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國中101學年度藝文深耕計畫成果報告

成效評估 一、成效、過程檢討:此次藝文深耕計畫原先設定為延續去年的計畫,規劃基礎美術繪畫與裝置造型藝術,基礎美術繪畫課程提供給一年級學生,二、三年級學生則進行裝置及造型藝術,但在聯繫藝術家的過程中,裝置藝術老師因故無法到校來指導學生,因此就原先計畫的內容作課程的些微調整,一年級學生仍進行基礎美術繪畫課程,二、三年級學生則學習運用環保帶來編織包包及小型裝飾物。在課程的進行中,學生的反應都相當良好,在美術繪畫部分,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品都相當有成就感,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投入,而二、三年級在學習編織包包及裝飾物時,發現男同學也學得相當有興趣,尤其是當自己的作品完成時,每個人都相當開心。在兩位藝術家用心且專業的帶領下,學生展現出來的成果也令人驚豔,整體而言,此次課程執行的成效堪稱良好。二、執行困境及問題解決策略:此次計畫執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與問題,主要有兩大區塊,第一部分是經費的補助越來越少,學校在課程的規劃上勢必需要有所退讓,且期程較短的藝術課程也無法提供給學生完整的學習,而且尚未執行完畢就需要繳交成果,期末又要繳交不同的成果,經費短少工作量卻仍繁重,對於學校行政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壓力。第二部份則是師資的來源,學校原本地處偏遠,要尋找合適的師資相當不易,尤其是鐘點費偏低,要吸引藝術家前來協助的誘因不夠大,除非藝術家相當有空閒且滿懷熱誠,否則學校常常會因為師資的問題而傷透腦筋,例如此次計畫中的美術課程,學生反應良好,但是當問及藝術家下學期是否能繼續來指導,藝術家則表示要在看看下學期的時間。而上述困境的解決策略,主要是與學區中的四季國小合作聘請藝術家,讓藝術家只要上山一趟便可以同時上國小及國中的藝文課程,四季國小進行四節課後,下午到學校來進行兩節課,如此一來,其時間的運用更為彈性,低廉的鐘點費也較能夠透過課程的結合而增加藝術家的意願。三、建議事項:從一開始,學校便參與了宜蘭縣第一屆的藝文深耕計畫,然而,這幾年下來,計畫經費的補助有越來越少的趨勢,在經費缺乏的狀況下,學校實在很難全力推行;而且,尋找藝術家相當不容易,要讓協同教學的藝術家要大老遠跑到山上,吸引力實在不大。因此建議在經費的補助上能夠盡量提高,例如曾經辦理過作品展覽或參加比賽得到名次的藝術家可以用較高的鐘點費來邀請,如此才可以真正達到協助偏遠學校充實藝文師資的目的。另外,也建議縣政府可以在成果展時頒發給藝術家教育貢獻獎之類的鼓勵,透過縣政府的角色來感謝願意到偏遠地區協助的藝術家,相信可以提升藝術家的使命感,也能增加其持續到偏鄉服務的熱誠。 大同國中101藝文深耕成果報告.doc

大同國中101學年度藝文深耕計畫故事專輯

一、緣起:    從學校長期發展的願景來看,學校課程計畫書不能只是複製出版商的公用版本,而是必須從學校特色及學生特質角度出發,仔細去規劃與省思。然而,在藝文領域方面,總是受限於藝文老師的人力與專長,無法構築出完整的藝文學習之旅,而之前經歷三年的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也常常只考量到當下的藝術特色,以蜻蜓點水似地讓當年度的學生學習,藝文體驗的火花總是一點一點,然後便消逝了。從去年開始,學校決定回歸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原點,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來彌補學校藝文老師的專長領域限制,並規劃三年完整的藝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國中階段能體驗並欣賞各種不同面向的藝術。因此,去年本校申請的「泰雅新美學-造型藝術」計畫,主要目標鎖定在學校缺乏的視覺藝術學習主題,希望引進校外藝術家以及校外藝術專業師資,讓學校老師從外聘藝術師資身上學習到更多藝術創作或鑑賞方面的教學手法,並協同藝術家進入教學現場,借重藝術家的現場指導,讓七年級學生建立基本視覺藝術美學概念,八年級學生則進階到體驗充滿視覺美感的造型藝術,而今年度的藝文深耕計畫,則仍將延續去年的整體規劃,期望讓大同國中每一屆的學生在視覺藝術方面都能有階段性的學習體驗機會,並引導學生從中發掘出真正的「泰雅美學」,讓這一股「泰雅美學」的藝術風氣不斷蔓延,一代一代逐漸建立起大同國中的藝術氛圍與學習特色,今年,我們將我們的計畫正式定名為:永不止息的泰雅美學之旅。 