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時間聽廣播,就參考看看囉!
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師資培訓線上研習第一週課程筆記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陳玉如整理
主題:「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入門」之「打開媒體的大門」(上)
講師:中正大學傳播系 管中祥老師 及 世新大學新聞系 余陽洲老師
課程大綱:
簡介媒體素養教育的基本觀念與意涵,媒體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媒體素養與公民道德、媒體素與公民養成、媒體素養與公民權利,亦說明各國媒體素養教育發展的情形,帶領研習教師進入媒體素養與公民養成領域之基礎。
討論提綱:
第一段:
1.媒體識讀是什麼?
關於媒體的辨識及訊息的解讀。
2.什麼是媒體?
*媒體是『傳遞訊息的工具』。(康軒小六第14課資料的傳遞)
*包括網路、電視、書籍雜誌、手機、廣告看板、霓虹燈、便利商店所張貼的海報、教科書等都是媒體。
*媒體可比喻為橋樑,因其有來源、有目的地。
*媒體範圍雖廣,但在推動上,只要找出原則,再系統性歸類,讓大家能夠舉一反三即可解決。
3.什麼是識讀?
*識:審查、判別
*讀:閱讀、口誦、體會、玩味
4.什麼是媒體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所指稱的是一種能力狀態,而「媒體素養教育」則是涵養該能力的教與學過程。(載自小小媒體觀察家,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literacy/?p=102)
5.媒體識讀、媒體素養、媒體公民教育,這三個名詞有何不同?
*媒體識讀:辨識媒體,解讀訊息
*素:平常、平實、終其一生
*養:涵養、陶冶、修為
*媒體素養:媒體辨識及解讀是終身要去學習、要去了解的事。
(傳播字彙小百科-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類處境中存取、理解及產製媒體訊息的能力。「媒體素養教育」或「媒體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媒體信息。
國際上許多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早已把媒體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例如根據紐西蘭英語課程綱要,他們的學生在五年級時就已加入媒體素養的培訓。而亞洲的臺灣、日本、香港也持續關心媒體教育的需求:臺灣已在2002年由教育部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媒體公民教育:是媒體識讀、媒體素養的終極目標、理想境界。
*公民:要有公民意識,即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發揮自己的權力,並要以關懷和行動推及公共事務。
第二段:
1.實行媒體識讀教育在公民社會的重要性與意義
(1) 公民社會中公民的責任與應該具備的能力?
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扮演多種角色,其中閱聽人、消費者、國民(公民),是必為的角色。
三者角色間有其連貫性,可將視為一體:
1.閱聽人角色~看電視、上網不單只是接收訊息,主動積極的閱聽人,對主持人、來賓會有所建議。
2.消費者角色~消費者買到有瑕疵的產品,採取合理的消費行動,讓自己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如對廠商建議,讓廠商改善。
3.公民角色~選舉投票行為,即為一種反映。又或者在社區中,路燈壞了、水溝不通可將之反映給里長,以得到解決。
*對推廣媒體教育來說,公民應對媒體表現有所建議,甚至督促媒體的改善。
(2) 總論式地介紹、討論目前台灣的媒體現狀與問題
*媒體是當前台灣社會的亂象,因此分辨媒體裡頭的訊息、真假,是重要的一件事。
*媒體也有正向功能,看到媒體的優質表現,也應給予鼓勵。
(3) 媒體識讀能力在公民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
*國外學者認為,媒體教育、媒體識讀、媒體素養是一種社會運動,希望透過這樣的運動,大家積極投入和參與,以覺醒和認知為基礎,來造成整個社會的改善。而社會改善之前就是媒體的改善。
*媒體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有一大部分取決於媒體的表現與品質,公民有責任要意識到讓媒體成為健康的媒體。
2.媒體識讀重要的概念及觀點
(1) 幾個重要概念:再現、賦權、批判、爭霸
*再現:
透過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影像等種種形式符號,將生活周遭真實的事情呈現
出來。(不管如何的語言文字,也不管如何細膩的圖畫、影像,都無法將所有真實呈現出來。)
*賦權(增能、培力):
個人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及權力,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並進一步去關心公共事務,去參與公共活動。
*批判:
1.是一種思辨的方法或思辨的態度,此種方法和態度跟權力有關係。例如:誰擁有權力,誰沒有權力,媒體的存在和運作是為了增加誰的權力,或是誰的利益因為媒體的運作表現而被減弱了,甚至被剝奪,所以要去思辨這樣的一個關係。
2.批判主要原素:反思、自省、包容。
3.批判的最終目的:知行合一。反思的結果要去實踐,才能真正改善,或者補強。
*爭霸:
1.特定的社會階級,要透過操控文化的內容。此文化內容,即指生活經驗。我們很多的生活經驗,來自媒體的再現、媒體的提供。要爭取將自己的觀念或想法型塑成社會上大家所接受的、所認同的,即主流想法、主流意識型態,以便自己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優勢的地位,或避免自己被主控宰制。
2.主流媒體提供一些價值觀,但這些價值觀未必是我們的價值觀,而是透過看電視,不知不覺接受了。這些價值觀可能是屬於媒體製作者或是老闆所要彰顯、所要呈現的價值觀,如果我們沒有去思辨、批判,就會誤認為是我們的價值觀。
(2) 觀點如何培養?
