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玉如
考試沒教的事(七堂課)
考試沒教的事(七堂課),聯合報七天連載8/27-9/2
第一課:同理心
第二課:生活能力
第三課:表達與應對
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第五課:親密關係
第六課:永續學習能力
第七課:當錢的主人
很值得大家看看!
恭喜得獎
鄉鎮市區之網站資源-三年級本土教材參考資料《國家圖書館閱覽組宋美珍編輯提供》
【鄉鎮百科資料】
◎鄉土資源入口網 http://refir.ncl.edu.tw/
◎各鄉鎮(區)公所網站 http://www.leadware.com/search/dawebs.html
◎台灣概覽系統 http://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home/index.htm
◎走讀台灣系統 http://readtw.ncl.edu.tw/
【鄉鎮地理資料】
◎台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http://placesearch.moi.gov.tw/tgnis_query/link.php?cid=1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臺灣地理 http://twgeog.geo.ntnu.edu.tw/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http://twgeoref.moeacgs.gov.tw/index.jsp
【鄉鎮統計資料】
◎政府統計總覽(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各鄉鎮統計要覽(各縣市政府主計處)http://web1.tainan.gov.tw/bas/CP/11229/view-2.aspx
◎政府統計查詢系統 http://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_sim.hpg&dtd_id=11&g=1
【鄉鎮人物、歷史資料】
◎臺灣歷史辭典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ca220003-li-wpkbhisdictmain-0000-u.html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http://memory.ncl.edu.tw/
◎臺灣人物誌 http://news8080.ncl.edu.tw/whos2app/start.htm
【鄉鎮大事記】
◎臺灣大事記資料庫 http://metadata.ntl.gov.tw/ttsweb/tcentury/taiwan.htm
◎臺灣人物誌 http://news8080.ncl.edu.tw/whos2app/start.htm
◎臺灣大事紀要 http://memory.ncl.edu.tw/
【鄉鎮藝文、古蹟、景點、產業】
◎各縣市文化局網站 http://www.cca.gov.tw/artorg_country.do
◎文化資產速覽(文建會) 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dispatch.do?def=frontsite.index&siteId=101
◎臺灣古蹟與歷史(數位學習素材)http://192.192.159.187/history/index.html
◎交通部觀光局 http://www.taiwan.net.tw/lan/cht/search/index.asp
◎地方特色網(經濟部) http://www.otop.tw/knowledge/index9.php
【老照片與影音資料】
◎國家文化資料庫(老照片) 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臺灣記憶系統 (日治時期寫真) http://memory.ncl.edu.tw/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影音、圖像) 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Main.jsp
◎國家文化資料庫(老照片) 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臺灣記憶系統 (日治時期寫真) http://memory.ncl.edu.tw/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影音、圖像) 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Main.jsp
◎放眼看台灣:影音資料庫 http://taiwanimage.gio.gov.tw/
◎放眼看台灣:照片資料庫 http://taiwanimage.gio.gov.tw/
【鄉鎮研究書目文獻】
◎臺灣鄉土文獻影像資料庫 http://twinfo.ncl.edu.tw/local/
◎臺灣地區官修地方志目錄 http://memory.ncl.edu.tw/
◎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http://nbinet2.ncl.edu.tw/
◎每日預告書訊服務 http://tps.ncl.edu.tw/
◎臺灣文獻整合查詢系統 http://192.192.13.206/gs/
◎中文期刊篇目索引 http://www.ncl.edu.tw/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四週課程筆記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四週課程筆記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陳玉如整理
主題:「媒體產製與再現」(下)
講師:台大新聞所洪貞玲副教授 與 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老師
課程大綱:
談再現:媒體內容中的歧視與偏見
※媒體的性別刻板印象
◎電視金鐘獎報導偏離主題,將重點擺在女藝人身材上面。這顯示兩個觀點:
1.媒體從業結構大部份掌權的人是男性,因此男性的觀點容易影響閱聽人看待事情的觀 點。
2.社會的主流如此,有可能報導者是女性,她也會寫出歧視女性的報導。
也就是說,有多重力量去影響節目的製作:
其一是媒體在製作節目或在報導新聞的過程當中,工作者的價值觀及目的會影響到媒體做出來的內容。另一是這個社會既有存在的價值觀,這也是影響媒體產製過程文化的力量。
◎攝影機代表著權勢,是一種角度和觀點,同時也代表權力,此權力告訴閱聽人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它擁有詮釋社會莫大的權力。
※媒體類型及其差異
◎媒體類型可分為『公共媒體』和『商業媒體』兩種類型:
*「刻板印象」、「煽情報導」大部份出現在商業媒體之手
*『公共媒體』和『商業媒體』最大不同在資金的來源。『商業媒體』要靠廣告或依賴讀者購買報紙或是有線電視付費方式,作為媒體營運重要資金來源。而『公共媒體』制度上是透過國家的整體分配、特別的補助或透過閱聽人執照費的收取方式來支應。
因經費來源不同,會使得這兩種媒體的運作模式,產製出來的媒體內容有所差異。
*公共電視資金來源來自全民的納稅,因此它要對全民負責,擔負著媒體公共責任角色。商業媒體在資本主意體系中是屬於私人運作,會去服膺市場導向,為了吸引多數閱聽人,會使得新聞產生娛樂化、煽色腥的情況。
*公共媒體,因為它負擔著相當大的公共責任,服務公共利益,因此會在法令上給予非常多多的要求跟限制。它不受市場影響,可是它會依據公共所需去製作這個社會所需要的節目。
※要求媒體要負的公共責任
◎我們常說媒體是『第四權』,要肩負公共責任,公共電視是擔負了這樣的責任。但商業媒體在這樣的商業邏輯下,把新聞或者是媒體產品當成商品時,我們怎樣去要求它應該要負的公共責任?