二、協同教師呂玉忠心得:    這是我第一年到大同國中任教藝文課程,因為本身為音樂專長,因此在藝文深耕計畫之前,只覺得身為音樂老師又需要教授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著實是個很大的困擾。在聽說了藝文深耕計畫之後,我開始抱持著期待,希望可以在協同的過程中學習一些視覺藝術的技巧。延續上學期的計畫內容,這學期學校繼續邀請「警察畫家」曾明輝老師來指導七年級的部分。由於本學期的期程較短,僅只有七週共十四堂課程,因此素描是這學期的重點。如何安排構圖、線條比例、光影層次觀察等的技巧解說,及深入潛出地由最簡單的正方形開始至較複雜的圓形加上底座各種幾何圖形的素描,逐步讓學生開始建立起素描的概念。在素描之後,曾老師也安排了讓學生欣賞並解說創意如何應用在實際的作品上和生活中,還有曾老師自己的作品欣賞與解說。最後則是廣告顏料的彩繪課程,花花綠綠各式色彩的應用,也是學生最喜歡的項目。    至於八、九年級的部分,則是邀請四季部落的呂美花老師來授課,課程內容則為泰雅族原住民所擅長的手工編織品製作。從一開始的材料的裁剪就必須很細心,而後的編織過程也必須每個動作很扎實地做好,否則很有可能做出一個失敗的編織品。在這繁瑣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注及美花老師細心地指導,在不斷的錯誤中一直堅持到最後作品完成時,大家滿足的成就感不言可喻。    在整個協同的過程當中,從學生們專注的眼神裡,我深深地感覺到,偏遠學校的藝文課也是可以很豐富、很多元的,感謝曾明輝老師及呂美花老師的付出,讓孩子們的藝文課更精彩了! 三、同學們的話:901 鄭天鵬    這次的藝文深耕是編織包包,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東西。第一次上課時就有一種蠻期待的心情,但是剛拿到塑膠條根本就不知道要幹什麼,也不知所措地呆住了,可是經過老師的教導後開始覺得做這個東西很好玩,也非常期待,希望能趕緊看到它的完成品。終於有一天做完,雖然我們還是新手,做的有點破,但我覺得整體來說真的還不錯! 而且第一次做手工藝就有完成品,蠻開心的! 可是我不知道該送誰呢?我非常喜歡、滿足這次的課程。 901 江碧蓉    我們的包包做好囉~~~~~~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呢!每一個人做的都很漂亮。很高興能學做包包,作法不會太難,但就是要邊做邊拉緊,有了這次的經驗,如果下次有機會相信可以做得更好。這次謝謝美花老師教我們怎麼做,最後收尾放扣子和手把也都是她幫我們做的,而且還幫我們做了風車裝飾,很滿意這個成品,也學得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 901 李彥勳    這幾個星期下來,不僅學會了如何編織包包,也都在很愉悅的氣氛中渡過,這樣的藝文深耕我覺得很不錯。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課程,我會很樂意參加。 701 葉莘榆    雖然只有短短幾周的課,但是我有學習到怎麼畫素描,我知道畫圓形的時候要先畫一個十字。很懷念六年級你上我們的課。我還記得您剛開始來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堂課就是畫櫻花。那時候我畫的櫻花有點醜,但是您還是幫我修正。那天您來到大同國中,我看到您的時候我很開心,因為我們都很想您。老師,您的作品真的很好看,我很欣賞。最後,老師謝謝您、辛苦您了! 701 林群芳    上了藝術課的時間很久了,上了很多課也學習很多知識。我覺得上素描的時候我比較有興趣,因為畫素描的時候要注意很多細節,會感覺很有成就感,所以我想感謝老師教我素描。最後想對老師說,謝謝老師。 701 陳弘順    謝謝你教我們畫畫跟畫素描,讓我們越來越會畫畫跟畫素描,然後讓我們更有藝術感,也讓我們知道怎麼穿衣服、什麼顏色配什麼顏色的衣服才好看。另外還有教我們怎麼畫圓跟畫三角形還有正方形,還有怎麼畫影子,謝謝你老師。 701 鐘玉婷    謝謝你教我們畫素描、看照片,這幾個禮拜以來你那麼辛苦,老師你真的很會畫畫,很有天分。我都喜歡去你的facebook看畫畫作品,超會畫的! 701簡凱威    上明輝老師的課感覺很好,好像有個畫家教我們畫畫,雖然我畫得不好看,但是我有努力的畫。