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教學資源/Teaching Resources

公共電視的歷史鉅作–《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

公共電視出了一套很棒的影像台灣史:《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目前正敎授社會領域第三學習階段的老師可以購買觀賞。您可以到公共電視網站的”公視商品”去看看喔!

******************************************************************************************************************

[@more@]

<內容簡介>

No.1 島嶼黎明

十六世紀,葡萄牙商船發現位於東南亞海域的台灣島–福爾摩沙-美麗之島(Ilha Formosa)。
從舊石器、新石器到鐵器時代,台灣島上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地方出出入入,生命在此生根發芽,人類在此學習、適應和生存,建構起獨特的生命力。這一切隨著十七世紀的到來加快速度,開啟台灣歷史的序幕。

No2. 福爾摩沙

荷蘭人、西班牙人的短暫統治,台灣開始產生全島性的互動效應,進而產生第一個漢人政權,關鍵人物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鄭成功。
歷經荷西到明鄭的統治與開發,台灣從原始社會邁入初期的商業與農業社會,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台灣承繼南島文化、文藝復興以降的西洋文明以及漢文化,有衝突、有融合、有侵略、有互助,台灣,也在先民篳路藍縷中,一步步踏上近代歷史的洪流脈動裡。

No.3 帝國邊陲

台灣被清帝國納入版圖時,清正?帝國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太平日子,但是對台灣這個化外之地的小島卻採取戒慎恐懼的消極治理態度。
在朝廷眼中臺灣或許是個化外之地,但在先民的心裡這是無可替代的家園。由於民間蓬勃的發展和清國對外戰爭屢屢失利,清國政府不得不開始在台灣建城,並開放安平與淡水兩個口岸讓洋人通商。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個歷史的轉折點。

No.4 外海挑戰

戰爭後,台灣門戶洞開,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傳教士紛紛來到台灣。
台灣社會當時對洋人還抱著懷疑和排斥的態度,身為一個傳洋教的「外國番仔」,走在街上,會被人吐口水、扔橘仔皮,甚至丟石頭。雖然基督教在台灣各地常常受到迫害,但由於傳教士的努力,教會的影響力還是在台灣逐漸擴散開來。隨著島上政權的轉手,無論漢人或原住民,他們的命運有更激烈而戲劇性的變化。設省後不到十年,台灣被戰敗的清帝國割讓給了日本。

No.5 烈日殖民

依據馬關條約,清帝國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台灣已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日人因台灣的歷史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及社會型態迥異於日本,乃仿效當時列強統治殖民地的方法。
日本殖民統治的五十年期間(1895-1945),台灣歷史的發展呈現出兩個主軸,一方面是對殖民政權展開反抗,另一面也開始追尋、建構近代國家社會。1920年代是個轉捩期,日本統治台灣的政策在此時產生重大改變,台灣社會也開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No.6 覺醒時代

隨著日本帝國對外擴張的腳步,1930年代,戰爭陰影逐漸籠罩台灣。
二次大戰後,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視曾經加入日本軍隊的台籍日本兵為敵人,造成台灣兵的迷惘,「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們是輸了?還是贏了?」即使在戰爭結束多年後,問號仍然在他們的夢魘中載浮載沉,揮之不去。

No.7 悲劇未央
大陸人與台灣本地人之間,隔閡與摩擦日益加深,民心日漸流失。在一次緝煙衝突中,引發二二八事件,成為台灣歷史上的大悲劇,且深深影響台灣的政治走向。
1949年國府撤退入台,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力也趨於鞏固,九十多萬軍公教人員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使得台灣的人口結構產生了量變和質變,多元文化的發展又再一次在這個海島上進行相互的激盪和改變,有了更豐富的面貌。

No.8 航向民主

1970年代初期,台灣面臨內外重大變局。對外,被迫退出聯合國;對內,經濟發展逐漸面臨瓶頸,人民要求擴大政治參與的呼聲日益增高。隨著各項選舉的展開,民主運動益發洶湧,其間發生過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反對運動數度受挫,終而逐漸壯大,最後突破黨禁,促成解嚴。
民主化的進程上,李登輝接著推動台灣省長與總統直選;2000年,台灣在李登輝的手中完成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籍的陳水扁以相對多數票當選第十任總統,政黨輪替也象徵了台灣向過去的一黨獨大政治告別。

##以上資料取自公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