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高中夥伴近來為學習歷程檔案有很多文章
這波12國教高中衝擊很多
國中小變動除了校定課程6學分外
部定課程 一切如昔
我自己覺國中在部定課程
三個面向可嘗試
針對自己或學校特質
微微事和無傷大雅的小轉變
一、教科書運用
大家若對教科書的內容普遍不滿意,編排有意見,能不能將以往當成聖經的教科書,轉換成授課參考工具。
教科書提供的權威性知識、系統脈絡化的知識,當成我們授課思考方向、思考的鷹架。
二、課程設計思維
剪掉鎖碎事實知識什麼都要說的習慣。拋開教完全部學習內容才是好老師的標籤。
老師本著教師專業。為學生選擇各學期學習內容之重要核心概念,排列概念發展順序,鋪陳符合學生目前生活經驗的情境,提供孩子一個系統性的學習思維脈絡和探掘自我的問題意識。
三、評量轉變
若一學期考3次段考為單位,我們可以嘗試2次量化1次質化評量做自由變化。
評量大家在意點~公平和不公平。不考學生會念書嗎之假設性問題中。
我生在給教師彈性的幸福學校~礁溪國中。
上面三面向,教務皆給學校老師充分自主。
108下我向教務處提出,我的公民紙筆1次、學習歷程評量1次。
在學習歷程評量中,老師只要將評分規準設計好,孩子就會在意,別擔心他們不學。
我也和學生先做好溝通,我們一起讓學習不一樣。若你們也認同,我就來跟學校進行溝通。
(和學生溝通時,看到學生表情驚訝,覺可以不用紙筆測驗喔,只要努力呈現我的卓越即可喔)
質化評量好處,可以讓不太會紙筆測驗的學生得到自信和成就感。學生欣賞同儕間不同的學習之美,亦是尊重不同學習價值最好潛在課程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