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後有蛋

倒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個經典的老問題,有時還被拿來當成沒有答案的辯論題目。

不過最近這事有了轉機,英國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指出,先有雞後有蛋。

圖/取自每日科學網站

 

英國華威(Warwick)大學和雪菲爾德(Sheffield)大學合組的研究團隊發現,

雞蛋的形成取決於母雞卵巢中的一種蛋白,

換言之,這個蛋白必須完整存在,母雞才生得出蛋來。

這種變異蛋白稱為ovocledidin-17(簡稱OC-17),它是一種催化劑,可促使蛋殼形成;

若蛋殼支撐力不足,很可能讓雞胚胎難以充分發育、早夭。

發表這項報告的研究人員,其實並不是觀察蛋體的形成做成結論,

而是透過超級電腦,推算雞蛋成形過程,找出其中關鍵作用因素。

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約占了97%,

方解石則是碳酸鈣的穩定形態,許多動物的骨骼也都可以發現方解石晶體,

但母雞形成方解石的速度,比其他動物還快,平均24小時就能生成6公克蛋殼。

研究發現,OC-17蛋白會將碳酸鈣轉換,變成蛋殼建材的方解石晶體。

研究人員也提到,觀察不同品種的鳥類,似乎都各有專屬變異蛋白質,

作用與母雞體內特有的OC-17類似,都在管理蛋的產生流程。

資料來源/英國太陽報、華威大學網站

楊旺祥

冬山國中理化老師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