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度推展民族教育課程活動成果報告

一、成果與效益:
(一) 泰雅小米文化:小米原本是傳統泰雅族的主要食物,但隨著現代化與經濟的考量,小米已逐漸從部落中消失,學生們或許知道小米對於泰雅族的重要性,但沒有參與過小米的種植與農作過程,便無法對於小米有更深刻的情感。在此前提之下,學校從去年開始規劃了小米文化系列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帶領學生體驗小米種植的過程,從一開始傳統的播種祭開始,耆老叮嚀同學們要珍惜祖靈給的食物,並指導學生播種的技巧,到中期的除草祭,教導學生如何分辨雜草與小米,避免在除草的過程中拔除小米幼苗,並仔細地除掉雜草,擴大小米的成長空間,最後小米收割祭則在耆老的祝福及感謝祖靈的祝禱下大家一起採收小米。今年的小米活動模式與去年相似,但將小米田以班級作為區隔,每個班級都負責一股小米田,讓班級共同分工合作來播種、除草及採收小米,透過班級共同努力的模式,希望能提升同學們參與的程度及凝聚班級向心力,對於泰雅小米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並建立起情感。經過兩年的推廣,學生們對於小米田及小米的相關知識已有逐漸提升。
(二) 泰雅傳統弓箭文化:在獵槍還沒進入部落之前,泰雅傳統的狩獵方式為放置陷阱及使用弓箭射擊動物,弓箭的使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個新奇的概念,但是學生們從來沒有親手製作過泰雅傳統的弓箭,因此當老師指導學生劈竹子,修飾及烘乾時,學生都相當地專注,在弓箭上線時,同學們的竹子如果因柔軟度不足而裂開時,大家也會相當在意。弓箭的製作過程原則並不難,但是要做一把好的弓箭就必須用心且細心地修飾,看著學生認真地麼著自己的弓箭,並在老師指導下用細繩包裹握把的地方,具備藝術與實用性的弓箭逐漸成形,學生的自信心也逐漸提高。最後在弓箭射擊的練習中,儘管許多同學都還射不中目標,但大家積極地練習,還會互相提醒注意,老師更用獎品來獎勵射中目標的同學,增強同學們對於弓箭射擊的動力,在射擊比賽中,當某個學生射中目標時大家的歡聲雷動,可以感受弓箭課程不但讓同學們體驗到祖先們的智慧,也因為一把弓箭,串起班級同學之間的情感。弓箭課程是學校第一次規劃辦理,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的高度興趣,雖然指導老師因為工作因素而只能帶領學生學習一個學期,但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弓箭課程會是學校可以持續推動的項目。
(三) 泰雅狩獵場域文化:狩獵陷阱的製作是身為一個泰雅獵人最基本的技能,學校在狩獵技藝的推動已經有一兩年的經驗,原本今年預計的重點在於設置學校泰雅獵場,展示各式狩獵陷阱及相關動物常識,但本學期學校民族教育課程規劃決定擴大辦理狩獵技藝的學習,因此讓二、三年級的男同學都有機會可以學習狩獵陷阱的製作,並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一方面學習陷阱的製作,一方面也可以協助學校泰雅獵場展示區的設置。泰雅傳統的狩獵陷阱有好幾種,從最簡單的rangay、skakay到後期的精細裝置,學生們一步步地看著老師示範並實際操作,每堂課的後段也會讓學生從頭實際製作一次完整的陷阱並學習放置在適當的位置,這一學期下來,學生學到了不少狩獵陷阱的製作技巧,也可以感受到學生們在製作陷阱時所展現的自信心,泰雅族獵人祖先在山林中的智慧,讓這一代的孩子們學習,期望能夠達到傳承的目的。
(四) 泰雅文化數位典藏:學校數位典藏社已進入第三年,數位典藏社的學生已學會相關搜集、整理、歸類及保存學校原住民影音及文物的方式,並持續經營學校的民族教育網站。今年有幾位一年級的新成員進入數位典藏社,活動則設定為體驗各種泰雅傳統藝術或技藝,並在體驗的過程中記錄下泰雅的智慧。今年包含了泰雅傳統工寮的架設及泰雅織布的傳統體驗,由社團指導老師帶著同學們到部落訪談耆老,並邀請具專長的部落人士協助指導工寮架設及苧麻織布的相關技巧,在這一年下來,可以發現數位典藏社團的同學們從表面的泰雅文化進入了深層的傳統知識,因為他們不是採取目前現代的工寮搭建方式及織布,而是完全仿照傳統祖先的方式,例如織布不是用一般的棉線,而是運用傳統的苧麻線,所以會從種苧麻開始,到苧麻製線及染色,這些過程不但讓學生體驗到傳統的珍貴,也透過學生體驗與紀錄,讓這些寶貴泰雅文化傳統可以流傳下來,發揚光大。