*媒體在社會機制中有其特殊性,它不像一般實質商品,媒體販賣的商品會影響我們怎麼去認識這個社會,會影響我們的意識形態。不只是有形的物質,也會是無形的思 維,一種社會化、教化的過程。因為媒體擁有這種文化特性,而不只是商品特性,所以我們認為所有的媒體都應當要負公共責任,原因在於它的影響力實在太潛移默化了。
※以『民有』『民治』『民享』來說明公共媒體
◎以『民有』『民治』『民享』來說明公共媒體:
『民有』:資金來自全民。
『民治』:由全民來進行管理。
『民享』:內容符合渠民需要。
※製播好節目的基本條件
◎媒體要製播好的節目,一定要有充裕的經費,要有獨立自主的專業工作環境。獨立自主的專業工作環境在公共媒體是比較有可能的。但充裕的經費,不管是公共媒體或是商業媒體,目前都是相當欠缺的。
※收視率如何影響節目內容
◎商業媒體的廣告、收視率如何影響節目內容?
*電視台只使用一套收視率機制,主管每天緊盯著上上下下的數字,因為數字決定廣告 收入,此乃造成商業媒體亂象結構性原因。
*收視率會出現一種叫做「既有的框架所做的選擇」,也就是說其實總共只有這些頻道,因為頻道有限,才去做這一種選擇。
*收視率調查方法,過去都是以打電話的方式,目前有一種以「收視紀錄器」來做調 查,在1800人中裝設機器,以為調查。
※置入性行銷
◎何為『置入性行銷』?
把產品置入情境中,使得消費者在不知不覺情況下對產品產生印象。
◎要推銷商品,又不能讓觀眾不知道是在看廣告,只好把行銷時段延伸到節目內容。此現象從行銷角度來看是成功的手法,但我們認為新聞就是要報導真實,怎麼可以用對價關係,即媒體是收錢來做新聞;另外,節目也應該是製作人還是編劇的創意展現,如果廣告組事先設定每天要露出5分鐘的特定商品,創作者的創意會受到扭曲。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三週課程筆記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三週課程大綱筆記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陳玉如整理
主題:「媒體產製與再現」(上)
講師:台大新聞所洪貞玲副教授 與 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老師
●俗話常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就是因為有傳播媒體,讓我們得以透過這些媒介放眼全世界的大小事,是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媒介內容等於認識了這個社會(世界)呢?
