人事件談起

近日發生在新竹的少年殺人事件,頓時又成為眾人議論青少年犯罪現象的熱門話題。

關於課業學習(因為當中有中輟生)、人際互動、親子關係的經營,是最常被提出的切入點。

但我覺得最該關心卻被忽視的是:媒體對兒童成長發展的影響。

[@more@]

 

雖然不識那些犯下殺人案件的少年,但我推測他們都是看電視、打電玩長大的,

這樣的前提假設,應該沒幾個人會不同意。

 

 

這又跟殺人行為有什麼關係呢?

建議大家先看一下以下這幾篇文章 :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電視帶大的孩子

電視對幼兒的傷害極力推薦必讀

 

 

總之,看電視對孩子只有害處,而且不只是對眼睛、腦部活動及神經發展的即時影響,

還有更深遠的道德、文化發展的影響。

在Daisy Lau【電視對幼兒的傷害】文中指出,

看電視讓小孩長期處於被動、迷茫、沮喪及焦慮的情緒中,

注意力分散難以學習,造成思維跟行為不一致,

難於自我管理,造成衝動、動作過快及情緒病等。

雷久南在【電視帶大的孩子】一文中也提到,

德國一些醫院現在已經開始有治療兒童電視傷害的部門,

電視傷害確確實實存在著,有些家長也開始為了孩子『戒電視』。

 

 

 

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指出,

『童年』的結束與電視——同時反映電子和影像革命的媒介——有關。

 

看電視是一項不必經過學習的行為,甚至不需要任何技能,也不會發展出任何技能。

 

基本上,電視不會也不需要區別『成人』和『兒童』之不同,

Neil Postman指出,如果我們仔細檢討電視內容,可以看到一個相當精確的紀錄,

不只是小孩日漸『大人化』,而且是大人日漸『兒童化』。

 

 

 

人類學家米德曾將電視比喻為『第二個父母』,因為兒童跟電視相處的時間比跟父母多,

Neil Postman則認為,以這種說法,應該是第四、五個父母,

順序落在電視、唱片、收音機廣播和電影之後。

其實,現在的排名應該更後面,因為還要增加一項電腦。

 

 

 

媒體削弱了家庭在形塑兒童的價值觀和敏感度的功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童年消失,反映在青少年犯罪的趨勢是犯罪者年齡越來越低,

在無形的電視傷害下,反映的或許就是青少年犯罪手段的越趨兇殘。

因為幼兒無法分辨電視訊息的真假,當他們自電視中接收太多暴力的影像,

對生命的感覺麻痺了,『殺人』也不就是那麼一回事。

 

 

 

我們家原本電視就看得少,子凡上了慈心幼兒園之後,因為華德福教育主張不讓孩子看電視,

十四歲前也不宜接觸電腦,我們家的電視變成只看DVD,大約四年前,索性連電視機也不要了。

 

 

 

沒有電視,在某些時刻確實覺得不便

但是,沒有電視,也讓我們過得更自由,生活品質更好。

如果你也相信電視帶來的傷害,除了拒絕之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關掉電視,打開人生;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