時間不足,未談論。
(3) 民眾如何行動、向媒體反映?
時間不足,未談論。
延伸閱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白裕承譯 大塊文化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作者在夢想褪色、視野變窄、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讀到這本書的人,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什麼是人生」的課,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1179)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陳怡君等譯 高寶
在洛杉磯某個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地區裡,有一間非常不尋常的小學教室,叫做「第56號教室」。這裡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貧困,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似乎注定了一輩子平庸。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讀於全美頂尖學校,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師。
雷夫老師將第56號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歡樂卻毫無恐懼的地方。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他們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這個看似瘋狂的創意是雷夫老師教學熱忱的化身。透過莎士比亞、班上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團隊合作、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對這些孩子來說,第56號教室是他們的避風港,而雷夫老師則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450)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李偉文 野人
李偉文,一個身上有許多身分稱號的人: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祕書長還有、童軍團團長、公共電視董事……,但都比不上以下這個頭銜來得重要:
他是AB寶的爸爸,一個擁有超級浪漫思維、超級正向思考的爸爸;
一個好希望給孩子好多東西、同時又希望什麼都不給的父親。
從新手奶爸的雞飛狗跳,到享受並珍惜陪著孩子重新體會生命再來一次的美好經驗;
從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觀察,體會到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才藝班並不是唯一選擇、童年不該沒有暑假……
從引導孩子閱讀書與影片,透過豚與海的親子對談,一步步推展孩子對生命的體會、培養品格力;
從仿效孟母三遷,到改造裝潢,讓家裡就是個超大觀察箱,走出門就可以在大自然快樂起舞……
他真是個浪漫派哲學家,他說不必擔心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因為孩子終究會摸索出自己的模樣。因為,父母無法永遠承接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壓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播下愛的種子,而且一次一粒!勤於澆灌肥沃土壤,讓種子發芽,讓孩子心裡永存活水源頭。
他也真是個勤勞務實、行動力十足的爸爸,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他從不錯過;孩子的喜好厭惡,他認真對待;他從教養書籍自學,從教養兩個小孩自我實驗;他將自己不同身分的所見所得,轉換為孩子未來成為世界人、地球人時,應有的視野與胸襟的期許……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0046)
《自由寫手的故事》 林雨倩譯 天下
初出茅廬的艾琳.古薇爾老師,面對150位在街頭逞兇鬥狠、來自中下階層家庭、自暴自棄的「劣等生」,堅持教育熱忱,帶領他們大量閱讀和寫作,凝聚起全班的學習力,徹底改變了學生,使他們成為尊重生命、勇於實踐夢想的青年。他們自許為「自由寫手」,並成立「自由寫手基金會」,將改變他們的關鍵因素,化為有效的教案,傳承給有志幫助弱勢青少年的教師。本書不只看到一群學生的改變,更是一位教師脫胎換骨的生命故事。這個真實故事2007年拍成電影【街頭日記】在全球播映,絕對是讓你感動落淚、體會教育真諦的故事。
(文章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366)
DVD《文化干擾》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發行
本片主要討論及分析「文化干擾 」議題所呈現的現象。包括「廣告看板自由前線」組織,對抗迪士尼的牧師、以貼紙對抗消費社會的女鬥士在內,皆以批判主流商業文化的方式,進行「文化干擾」運動。紀錄片同時也呈現各方的看法,藉以思考究竟文化干擾是一種消極的抵抗,還是一種積極的面對消費文化的運動?本片雖然探討「運動」,但拍攝手法並不過於嚴肅,並足以讓人思考當代消費與文化的意義。
(文章載自YAHOO奇摩拍賣,網址: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1198906805?u=sahala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