談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的差異,還有媒體框架與立場
◎透過媒體,很訊息是被重新理解、包裝的,有些時候還會產生扭曲跟偏差的現象。如「娘家」 劇中,每個男人都外遇,而女性必須去服從傳統價值,但現實並非如此。上述也 可說是一種「意識形態」,是社會共通一套信仰體系。共通即主流,主流決定一套信仰體系。
◎媒體並沒有全然反映真實,在角色的選取上會誇張化、扭曲化。但某些部分看起來蠻真實的,這個真實反映在社會的價值體系、社會的家庭觀。
◎很多人認為「新聞」應該都是真實的,不似戲劇是編出來的,新聞的功能是要扮演為我們傳達社會真實發生的事情。可是,在研究及觀看經驗上,發現還是要打「?」。
◎即使是新聞,它的產製,出現複製、再現社會真實,也可能不斷地去複製刻板印象。新聞中常見對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對女性政治人物的看待,反映出社會岐視女人掌權,或是認為女人沒有能力掌握權力。呂前副總統,在位八年,媒體常用苛刻、羞辱言語來批評她,男性政治人物更是如此。當男性政治人物以不當言詞批評時,媒體將之擴大報導,而且並非譴責使用不當言語的男性,反而跟著去揶揄、嘲弄。
◎對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呈現大多在其外在與性格上面做文章,而忽略其才能。如第一夫人周美青不斷被媒體包圍,報導夫人每天的行事,也重視她的穿著。但可喜的是,媒體也正面肯定周美青是職業婦女,肯定其中性打扮。
◎新移民女性的社會地位,很長一段時間被污名化,最多是「可憐」、「可惡」兩種形 象。
◎外來媒體侵入台灣之後,新聞再現,越來越煽情化,刻意凸顯女性的身體,越來越露骨,將女人簡化為只有臉蛋好不好看、胸部大不大,這在金鐘獎、金馬獎星光大道更加明顯。這可解釋為媒體製作是以男性觀點出發。
◎媒體呈現刻板印象,除了性別之外,年齡也是其一。媒體塑造老人印象是「可憐的」、「沒有自己生活的」、「依賴家人」等,其實社會上有很多老人是非常享受他們的銀髮族生活。另外,媒體界定十幾、二十幾歲年輕人,稱他們為草莓族,指的是這世代年輕人抗壓性非常低,可是年輕人也許是不同意的。
除此之外,對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像是原住民:前幾年發生一起殺人案,報導將犯人是原住民身份不斷強調,而不去報導事件發生原因,其實,真正原因是僱主長期剝削員工而導致的結果。所以,我們了解到,媒體不會帶給我們很多背後發生的原因,或是比較深入的社會解釋,常只在一個現象裡面,直接套用刻板印象。
◎社會上發生很多事,我們無法透過眼睛、行動親自去發掘,大部分時候,都要透過媒體。因此,另人擔心的是,媒體不斷地刻板印象化不同族群,讓我們對族群產生媒體要引導的刻板印象。這對族群跟族群、人跟人間的溝通相處產生很大的阻礙。
◎媒體使用集體概念,去包裹所有裡頭的差異的個人。一個人的身份是有很多不同的認同,但是媒體會誇大某種認同,把認同拿去掩蓋個別的差異,這是一個遺嚴重的問題。
◎媒體特意去呈現刻板印象,就會在刻板印象、或是主流價值中很難去跳脫。這會使得族群間難以相互了解,在族群內部造成集體壓力,或是集體盲點,沒有辦法容許更多差異性存在。個人的主體、個人的特性、個人怎麼去追求自我實踐,會因為媒體所造成的錯誤再現,不斷地被壓抑。
●何謂媒體再現?
◎媒體是一個生產訊息的工具,生產過程中,無法像鏡子一樣去反映社會的真實。
◎媒體透過生產、製作流程,重新組合符號,來傳達我們對社會真實的理解。
延伸閱讀:
DVD【王子與公主】,齊威國際發行
內容大綱:
夜幕低垂,古老的劇場華麗復活
隱身市井的王子與公主粉墨登場
你準備要來看戲了嗎?
請把入場券交給門口的貓頭鷹
牠會把「想像」與「好奇」撕下留著
然後給您「永不消逝的童真」做為票根
為了滿足大家的王子公主夢
我們另備有「王子公主製造機」
您可自由選擇扮相,並有機會顛覆傳統
因為,王子公主 = 英雄美人?
公主吻了青蛙,青蛙會變成王子嗎?
公主吻了王子,會發生怎樣美麗的錯誤?
六部動畫短片跨越時空、國界與性別
以剪影呈現意想不到的線條美感與意境
訴說看似古老實則後現代的另類童話
(文章載自DVD影片專賣店,網址:ttp://dvd.bestshop.com.tw/main/qtylist.asp?=51698)
【性別新聞學】,Cynthia Carter、Gill Branston、Stuart Allan著,韋伯出版
本書探討性別如何形塑新聞業的形式、實踐,從女性主義理論、相關的性別批判觀點,探索新聞、性別、權力之間多重的交互關係。此書觸及的媒介議題,包括所有權與控制權、員工地位、專業認同、新聞來源、女性的刻劃與再現、新聞的「色情化」以及閱聽人研究。受邀撰稿的學者,在此架構之下,剖析媒體報導的實例,諸如辛普森殺妻案、兒童性侵害和「假性記憶症候群」,以及紀錄片中女性的再現等議題。
(文章載自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網址:http://www.weber.com.tw/show_book.php?book_num=MD03-002)
【女性與媒體再現– 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林芳玫著,巨流出版
媒體如何雕塑女性形象? 頗值得玩味! 這種再現的過程又如何形塑我們的認知與價值觀? 誰是令人敬佩的女人? 誰是值得/不值得同情的女人? 誰是可信/不可信的女人? 誰又是清純/不清純的女人?
