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改變歷史的化學故事~第17章奎寧、DDT、血紅素

最後一篇最精彩啦!

讀完這一篇讓我認識瘧疾的病原是瘧原蟲,以及認識到瘧原蟲的生活史。

瘧疾原蟲的生活史

台灣現在瘧疾的病例極少,但是在地球上仍然有地區仍受瘧疾侵擾之苦,

比爾蓋茲基金會目前慈善的重點項目也是擺在「防制瘧疾」,

可見瘧疾仍然是少數地區很嚴重的疾病,

而防制瘧疾的方式大致有:

1.噴灑DDT,達到殺死瘧蚊的效果。但是DDT對環境不好。

2.服用奎寧,能與瘧原蟲的DNA結合,形成複合物,

   抑制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從而抑制原蟲的蛋白合成。

3.鐮刀型貧血症的人,因為貝他鏈的第六個胺基酸為頡胺酸(valine),

   而正常血紅素的則為麩胺酸(glutamic acid)。

   含有頡胺酸的血紅素的妨礙了瘧原蟲的生長。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買不起殺蟲劑,也負擔不起西方旅客常用來預防瘧疾的奎寧,

然而大自然卻賦予這些人一種特別的防禦機制)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