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教學資源/Teaching Resources

社會學習領域之「生命教育」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

宜蘭縣憲明國小生命教育講座 社會領域輔導員 薛春華 2005.10.12
………

從學習社會領域的理由到了解社會領域的性質,我們知道社會領域在教導學生學習如何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珍惜自己、保護自己,也在教導學生與人相處的種種禮節與人際關係的和諧,更是教導學生與環境之間互動的關係與尊重。從人的生存、生計、生活到了解真正生命的意義,便是社會領域中所當學習的生命教育
…………..

生命教育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講綱

生命教育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ppt

廣播劇:小孩的未來不會遺傳大人的悲哀

[@more@]

民國九十年七月,教育部正式對外公布「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年至九十三年)該計畫希望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助合作、共同學習討論的校園及教室環境,讓每位學生都能尊重並珍惜彼此的生命。該計畫提出了六大目標:
一、生命教育與終身學習密切結合:終身學習已成為時勢潮流之所趨,「活到老學到老」,才能適應資訊爆炸與變遷快速的二十一世紀。終身學習的內容不一而足,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命教育必將為人重視,而與終身學習密切結合。
二、生命教育必將成為學校教育的重心:傳統學校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而攸關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目標等均未加深思熟慮。故各級學校,自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乃至大專校院必將生命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重心,方能培養自尊尊人之國民。
三、家庭、學校與社會「三合一」推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始自家庭,加強於學校與社會。如果光靠學校,而家庭、社會不予重視,其收效必定不大。唯有家庭、社會體認生命教育的重要,積極與學校配合,「三合一」共同推動,生命教育才能奏效。
四、重視生命品質時代的來臨:目前國人平均年齡不斷提高,但活得越久,並不代表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可以預見的是,人類將愈來愈重視生命的品質,而非生命的長短。
五、學校提供多元學習、發展學生多元智慧:迦納(Gardner)所提的多元智慧,業已普遍受到重視,學校不應只重視IQ、EQ,而應提供多元學習的環境,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其天賦潛能,使學生都能擁有成功的機會和完美的人生。
六、兼具科技與人文的素養:重理工輕人文、重物質輕精神的教育,已造成年輕人普遍缺乏人文素養、人生理想與宏觀視野,同時也對人類生命的意義帶來衝擊與挑戰。E世代的青少年在享受科技文明之餘,亦將面對上述相關問題的挑戰,故應加強生命教育,使人們能受益於科技文明,卻不致於蒙其害。(教育部,民90)

九十二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基本理念:在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其內涵包括:
一、人本情懷方面:包括自我了解、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
二、統整能力方面: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合一,人文與科技知整合等。
三、民主素養方面: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務、負責守法等。
四、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五、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語言之運用等。(教育部,民92)

從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來看生命教育,我們不難理解,整個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經清清楚楚的的告訴我們,學校、教師們對於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教育內容以情意、人文的角度而言,就是一種生命教育的內涵了:從一、人本情懷中的自我了解、二、統整能力中理性感性的調和、三、民主素養方面中的自我表達、與人溝通、包容異己、五、終身學習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幾項內涵中,我們可以理解教育本質在培養身心健全的國民,而生命教育已包含在整個教育體制當中了。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指出社會學習領域基本理念如下:
一、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
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
二、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
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廣義而言,人的環境包括: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廣義而言,人的環境包括: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釋意表

資料來源:薛春華整理

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彼此互有關連,而社會學習領域正是整合這幾個層面間互動關係的一種統整性領域。(教育部,民92)。
從學習社會領域的理由到了解社會領域的性質,我們知道社會領域在教導學生學習如何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珍惜自己、保護自己,也在教導學生與人相處的種種禮節與人際關係的和諧,更是教導學生與環境之間互動的關係與尊重。從人的生存、生計、生活到了解真正生命的意義,便是社會領域中所當學習的生命教育。

知識領域範圍

例如

所屬層面

自然的物理環境

平原、山川、平原

生存

人造的物質環境

漁獵、遊牧、農耕、所使用的工具,商業用的貨幣、工業用的機器設備、交通用的車子、輪船。

生計

(縱軸屬歷史學,橫軸屬於經濟學範圍)

人造的社會環境

家庭、學校、社區、國家組織以及政治法律、教育等制度。

生活

自然的精神環境

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