本書由傳播學社會學 女性主義三個面向來探討女性與媒體再現的關係. 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份是婚姻暴力與強暴的新聞報導及報紙讀者反應; 第二部份以連續劇(阿信)及其觀眾為研究對象. 經由理論探討與經驗研究二者的交織,本書對性別不對等的社會運作機制提出批判,並思索建立女性自我力量的途徑
(文章載自博客來書籍館,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1009)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顧玉玲著,印刻出版
這一本「他者」之書,企圖忠實地呈現、記錄幾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作者顧玉玲長期投身工人運動,蓄積了超過十五年對於勞工和移工生活的近身觀察、參與,所寫成的第一本文字記錄。
這本書的出現,為身為「我們」的讀者打開另一扇觀望的窗口,進一步看見那些其實與我們在同一空間進出、卻被忽略、並受到種種不平等對待的移工們,他們想要成為「我們」當中一份子的渴望、卻如何一再受挫的過程;作者也一再凸顯社會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為界線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和反省,並試著邀請讀者進入「他們」,就有如照鏡子一般,可以在他者當中看見我們,看見自己。
此外,從書寫傳統的角度觀察,對照於本地作者總是急切地想突顯自我與群體不同的書寫主流,本書顯現出特別珍貴的特質,亦即是評論家唐諾指出的「書寫者自我的縮小」。自我變小,便能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和更周到的思維。
特殊的視角,再加上作者在書寫之前積累的豐厚材料和底蘊,以及節制不流於悲情控訴的說故事技巧,一個個移工的生活彷彿顯影般鮮活地躍於字裡行間,才造就出本書的獨特之處,並同時獲得第九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得主的殊榮。
(文章載自博客來書籍館,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7615)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二週課程大綱筆記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二週課程大綱筆記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陳玉如整理
主題:「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入門」之「打開媒體的大門」(下)
講師: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老師 及 世新大學新聞系 余陽洲老師
課程大綱:
簡介媒體素養教育的基本觀念與意涵,媒體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媒體素養與公民道德、媒體素與公民養成、媒體素養與公民權利,亦說明各國媒體素養教育發展的情形,帶領研習教師進入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領域之基礎。
討論提綱:
第一段:
1.為什麼需要媒體識讀的原因、動機及重要性
◎媒體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很密切,如果我們從小就對媒體有一定的認識、覺知,都曉得採取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能夠關心公共事務,能夠打造一個更理想的生活環境,這是再好有不過的了。
台灣在1999年開始在大學、社區大學有此課程,反思結果,如果能夠從根做起的話,往後必定事半功倍。所以,從國中小開始對媒體識讀、媒體素養教育給予紮根的作用,相信往後會有更良好的效果。
媒體教育是全面性的,除了從根做起外,每個人無論多大年紀,都應時時刻刻需要去充實辨識媒體、解讀媒體的能力。
◎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第191頁提到:「女人不夠苗條或是男人不夠有錢,都是我們的文化要你這麼想」,而我們的文化來自哪裡?來自媒體,是媒體塑造的,墨瑞老師說: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次文化,即我們要自省、要自覺之意。
2.他國實行媒體識讀教育的經驗
◎文獻提到:1930年英國開始對大眾文化反思,認為媒體所呈現的大眾文化對人民心靈
是一種殘害,當時即進行反思,媒體教育根源從此開始。
◎60、70年代,媒體角色越來越明顯,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關懷程度就越來越高。
第二段:
1.介紹傳播效果論(演變)、閱聽人的類型與解讀方式有哪些?
