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主學習?
2020年3月礁溪國中邀請學者和校內4位教師共同研發「自主學習」課程。課程開發教師很多的擔憂。例如:自主學習課程與教學應如何操作?如何做出一門有別於部定課程的課程?校訂課程精神與目的?
自主學習要上什麼?不知道耶~~~~嗯~~~或許從有興趣開始呢~~~~
但是,一個班27位學生,課程、教學、評量….有興趣的學習應如何規劃?高中推動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鏡…..;孩子沒有領受力,需要一些環境…..;孩子長大過程中先站再走,有程度的鷹架才能往前走……;無先備,需要花更多時間…..;這門課需不需要有成果……;有成果會不會消弱動機……;老師要規定方向……。
思維的改變。如果大家提出的學習都有自己有興趣,孩子學習動機擺在前面時,孩子能定目標,不用去鷹架他們,我們需要鬆綁部定的意識型態,明確的學科意義,主流的單一化。思維的鬆綁,孩子能自我想像他的作品展現,學習內容大方向孩子自己決定,而孩子有興趣的動機分歧產生欣賞,是社群的共同價值,自主學習沒有一定的規則。
如何操作?1)讓校園可以有有趣的東西。孩子不牽涉到違法性和重大危險性,只要他們提出,我們都接受。2)不該是資訊化。不是關在圖書館查資料,不是網路已知資料的組織與編輯,不是全班一致性的一個學習平台的學習,而是在有意識的理解自己的學習,再考量E資訊需求。3)找回學生自信的事業,擺脫方法和答案單一化和精熟學習。同一款電玩遊戲,孩子都有不一樣的方法或策略,我很酷我提出不一樣策略或結論感到自信開心。
目的。1)學生和老師是互補的學習資源。社會變遷不同社會生活情境需要彼此相互學習和理解,師生各自專長或厲害相互培能,做為探求未知世界彼此的鷹架。2)開發與成就孩子有別於部定課程的能力。例如:自我組織的能力、想法轉化成知識的能力、設計能力、後設能力。3)情意的培養。課程設計拒絕單一講述,取而代之是師生與生生的互動討論,相互學習且相互欣賞的認同。
什麼是自主學習?
是向內投入和向外創造的能力。
「學習的反思」很重要。
但,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學生應如何「向內投入的學習,再外化的知識的過程。」
邀請大家欣賞礁溪國中國七學生的自主學習後的作品。
作品不是成果的show,而是自我學習從「不會到會的歷程省思。」
國七|自主學習票選作品與專家回饋:
教別人如何解魔方:我的學習(我如何做的)、我如何教人步驟與困難、繪畫自己的公式。
畫星空:指認自己失敗、如何改進、自我評量能力、摘要自己學會什麼。
吉他:提及挫折、表徵結構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