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

不論您是考生要對自己答對幾題,還是您是國二學生,要預習自己一年後的可能題型。

在此,先提供PDF檔讓大家先瀏覽一遍。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8tDwG7OTc4GMkl4LVBOaFU1WUU/preview

仔細,分析自然科考題中化學部份佔14題、物理部份14題、地球科學12題、14題,共54題。

推測,大約要答對46題以上才能拿到A等級,也就是精熟等級。

題本中第一頁,依序出現

1.  比較4個城市的『降雨機率』。

2.原始人類、恐龍、大象之間的『地質年代表』。

3.棋盤在平面鏡中所呈現出來的『平面鏡成像原理』。

4.食物鏈中的矽藻、浮游生物、小魚、大魚的『能量金字塔』。

5.人聽到電話鈴聲,拿起話筒,並回答,這3個過程與『神經系統』的關連。

第一頁,似乎是讓考生穩定情緒的題目,讓考生能夠『心定下來』。

第二頁,只有3題,依序出現

6.以『天擇說』解釋樹幹上的蝸牛與草地上的蝸牛為何殼色不同。

7.從地層傾斜、斷裂方向去判斷何處最容易山崩?何者是典型的『順向坡』。

8.考海底地形,『中洋脊』是張裂性板塊運動,愈是中間的地質年代愈年輕。

第三頁,開始出現化學題以及地球科學是以圖示或是關係圖來說明。

9.問『月相變化』,農曆十五到農曆二十九,月表明亮面積佔滿月時面積的百分比。

10.問『實驗器材』,滴管吸取液體之後,就要正立放置,顛立放置可能會使液體與橡皮吸球起腐蝕作用。

11.漂白劑與濃硫酸的稀釋原理,都是要避免『瞬間的放熱反應,而產生氣爆』。

12.位於週期表3A族的『鎵』,容易氧化反應,失去3個電子,變成正3價的鎵離子。

國二『理化』念得很熟的孩子,在這裡已經能穩穩地全拿到分數了。

第四頁,連續3題問簡單的物理觀念、定義、公式。

13.『等速度運動』方向不變、速率不變。

14.『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帶入F=ma,解出加速度a。

15.『功率』的定義。

16.移植樹木時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背後的植物生理現象。

17.右圖是人體血液循環所流經的部分構造示意圖,圖中的乙為心臟,丁為肝臟。

根據右圖,若只考慮、甲、乙、丙、丁四構造,

將血液從丁流到丙所經過的構造都依序列出,則下列何者正確?

肝臟丁的血液需先經過體循環回到心臟乙,進入肺循環到肺臟甲,交換成充氧血後回到心臟乙,再由體循環送至上手臂丙,順序為丁→乙→甲→乙→丙,故答案是C丁→乙→甲→乙→丙

18.某昆蟲的生長發育過程如右圖所示,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時期。

若不考慮、生殖細胞及突變,比較此昆蟲在不同時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下列何者最合理?

(A)四個時期都相同

(B)四個時期都不同

(C)除了甲外,其餘三個時期都相同

(D)除了丙外,其餘三個時期都相同

【答案】A

【解析】昆蟲的所有體細胞,都由同一受精卵經細胞分裂而來的,因此不同時期細胞內的染色體都相同,故答案是(A)

19.有四支透明且密閉的試管,分別培養草履蟲、酵母菌、藍綠菌和大腸桿菌,已知此四支試管內皆含CO2,但不含有機物,其他環境條件則皆適合上述生物的生存。在每日各12小時光照黑暗交替的情況下,下列哪種生物最可能在其試管內生長及繁衍子代
(A)
草履蟲  (B)酵母菌
(C)
藍綠菌  (D)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為細菌的一種

【答案】C

 

【解析】這些生物中只有藍綠菌具有葉綠素,可以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因此最有可能存活並繁殖,故答案是(C)

20.下表為某校生態系列演講的日期及主題。小雅對生物群集(群落)的議題有興趣,若她只能參加兩場演講,則應優先選擇哪兩日期?

日期

演講主題

8

七股地區黑面琵鷺的覓食行為

15

墾丁國家公園海岸無脊椎動物的分布

22

雪霸國家公園櫻花鉤吻鮭的繁衍

29

關渡地區紅樹林生態系中的生物組成

(A) 8日、15   (B) 8日、22日  
(C) 15
日、29日  (D) 22日、29

 

【答案】C

【解析】族群代表同時同地的同種生物;群集代表同時同地二種以上的生物;因此,黑面琵鷺和櫻花鉤吻鮭各是一種族群,無脊椎動物和紅樹林的生物則各為一個群集,故答案是(C)

 

 

 

後記:

1.  103年11月1日看到宜蘭縣自然領域國教輔導團部落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25915/post/86004/528382

內容提到宜蘭縣103年度自然科答題狀況與全國答題狀況比較

其中,差異最大前8題題目如下:

【-9%,全國:39%,宜蘭:30%,理化,九年級,能了解萬有引力的定義】

答案:A

地球作用於火星的萬有引力與火星作用於地球的萬有引力互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萬有引力是超距力(非接觸力),超距力亦會是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因此:F1:F2為1:1。

其實這題的答對率全國僅為39%,宜蘭縣僅為30%。

學生最有可能選的選像是(B)10:1。

學生通常看到計算題就會很害怕,

更容易直接照著題目提供的數字去做簡單的加減乘除,

所以這題只是提供「10:1」這個比例,

因此,學生可能就直接選10:1這個比例。

103學測自然考科第5題。

5. 一般認為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有些天文學家估計這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四百萬倍,太陽離此超大質量黑洞的距離約為28,000光年。如果太陽、該超大質量黑洞與地球排成一直線,且二者對地球的主要影響只有萬有引力,則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大約是地球和太陽之間萬有引力的多少倍?(28,000 光年大約是1.8×109天文單位)

(A) 1.2×10-12       (B) 2.5×107     (C) 2.2×103      (D) 4×106     (E) 8.1×1011

答案(A)

以下解析為建國高中 地球科學教師提供

解析萬有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而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因為地日的平均距離為1天文單位,所以引力大小比為4×106/(1.8×109) 2=1.2×10-12

評論本題的難易度為中等偏易,屬於理解層次,但在高中地科課綱中很難找到與其對應的學習目標,因為萬有引力F=GMm/R2是國中就學過的概念,或高中基礎物理有教過的,甚至1天文單位這個名詞在國中也學過了,只能說許多同學遇到要計算的題目都會直覺很難、害怕,而且此題有(C)這個誘答選項,否則這一題看起來應該很簡單!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