2.台灣目前實施媒體識讀教育的現況
(1)歷史回顧
◎1990年是媒體教育的先聲,當時有政大的三位老師在推廣;課程出現最早在1999年,張謹華老師在台大開了一門選修課,特別指出「媒體公民教育」的名稱;余陽洲老師於同一年在永和社區大學將此名稱標示出來,開了一堂課程;2000年之後,就謂為風潮。
(2)目前現況
◎目前有2、30大學有此課程,市面上有四、五本相關!教科書,還有教學手冊及教案的編
纂。除了學校之外,民間單位也在推動:像是富邦文標基金會、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媒體識讀教育推廣中心、台灣媒體關懷基金會都在推動媒體識讀教育、媒體素養教育。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提出「媒體素養政策白皮書」的國家。
(3)介紹未來的課程
◎共有12堂課程,內容包括:媒體識讀基本概念的介紹、大眾傳播理論介紹、認識新聞、認識廣告、認識網路、認識卡通等。除了「媒體再現」,也會有「媒體進用」課程。
3.媒體識讀教育想達成的目標、境界或理想
◎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如何能夠讓每一個看電視、聽廣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都能夠產生一種「公民意識」,都能夠自我反省、都能夠把社會上有待改進的缺失或良好的表現,透過自省的方式、及透過不同的管道提出來,來加以增強或改善,讓大家都能夠在面對媒體時輕鬆愉快,都能有所學習。
其他:(不知要分到哪一個綱要項下)
1.老師在教授媒體識讀教育過程中,他是扮演怎樣的角色?跟其他課程有何不同?
◎(1)保護者角色:它認為媒體裡頭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為了要保護學生、子女或一般閱聽大眾,因此要去教育他們如何拒絕、防患這樣的問題。
(2)供給者角色:將生活經驗提供給學生。
(3)共同學習者角色:教學相長,除了將生活經驗提供給學生,也可以從學生身上得到生活經驗。
◎三種角色,建立在開放的態度。
2.對於受過媒體教育課程的學生,他可以有什麼樣的行動能力?
◎余陽洲老師要求學生寫信,投書,練習文筆,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自己將意見表達出來,也可以讓媒體知道閱聽人的意見,如果是良好意見,也可以產生改善或提昇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打電話、上網留言等各種不同形式,不論何種形式,目的還是在要有公民意識,要把自己的理念、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表現出來,在生活當落實。
3.國中小老師們吸收教授們提供的媒體教育訊息,透過老師的轉化,再傳遞給學生。
延伸閱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白裕承譯 大塊文化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作者在夢想褪色、視野變窄、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讀到這本書的人,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什麼是人生」的課,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1179)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陳怡君等譯 高寶
在洛杉磯某個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地區裡,有一間非常不尋常的小學教室,叫做「第56號教室」。這裡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貧困,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似乎注定了一輩子平庸。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讀於全美頂尖學校,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師。
雷夫老師將第56號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歡樂卻毫無恐懼的地方。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他們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這個看似瘋狂的創意是雷夫老師教學熱忱的化身。透過莎士比亞、班上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團隊合作、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對這些孩子來說,第56號教室是他們的避風港,而雷夫老師則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450)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李偉文 野人
李偉文,一個身上有許多身分稱號的人: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祕書長還有、童軍團團長、公共電視董事……,但都比不上以下這個頭銜來得重要:
他是AB寶的爸爸,一個擁有超級浪漫思維、超級正向思考的爸爸;
一個好希望給孩子好多東西、同時又希望什麼都不給的父親。
從新手奶爸的雞飛狗跳,到享受並珍惜陪著孩子重新體會生命再來一次的美好經驗;
從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觀察,體會到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才藝班並不是唯一選擇、童年不該沒有暑假……
從引導孩子閱讀書與影片,透過豚與海的親子對談,一步步推展孩子對生命的體會、培養品格力;
從仿效孟母三遷,到改造裝潢,讓家裡就是個超大觀察箱,走出門就可以在大自然快樂起舞……
