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學習的種子在蘭陽博物館

首先 感謝縣政府有經費補助國中二年級學生參訪 蘭博

九月二十七日參訪蘭陽博物館

對於蘭陽博物館的一些建議:

1.   這張圓餅圖可以在昆蟲這一項中多增加一些昆蟲,只有一隻蝴蝶太孤單了!可以開闢實作教室。例如:上敘的昆蟲標本不多時,可以開設有關『昆蟲標本』

(材質可為:黏土、塑膠、木頭)實作課程

       2.水族箱的水草分佈與解說板上『崙埤池的水生植物』有些許不一致的地方。應該將用更大規格的水族箱,方能容納更多更完整的水草。

3. 生物多樣性內容的看板介紹多此一舉。(中學教科書已經很多內容提到生物多樣性)。若能移走此看板區,而更多水草進駐館中並搭配實作體驗課程,才能增加民眾再度進館的意願。

4. 『傾聽山林的聲音,人與林的對話』 。但是在館內四樓,

   只聽到參觀民眾的聲音,其實聽不到山林的聲音。

   有數位典藏系統,

   例如:蛙類的鳴叫聲,鳥叫聲的數位典藏。 

  大家會想要聽的是藪鳥、冠羽畫眉、白耳畫眉、藍腹鷳的聲音,即使是數位檔的聲音也好。

或是用液晶螢幕呈現出影像檔也很好。

也可以在紀念品販賣部多一些專書、DVD介紹鳥類、蛙類。

宜蘭縣內關於山區生物多樣性的研習很少,

每年僅有暑假少數人可以參與,

這樣的研習規模不利於民眾瞭解山林的聲音。

5. 臺灣山毛櫸的看板內容難度很高,一般民眾很難理解如此艱深的概念。看看下列專有名詞:臺灣特有亞種、隔代傳播生長、最高的稜線上、冰河時期,以上四個專有名詞難度都很高,恐怕只有生物教師、科學研究人員、科學書籍編譯人員才有興趣才看得懂,這四個專有名詞不適合用看版文字來呈現,應該是用影片方式介紹。同樣的看版文字太多太難的情況也出現在『潮濕環境的植物』

6.    應該每週二訂為『縣民日』,每週二只接待宜蘭縣的學校團體機關導覽,因為宜蘭縣的學校團體機關,才是參觀蘭陽博物館的『基本盤』,先讓這些『基本盤』有留下良好的印象與口碑,這些人會長大會到外地去,他(她)們才會有意願帶外地的朋友來蘭陽博物館參觀,否則像9月27日的參觀(人擠人的情況下),其實很多學生雖然都會感謝縣政府的美意但是常常只是走馬看花,無法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做連結,無法去思考自己在這片土地生長,爾後要留下什麼美好人事物的集體記憶給後人去欣賞與追憶?

 

參訪後 思考對於教學的幫助

『昔日河運』

宜蘭西門渡口,行郊林立。

唯要認識這些宜蘭舊城的風貌,

恐怕不是生長在冬山地區的孩子有興趣的地方,

但是藉由宜蘭城的歷史演變案例去觀摩宜蘭市的國小學生、國中學生、甚至高中可以與校內教師、社區耆老、文化工作者所一同完成協力的研究作品有哪些?

先去學習模仿,

再來寫屬於自己的『冬山河的故事』、『冬山老街舊事』。

其中河道變化,當然是連結到地球科學的學習內容。

而一般教科書中僅提到蘭陽平原是沖積扇平原。

在蘭博的展示中,則更清楚列出頭城沖積扇、礁溪沖積扇、小礁溪沖積扇、大礁溪沖積扇、員山沖積扇、武荖坑沖積扇、內城沖積扇的範圍與最佳觀看地點,此為良好的在地教學素材。

但是剛好缺了一張武荖坑沖積扇的最佳觀看地點,

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去確定武荖坑沖積扇最佳觀看地點之後,

在去多層次體會此最佳觀看地點的最佳拍攝時機為何?

或許是秋芒盛開時,或許是綠色博覽會展出時。

 

在蘭博入口

 

遠眺龜山島

 

瞭解到 台灣擦樹與寬尾鳳蝶的美麗相遇

 

登船體驗討海人的海海人生

 

觀看步行蟲特展

 

<span style="font-family: 標楷體; 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