二、自評與建議:
(一) 自評:學校在辦理民族教育課程已邁入第四年了,這幾年下來,總有個迷思,覺得民族教育活動計畫是另外申請補助的計畫,因此總是在申請通過後才安置於學校的課程之中,但以學校整體發展來說,這並不是好的現象。從101學年度開始,學校開始進行整體思考,從學期初就規劃了整體的民族教育活動課程,希望學校先有完整的民族教育活動計劃,再透過原民會的補助來協助學校計劃推動,當然,也需要考量到民族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間,是否有可以取得平衡之處,如何將對學生有價值的民族教育課程,透過課程設計與包裝,引發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今年的課程包含了泰雅小米文化、泰雅傳統弓箭文化、泰雅狩獵場域文化及泰雅文化數位典藏。其中小米文化是透過小米種植、除草及採收等活動,完整讓學生體驗泰雅傳統主食的成長過程,透過班級認養模式希望提升學生的參與,此項立意良好,不過執行起來仍需各班導師的協助與配合,或許以後採收的小米可以讓各班自行運用,透過出售班級小米而獲取一些班級費用,讓同學們提高參與農事過程的動機。而在弓箭及狩獵文化部分,本年度執行成效不錯,原本狩獵課程重點在於設置泰雅獵場,但因為弓箭老師後半段無法再到校指導學生,弓箭與狩獵合併後的鐘點費可供支應學校學期初規劃的整體民族教育狩獵課程,因此每週一下午民族教育時段,二、三年級的男同學都可以參與狩獵課程,且今年狩獵課程讓同學們完整學習各項陷阱的製作與放置,學生表現出來的成果也相當不錯。至於在數位典藏社團部分,雖然社團成員有變動,但指導老師仍努力地規劃不同的泰雅傳統技藝或文化體驗,帶領學生訪談耆老,學習老人們的智慧與泰雅精神,一方面幫助學生更了解泰雅族的傳統文化與特色,另一方面也在訪談、資暸蒐集與整理個過程中,讓泰雅族的文化、傳統與相關知能可以透過數位的方式加以保存,將逐漸消失的原民知識記錄下來。整體而言,今年學校的民族教育活動除了依據原提報計畫執行之外,也依據學校整體民族教育課程規劃而做調整,期望能夠將泰雅傳統技藝在學校的整體課程中紮根,以長期規劃的模式來建立起學校民族教育的知識架構,達到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的目標。
(二) 建議:學校單位要推展民族教育活動課程,不能光只靠行政處室撰寫計畫就可以順利執行,如果沒有可供諮詢的民族教育相關人力資源,計畫便會過於浮濫與空洞。在學校服務了三年的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不但認真負責,且積極地參加泰雅文化相關研習,提供學校在民族教育規劃與執行上的極大助益,學校方面也常常透過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來尋找部落中合適的師資,在學校整體民族教育活動的推展上,實屬相當重要的角色。但聽聞明年即將沒有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之經費,如此一來,學校的民族教育推動上勢必會出現一些落差及困難,而且民族教育支援教師在接受過許多培訓及研習後,具備了許多民族教育知能,原本應該是可以提供學校更多想法與建議,但卻因為經費的關係而浪費了這些民族教育支援教師人力資源。因此建議原民會能夠繼續補助民族教育支援教師的任用經費,讓學校在推展民族教育活動時,能夠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101年度推展民族教育活動計畫成果報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