他真是個浪漫派哲學家,他說不必擔心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因為孩子終究會摸索出自己的模樣。因為,父母無法永遠承接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壓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播下愛的種子,而且一次一粒!勤於澆灌肥沃土壤,讓種子發芽,讓孩子心裡永存活水源頭。
他也真是個勤勞務實、行動力十足的爸爸,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他從不錯過;孩子的喜好厭惡,他認真對待;他從教養書籍自學,從教養兩個小孩自我實驗;他將自己不同身分的所見所得,轉換為孩子未來成為世界人、地球人時,應有的視野與胸襟的期許……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0046)
《自由寫手的故事》 林雨倩譯 天下
初出茅廬的艾琳.古薇爾老師,面對150位在街頭逞兇鬥狠、來自中下階層家庭、自暴自棄的「劣等生」,堅持教育熱忱,帶領他們大量閱讀和寫作,凝聚起全班的學習力,徹底改變了學生,使他們成為尊重生命、勇於實踐夢想的青年。他們自許為「自由寫手」,並成立「自由寫手基金會」,將改變他們的關鍵因素,化為有效的教案,傳承給有志幫助弱勢青少年的教師。本書不只看到一群學生的改變,更是一位教師脫胎換骨的生命故事。這個真實故事2007年拍成電影【街頭日記】在全球播映,絕對是讓你感動落淚、體會教育真諦的故事。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366)
DVD《有怪獸》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發行
本片籌製歷時一年多,導演蘇啟禎藉著兩位傳播科系學生的眼睛,生動揭露新聞置入性行銷、完整倒帶2004年總統大選電視台灌票過程、並經由羅大佑事件反省公視本身之作為。片中並訪問多位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誠實說出他們的掙扎、反省和希望。
從1993年有線電視開放以來,台灣目前至少有92家有線台,頻道數增加31倍,更有8家24小時的新聞台。媒體數量快速膨脹,但是廣告量並沒有相對提高。2005年,台灣總廣告量是942億元(根據動腦雜誌媒體大調查),可是,無線電視廣告量已經第六年連續下滑,有線電視廣告量在去年也停止成長。
為了爭取廣告,侵人隱私、捕風捉影、煽色八卦、媒體公審…,無所不用其極。媒體怪獸,不只操弄觀眾的胃口,也愚弄了觀眾在民主參與過程中,對真實的認知,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2004年總統大選的開票報導。本片還原商業台不約而同聯手「灌票」的過程。當開票不到兩個小時(下午5點57分),中選會總票數才開出3.5%(47萬票)時,陳呂得票已經超越連宋;可是同一時間,商業台卻已經開出總票數的75%(超過1000萬票),而且多數都「顯示」連宋領先陳呂。原來是商業台抓緊觀眾看開票猶如看賽馬的心理,競相灌票,而且押寶連宋領先。票數飆得越高,收視率也跟著飆高。
眼看中選會的數據,陳呂持續領先,先前押寶連宋領先的商業台,下午六點鐘以後,只好陸續上演所謂的「翻盤」戲碼。本片中,某商業台新聞主管蔡滄波真誠反省:「選後台灣社會會變成這樣,媒體的開票是個重要的因素,等於是媒體在作孽一樣。」
本片還深入追蹤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實例與操作過程。2005年,學者陳炳宏針對291位電視台記者的問卷調查發現,有六成記者曾經做過由政府或業者付費的「新聞專案」;有將近三成的記者 ,每個星期平均要做3則以上的新聞專案。前中視新聞部企劃室主任劉蕙苓坦言:置入性行銷是對閱聽人的欺騙。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角色混淆了;「新聞不能收錢作假」的專業底線,也被打破。
創台八年的公共電視,在去年的「羅大佑歌曲事件」中,快速向「相關當事人」道歉的動作,備受輿論質疑,認為公視屈服於政治壓力,傷害了公視法保障的獨立自主和言論自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羅大佑事件」後隔週,地下樂團歌手阿弟仔的兩首抗議歌曲,因為歌詞夾雜髒話、攻擊老師,遭到禁播。片中受訪學生認為:公共媒體在維護多元與言論自由的角色上,除了視野,更需要勇氣。
本片導演蘇啟禎,現為公視新聞部製作人。這是一部批判與自我批判的紀錄片,獻給所有不畏環境惡劣、努力堅守專業的媒體人。
(文章載自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44)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一週課程筆記
◎如果沒有時間聽廣播,就參考看看囉!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一週課程筆記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陳玉如整理
主題:「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入門」之「打開媒體的大門」(上)
講師: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老師 及 世新大學新聞系 余陽洲老師
課程大綱:
簡介媒體素養教育的基本觀念與意涵,媒體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媒體素養與公民道德、媒體素與公民養成、媒體素養與公民權利,亦說明各國媒體素養教育發展的情形,帶領研習教師進入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領域之基礎。
討論提綱:
第一段:
1.媒體識讀是什麼?
關於媒體的辨識及訊息的解讀。
2.什麼是媒體?
*媒體是『傳遞訊息的工具』。(康軒小六第14課資料的傳遞)
*包括網路、電視、書籍雜誌、手機、廣告看板、霓虹燈、便利商店所張貼的海報、教科書等都是媒體。
*媒體可比喻為橋樑,因其有來源、有目的地。
*媒體範圍雖廣,但在推動上,只要找出原則,再系統性歸類,讓大家能夠舉一反三即可解決。
3.什麼是識讀?
