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資訊利用教育】3上-4長故事閱讀策略:推論與結構

  1. 暖身與認知建立(外星人與科學思辨)

課程開始,教師首先拋出引導性問題:「你看過外星人嗎?」、「你相信有外星人嗎?」。教師接著說明,目前全球科技進展並無法在太空船能到達的星球上發現任何生物,因此,人類無法確定外星人是否存在,只能說「目前還沒看到外星人」。教師強調一個重要的原則:「沒有科學根據的,我們不要輕易相信」,教導學生面對傳聞時,應像老師一樣追問,確認資訊的可信度。

隨後,教師解釋為什麼會有外星人這個概念,是因為人類會進行「想像未來的世界」。教師舉例了不可解釋的現象,如在麥田裡「一夜之間就出現非常大的圓圈」(麥田圈),這些現象促使看到的人開始想像,認為「搞不好是 有飛碟 哦」,但這只是在想像,並沒有實際看過。

  1. 文本與作者介紹

接著,教師介紹本次閱讀的橋樑書**《我的外星人老爸》及其作者李光福老師。教師分享了李光福老師的創作靈感:他一邊看《星際大戰》**電影,一邊不小心用錘子敲到手流血,便開始想像:「如果我流出來的血是綠色的,那我是不是就是外星人 了?」,進而寫出這個故事。教師同時告知學生,李光福老師已寫了一百多本書。

  1. 預測與策略引導(猜猜看)

教師將焦點轉回書本,詢問學生:「你覺得小祥的爸爸是外星人嗎?理由是什麼?」。學生從封面圖片中找到了線索,包括爸爸有四隻眼睛、章魚角、體型很大,以及場景是在外太空。學生也注意到文字線索,即書名**《我的外星人老爸》**。教師總結這個步驟是運用了「猜猜看」的閱讀方法,利用 文字的線索 和 圖片的線索 來預測故事。

  1. 核心任務:找出線索(個體閱讀與推論)

教師分配核心任務:請學生閱讀印出的幾頁課文摘錄。教師指示學生:「閱讀3分鐘,找出 小翔的爸爸可能是外星人的線索 畫出這些線索」。教師特別澄清,所謂的「線索」必須是爸爸做了「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這才是外星人的線索。教師強調時間只有 三分鐘,並提醒學生 圖片也是線索,文字也是線索。

  1. 小組討論與標註(合作學習與確認)

三分鐘閱讀時間結束,教師指示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給予 兩分鐘討論 時間,請學生「去一起看一下每個人畫的那個句子,真的是人類做不到的嗎?」。鼓勵他們若有人找不到線索,請組員幫忙。

確認完畢後,教師給予 一分鐘 時間,要求學生「把剛剛畫到的重點用 淺色的彩色筆 把它畫線」,以便於後續尋找答案時更快速。

  1. 合作產出:線索視覺化(故事創作)

接著進入本次課程最難的任務:視覺化創作。教師要求小組選出 一個 或 兩個人畫 比較會畫圖的人。畫圖者需要使用桌上的大紙,將所有組員找到的線索畫出來。

其他組員的任務是負責念出線索,並且「要去確認說這到底是不是線索啊」。教師提供 八分鐘 進行繪製,並指導繪製方向:「不用畫得很漂亮,直接用彩色。就好了,畫大一點,不用畫很漂亮,但是 有意思出來就對了」。在繪製過程中,教師提醒,如果擔心別人看不懂,可以在旁邊用 文字解說 補充,但強調所有繪製內容必須是「文章裡面有寫到的」,不能自己亂補充。

  1. 成果分享與閱讀深化

繪圖時間到,教師開始檢視各組成果,提問:「你們剛剛找到的線索有哪一些線索是 最明顯的?」。學生提出例如「從房門縫隙出來的強光」、「用力就把車抬起來」。

在檢視過程中,教師特別針對一組的畫作進行修正,該組將「光束射進山裡面」誤畫成「光束從山裡射出去」,請學生再次確認故事文句是怎麼寫的。教師藉此機會強調「閱讀的時候是不是?很重要」,提醒學生必須精準理解句子的細節。

最後,教師總結並鼓勵三年級的學生 應開始挑戰閱讀比橋樑書更長的長故事,並告知圖書櫃中長故事的擺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