我畫圖的時候感覺有點困難不好畫,我花了一節課一直畫又擦掉重畫,我還是畫不好,但是明輝老師有幫我畫,我才能畫下一步。有老師的教導我會一點一點的進步,雖然老師有說怎麼畫、怎麼看,但是還有一點點不懂。在我們畫圖中的一筆一畫有我們累積的技術,就是這樣我們會不知不覺地進步,謝謝老師。   活動照片: 學習素描的開始:要先學會用素描筆抓比例。 曾老師講解複雜的圓球加底座之結構 大家一起圍著素描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開始學習使用廣告顏料來豐富畫面的色彩。 在大同鄉櫻花季即將來臨之前,同學們先在畫紙上創造美麗的櫻花林。 這是我心中的櫻花美景。 泰雅族的男同學們,可是和女同學們擁有一樣的巧手喔。 每個編織包都要從排列組合開始,一條一條地打好基礎。 老師協助同學進行作品完成前的修改 學不會的同學全都圍過來求救了 學生的完成作品:美觀又實用喔。 這可是我親手完成的編織包呢。

101年度推展民族教育課程活動成果報告

一、成果與效益:(一) 泰雅小米文化:小米原本是傳統泰雅族的主要食物,但隨著現代化與經濟的考量,小米已逐漸從部落中消失,學生們或許知道小米對於泰雅族的重要性,但沒有參與過小米的種植與農作過程,便無法對於小米有更深刻的情感。在此前提之下,學校從去年開始規劃了小米文化系列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帶領學生體驗小米種植的過程,從一開始傳統的播種祭開始,耆老叮嚀同學們要珍惜祖靈給的食物,並指導學生播種的技巧,到中期的除草祭,教導學生如何分辨雜草與小米,避免在除草的過程中拔除小米幼苗,並仔細地除掉雜草,擴大小米的成長空間,最後小米收割祭則在耆老的祝福及感謝祖靈的祝禱下大家一起採收小米。今年的小米活動模式與去年相似,但將小米田以班級作為區隔,每個班級都負責一股小米田,讓班級共同分工合作來播種、除草及採收小米,透過班級共同努力的模式,希望能提升同學們參與的程度及凝聚班級向心力,對於泰雅小米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並建立起情感。經過兩年的推廣,學生們對於小米田及小米的相關知識已有逐漸提升。(二) 泰雅傳統弓箭文化:在獵槍還沒進入部落之前,泰雅傳統的狩獵方式為放置陷阱及使用弓箭射擊動物,弓箭的使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個新奇的概念,但是學生們從來沒有親手製作過泰雅傳統的弓箭,因此當老師指導學生劈竹子,修飾及烘乾時,學生都相當地專注,在弓箭上線時,同學們的竹子如果因柔軟度不足而裂開時,大家也會相當在意。弓箭的製作過程原則並不難,但是要做一把好的弓箭就必須用心且細心地修飾,看著學生認真地麼著自己的弓箭,並在老師指導下用細繩包裹握把的地方,具備藝術與實用性的弓箭逐漸成形,學生的自信心也逐漸提高。最後在弓箭射擊的練習中,儘管許多同學都還射不中目標,但大家積極地練習,還會互相提醒注意,老師更用獎品來獎勵射中目標的同學,增強同學們對於弓箭射擊的動力,在射擊比賽中,當某個學生射中目標時大家的歡聲雷動,可以感受弓箭課程不但讓同學們體驗到祖先們的智慧,也因為一把弓箭,串起班級同學之間的情感。弓箭課程是學校第一次規劃辦理,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的高度興趣,雖然指導老師因為工作因素而只能帶領學生學習一個學期,但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弓箭課程會是學校可以持續推動的項目。(三) 泰雅狩獵場域文化:狩獵陷阱的製作是身為一個泰雅獵人最基本的技能,學校在狩獵技藝的推動已經有一兩年的經驗,原本今年預計的重點在於設置學校泰雅獵場,展示各式狩獵陷阱及相關動物常識,但本學期學校民族教育課程規劃決定擴大辦理狩獵技藝的學習,因此讓二、三年級的男同學都有機會可以學習狩獵陷阱的製作,並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一方面學習陷阱的製作,一方面也可以協助學校泰雅獵場展示區的設置。泰雅傳統的狩獵陷阱有好幾種,從最簡單的rangay、skakay到後期的精細裝置,學生們一步步地看著老師示範並實際操作,每堂課的後段也會讓學生從頭實際製作一次完整的陷阱並學習放置在適當的位置,這一學期下來,學生學到了不少狩獵陷阱的製作技巧,也可以感受到學生們在製作陷阱時所展現的自信心,泰雅族獵人祖先在山林中的智慧,讓這一代的孩子們學習,期望能夠達到傳承的目的。