*識:審查、判別
*讀:閱讀、口誦、體會、玩味
4.什麼是媒體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所指稱的是一種能力狀態,而「媒體素養教育」則是涵養該能力的教與學過程。(載自小小媒體觀察家,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literacy/?p=102)
5.媒體識讀、媒體素養、媒體公民教育,這三個名詞有何不同?
*媒體識讀:辨識媒體,解讀訊息
*素:平常、平實、終其一生
*養:涵養、陶冶、修為
*媒體素養:媒體辨識及解讀是終身要去學習、要去了解的事。
(傳播字彙小百科-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類處境中存取、理解及產製媒體訊息的能力。「媒體素養教育」或「媒體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媒體信息。
國際上許多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早已把媒體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例如根據紐西蘭英語課程綱要,他們的學生在五年級時就已加入媒體素養的培訓。而亞洲的臺灣、日本、香港也持續關心媒體教育的需求:臺灣已在2002年由教育部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媒體公民教育:是媒體識讀、媒體素養的終極目標、理想境界。
*公民:要有公民意識,即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發揮自己的權力,並要以關懷和行動推及公共事務。
第二段:
1.實行媒體識讀教育在公民社會的重要性與意義
(1) 公民社會中公民的責任與應該具備的能力?
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扮演多種角色,其中閱聽人、消費者、國民(公民),是必為的角色。
三者角色間有其連貫性,可將視為一體:
1.閱聽人角色~看電視、上網不單只是接收訊息,主動積極的閱聽人,對主持人、來賓會有所建議。
2.消費者角色~消費者買到有瑕疵的產品,採取合理的消費行動,讓自己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如對廠商建議,讓廠商改善。
3.公民角色~選舉投票行為,即為一種反映。又或者在社區中,路燈壞了、水溝不通可將之反映給里長,以得到解決。
*對推廣媒體教育來說,公民應對媒體表現有所建議,甚至督促媒體的改善。
(2) 總論式地介紹、討論目前台灣的媒體現狀與問題
*媒體是當前台灣社會的亂象,因此分辨媒體裡頭的訊息、真假,是重要的一件事。
*媒體也有正向功能,看到媒體的優質表現,也應給予鼓勵。
(3) 媒體識讀能力在公民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
*國外學者認為,媒體教育、媒體識讀、媒體素養是一種社會運動,希望透過這樣的運動,大家積極投入和參與,以覺醒和認知為基礎,來造成整個社會的改善。而社會改善之前就是媒體的改善。
*媒體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有一大部分取決於媒體的表現與品質,公民有責任要意識到讓媒體成為健康的媒體。
2.媒體識讀重要的概念及觀點
(1) 幾個重要概念:再現、賦權、批判、爭霸
*再現:
透過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影像等種種形式符號,將生活周遭真實的事情呈現
出來。(不管如何的語言文字,也不管如何細膩的圖畫、影像,都無法將所有真實呈現出來。)
*賦權(增能、培力):
個人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及權力,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並進一步去關心公共事務,去參與公共活動。
*批判:
1.是一種思辨的方法或思辨的態度,此種方法和態度跟權力有關係。例如:誰擁有權力,誰沒有權力,媒體的存在和運作是為了增加誰的權力,或是誰的利益因為媒體的運作表現而被減弱了,甚至被剝奪,所以要去思辨這樣的一個關係。
2.批判主要原素:反思、自省、包容。
3.批判的最終目的:知行合一。反思的結果要去實踐,才能真正改善,或者補強。
*爭霸:
1.特定的社會階級,要透過操控文化的內容。此文化內容,即指生活經驗。我們很多的生活經驗,來自媒體的再現、媒體的提供。要爭取將自己的觀念或想法型塑成社會上大家所接受的、所認同的,即主流想法、主流意識型態,以便自己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優勢的地位,或避免自己被主控宰制。
2.主流媒體提供一些價值觀,但這些價值觀未必是我們的價值觀,而是透過看電視,不知不覺接受了。這些價值觀可能是屬於媒體製作者或是老闆所要彰顯、所要呈現的價值觀,如果我們沒有去思辨、批判,就會誤認為是我們的價值觀。
(2) 觀點如何培養?
時間不足,未談論。
(3) 民眾如何行動、向媒體反映?
