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與故宮「一票兩用」的互惠方案,故宮門票5月19日至9月18日至臺博館參觀有效;臺博館門票5月24日至8月31日至故宮參觀有效。臺博館部分,5月18日起至5月22日連續五天免票參觀,並延長開放時間從上午10時到晚間7時
((先買臺博館ㄉ票在去故宮較划算))
[@mor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聞稿 2005/05/16 臺博館與故宮合作推出「地圖臺灣特展」與「經緯天下古地圖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地圖展結緣,創下故宮與博物館友館合作的首例!為慶祝重新開館,國立臺灣博物館自5月18日起推出「地圖臺灣」特展;由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於5月19日起也將展出「經緯天下─—飯塚一教授捐贈古地圖展」,為使民眾能更完整並同時欣賞地圖所呈現出臺灣的自然人文史地等多重面貌,臺博館與故宮首度達成「一票二用」的互惠方案,地圖展期間民眾購買之二館門票可互通使用。 臺博館與故宮的互惠方案,文建會主委陳其南與故宮院長石守謙功不可沒。兩人昨(十六)日聯袂出席展前記者會,對外說明兩館合作的緣由與想法。陳其南表示,這次展覽在某種意義上,讓國民及小朋友認識自己居處所在,同時透過地圖瞭解全世界其他地方;而「地圖台灣」特展主要為了臺博館重新開館策劃,展期延續4個月之久,展品與規模是歷來最完整的一次,也堪稱全世界第一!陳主委特別感謝臺博館工作同仁與故宮的互惠合作,以及來自學者、專家與蒐藏家的動員投入,他進一步大力推薦,希望大家來看「地圖台灣」展、來看「經緯天下」展,也來看看重新開館又將滿百週年歷史的臺博館。 另一位重要推手石守謙說,故宮是國家博物館界一員,能有機會合作當全力促成,進而推動整體文化發展。他並指出,故宮推出的「經緯天下─—飯塚一教授捐贈古地圖展」,與臺博館的地圖台灣展在展出重點、精神和意義皆不同,但兩者都有助於增加對台灣及地圖的認識,可相輔相成。 臺博館的「地圖臺灣」特展由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直接策劃指導,地圖選件係以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國內私人收藏為主,配合現代的衛星、空照圖及電腦合成影像等,呈現臺灣近代與現代的社會文化風貌,還另外設計了兒童探索館,以探險船的情境模擬方式帶領兒童尋找古地圖中的福爾摩沙。大體而言,該展以世界及地圖文化史的角度來呈現臺灣的自然人文史地之多重面貌,六大展場內涵蓋有關臺灣地圖的所有內涵,透過從十六世紀迄今的各式地圖、影像、檔案等,呈現臺灣的土地、文化、歷史、技術等的特質與變遷。 臺博館鎮館文物之一的「康熙臺灣輿圖」是該展重點展品之一,其橫長536公分,縱寬66公分,是目前所知中國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臺灣全圖。全圖絹本設色,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內容則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18世紀之交,臺灣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兵備部署與城鄉生活等人文景觀,可說是當年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清初對臺灣地理知識的一個縮影,也描述出十七世紀荷蘭、明鄭至清初臺灣發展軌跡與樣貌。 另一項重點展品為1654年的「大臺北古地圖」,則是一幅詳細描繪十七世紀臺北、淡水、基隆一帶地理輪廓的古圖,可說是臺北盆地第一幅最詳盡的古地圖。該圖原是由Simon Keerdekoe在1655年呈繳給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報告書中的附圖。原圖已下落不明,今天傳世的大臺北古地圖,並非當時所呈繳之原圖,而是巴達維亞城的製圖家Joan Nessel就Keerdekoe當年所呈繳的原圖再行抄繪的重繪圖。該幅古圖描繪了當時淡水河流域、基隆一帶原住民部落、防禦工事、教會的地點,以及山岳、水文資料,對於了解十七世紀北臺灣及北部平埔族群之歷史與生活面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臺博館還特別向盧嘉興文教基金會商借臺灣目前唯一的一幅鹿皮畫,鹿皮畫之珍貴是因為全世界目前僅存三幅,除臺博館將展出的這幅鹿皮畫之外,另二幅姐妹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盧嘉興先生為臺南歷史學家,也曾做過臺南地區古地圖的研究,因此這幅鹿皮畫的出借別具意義。鹿皮畫畫中描繪兩、三百年前臺南府城一帶的風俗民情,可歸類為「風俗圖」,該圖所描繪的「番人」風俗,與清代各種「番社采風圖」同屬一系列形象,像捕鹿、耕種、會飲、賽戲、迎婦等等,都是表現傳統原住民影像。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身典藏豐富的臺灣近代文史遺物,各種與臺灣相關的地圖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藏品類別,而近年由於臺灣本土歷史文化再發現的風氣,許多藏於國內外的相關資料與檔案也受到重視,重新認識臺灣的歷史文化成為文化教育與文化建設的一股力量,臺灣地圖的搜羅與詮釋也在這此整體文化脈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受到研究者、文化工作者的重視。 此次臺博館與故宮「一票兩用」的互惠方案,故宮門票5月19日至9月18日至臺博館參觀有效;臺博館門票5月24日至8月31日至故宮參觀有效。臺博館部分,5月18日起至5月22日連續五天免票參觀,並延長開放時間從上午10時到晚間7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