(四) 泰雅文化數位典藏:學校數位典藏社已進入第三年,數位典藏社的學生已學會相關搜集、整理、歸類及保存學校原住民影音及文物的方式,並持續經營學校的民族教育網站。今年有幾位一年級的新成員進入數位典藏社,活動則設定為體驗各種泰雅傳統藝術或技藝,並在體驗的過程中記錄下泰雅的智慧。今年包含了泰雅傳統工寮的架設及泰雅織布的傳統體驗,由社團指導老師帶著同學們到部落訪談耆老,並邀請具專長的部落人士協助指導工寮架設及苧麻織布的相關技巧,在這一年下來,可以發現數位典藏社團的同學們從表面的泰雅文化進入了深層的傳統知識,因為他們不是採取目前現代的工寮搭建方式及織布,而是完全仿照傳統祖先的方式,例如織布不是用一般的棉線,而是運用傳統的苧麻線,所以會從種苧麻開始,到苧麻製線及染色,這些過程不但讓學生體驗到傳統的珍貴,也透過學生體驗與紀錄,讓這些寶貴泰雅文化傳統可以流傳下來,發揚光大。 二、自評與建議:(一) 自評:學校在辦理民族教育課程已邁入第四年了,這幾年下來,總有個迷思,覺得民族教育活動計畫是另外申請補助的計畫,因此總是在申請通過後才安置於學校的課程之中,但以學校整體發展來說,這並不是好的現象。從101學年度開始,學校開始進行整體思考,從學期初就規劃了整體的民族教育活動課程,希望學校先有完整的民族教育活動計劃,再透過原民會的補助來協助學校計劃推動,當然,也需要考量到民族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間,是否有可以取得平衡之處,如何將對學生有價值的民族教育課程,透過課程設計與包裝,引發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今年的課程包含了泰雅小米文化、泰雅傳統弓箭文化、泰雅狩獵場域文化及泰雅文化數位典藏。其中小米文化是透過小米種植、除草及採收等活動,完整讓學生體驗泰雅傳統主食的成長過程,透過班級認養模式希望提升學生的參與,此項立意良好,不過執行起來仍需各班導師的協助與配合,或許以後採收的小米可以讓各班自行運用,透過出售班級小米而獲取一些班級費用,讓同學們提高參與農事過程的動機。而在弓箭及狩獵文化部分,本年度執行成效不錯,原本狩獵課程重點在於設置泰雅獵場,但因為弓箭老師後半段無法再到校指導學生,弓箭與狩獵合併後的鐘點費可供支應學校學期初規劃的整體民族教育狩獵課程,因此每週一下午民族教育時段,二、三年級的男同學都可以參與狩獵課程,且今年狩獵課程讓同學們完整學習各項陷阱的製作與放置,學生表現出來的成果也相當不錯。至於在數位典藏社團部分,雖然社團成員有變動,但指導老師仍努力地規劃不同的泰雅傳統技藝或文化體驗,帶領學生訪談耆老,學習老人們的智慧與泰雅精神,一方面幫助學生更了解泰雅族的傳統文化與特色,另一方面也在訪談、資暸蒐集與整理個過程中,讓泰雅族的文化、傳統與相關知能可以透過數位的方式加以保存,將逐漸消失的原民知識記錄下來。整體而言,今年學校的民族教育活動除了依據原提報計畫執行之外,也依據學校整體民族教育課程規劃而做調整,期望能夠將泰雅傳統技藝在學校的整體課程中紮根,以長期規劃的模式來建立起學校民族教育的知識架構,達到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的目標。(二) 建議:學校單位要推展民族教育活動課程,不能光只靠行政處室撰寫計畫就可以順利執行,如果沒有可供諮詢的民族教育相關人力資源,計畫便會過於浮濫與空洞。在學校服務了三年的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不但認真負責,且積極地參加泰雅文化相關研習,提供學校在民族教育規劃與執行上的極大助益,學校方面也常常透過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來尋找部落中合適的師資,在學校整體民族教育活動的推展上,實屬相當重要的角色。但聽聞明年即將沒有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之經費,如此一來,學校的民族教育推動上勢必會出現一些落差及困難,而且民族教育支援教師在接受過許多培訓及研習後,具備了許多民族教育知能,原本應該是可以提供學校更多想法與建議,但卻因為經費的關係而浪費了這些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人力資源。因此建議原民會能夠繼續補助民族教育支援教師的任用經費,讓學校在推展民族教育活動時,能夠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101年度推展民族教育活動計畫成果報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