時間不足,未談論。
延伸閱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白裕承譯 大塊文化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作者在夢想褪色、視野變窄、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讀到這本書的人,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什麼是人生」的課,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1179)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陳怡君等譯 高寶
在洛杉磯某個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地區裡,有一間非常不尋常的小學教室,叫做「第56號教室」。這裡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貧困,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似乎注定了一輩子平庸。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讀於全美頂尖學校,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師。
雷夫老師將第56號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歡樂卻毫無恐懼的地方。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他們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這個看似瘋狂的創意是雷夫老師教學熱忱的化身。透過莎士比亞、班上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團隊合作、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對這些孩子來說,第56號教室是他們的避風港,而雷夫老師則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450)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李偉文 野人
李偉文,一個身上有許多身分稱號的人: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祕書長還有、童軍團團長、公共電視董事……,但都比不上以下這個頭銜來得重要:
他是AB寶的爸爸,一個擁有超級浪漫思維、超級正向思考的爸爸;
一個好希望給孩子好多東西、同時又希望什麼都不給的父親。
從新手奶爸的雞飛狗跳,到享受並珍惜陪著孩子重新體會生命再來一次的美好經驗;
從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觀察,體會到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才藝班並不是唯一選擇、童年不該沒有暑假……
從引導孩子閱讀書與影片,透過豚與海的親子對談,一步步推展孩子對生命的體會、培養品格力;
從仿效孟母三遷,到改造裝潢,讓家裡就是個超大觀察箱,走出門就可以在大自然快樂起舞……
他真是個浪漫派哲學家,他說不必擔心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因為孩子終究會摸索出自己的模樣。因為,父母無法永遠承接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壓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播下愛的種子,而且一次一粒!勤於澆灌肥沃土壤,讓種子發芽,讓孩子心裡永存活水源頭。
他也真是個勤勞務實、行動力十足的爸爸,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他從不錯過;孩子的喜好厭惡,他認真對待;他從教養書籍自學,從教養兩個小孩自我實驗;他將自己不同身分的所見所得,轉換為孩子未來成為世界人、地球人時,應有的視野與胸襟的期許……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0046)
《自由寫手的故事》 林雨倩譯 天下
初出茅廬的艾琳.古薇爾老師,面對150位在街頭逞兇鬥狠、來自中下階層家庭、自暴自棄的「劣等生」,堅持教育熱忱,帶領他們大量閱讀和寫作,凝聚起全班的學習力,徹底改變了學生,使他們成為尊重生命、勇於實踐夢想的青年。他們自許為「自由寫手」,並成立「自由寫手基金會」,將改變他們的關鍵因素,化為有效的教案,傳承給有志幫助弱勢青少年的教師。本書不只看到一群學生的改變,更是一位教師脫胎換骨的生命故事。這個真實故事2007年拍成電影【街頭日記】在全球播映,絕對是讓你感動落淚、體會教育真諦的故事。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366)
DVD《文化干擾》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發行
本片主要討論及分析「文化干擾 」議題所呈現的現象。包括「廣告看板自由前線」組織,對抗迪士尼的牧師、以貼紙對抗消費社會的女鬥士在內,皆以批判主流商業文化的方式,進行「文化干擾」運動。紀錄片同時也呈現各方的看法,藉以思考究竟文化干擾是一種消極的抵抗,還是一種積極的面對消費文化的運動?本片雖然探討「運動」,但拍攝手法並不過於嚴肅,並足以讓人思考當代消費與文化的意義。
(文章載自YAHOO奇摩拍賣,網址: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1198906805?u=sahala1111)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優良教師人力資料庫
賀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小組成員指導學生參加97年尋譜溯源~創意族譜大賽,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 | 班級 | 得獎學生 | 組別 | 成績 | 指導教師 |
士敏國小 | 五年忠班 | 陳亮妤 | 平面組高年級 | 優選獎 | 薛春華 |
蓬萊國小 | 四年忠班 | 王 媺 | 平面組中年級 | 佳作獎 | 張夢麟 |
蓬萊國小 | 六年忠班 | 李家豪 | 平面組高年級 | 入選獎 | 林欣靜 |
馬賽國小 | 三年一班 | 林家慶 | 平面組中年級 | 入選獎 | 張素珍 |
馬賽國小 | 五年一班 | 林宜君 | 立體組不分組 | 入選獎 | 張素珍 |
岳明國小 | 四年忠班 | 林家均 | 平面組中年級 | 參加獎 | 張素珍 |
士敏國小 | 五年忠班 | 許瑋玶 | 平面組高年級 | 參加獎 | 薛春華 |
士敏國小 | 五年忠班 | 張祐瑄 | 平面組高年級 | 參加獎 | 薛春華 |
士敏國小 | 五年忠班 | 藍芷翎 | 平面組高年級 | 參加獎 | 薛春華 |
士敏國小 | 五年忠班 | 林庭宇 | 平面組高年級 | 參加獎 | 薛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