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要追求什麼樣的正義?做了轉型正義就會變好嗎?
為什麼要金錢補償?法律角度看威權?
台灣在威權體制的問題?
當代許多議題是艱難困難政治性高的議題,
常因議題內容被簡化被貼上標籤,
比如轉型正義是一例。
.
關於轉型正義我的理解是字面上的意義,
228受難者的平反、白色恐佈對受難者家屬進行經濟補償。
因不知什麼是轉型正義,
參與由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教學工作坊,
我很喜歡早上安排的二節課程。
上完早上二節課,
我對我自己感想是對於知識了解都太少且片段去脈絡化,
以致無法交待清楚上課要給孩子的是什麼,
也還好宜蘭離台北近,
有機會接收這樣專業知識)
#108課綱老師要學專業知識真多__非常需要大量高教專業研究進補和合作
.
第一節課由台大政治系長玲師引用Ruti G. Teitel
《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一書,
和大家一起討論什麼是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
#轉型正義包括_刑事正義_歷史正義_補償正義_行政正義_憲法正義;
另外搭配目前國際經驗 #西班牙_南非_智利_韓國。
.
Q課堂時數有限又想讓學生理解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有很多例證,可否請老師建議一例證或國家和臺灣目前在處理轉型正義遇到困境困難相類似,
讓學生更深刻體會理解?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問題,很多學者對德國有概念,
國內法學者留德很多,德國被討論文章比較多,
但依我觀點東德消失不見,理論上某個部分體制就不連續;
歷史記憶威權體制的象徵西班牙的經驗很有參照性;
若只能挑一個國家韓國較合適,我們民主演進蠻相近,
雖說光州事件和美麗島差距蠻大,且韓國分裂型態和臺灣不同,
臺灣是國家認同(對中政策),韓國是對北政策,
韓國民主化跟臺灣差不多同步,且某個程度她們也是一種寧靜革命、
地緣和臺灣蠻接近,結構性也蠻相像,
比如被日本殖民過受到美國保護經濟起飛時間差不多,若要彼此參照可看怎麼做。
.
結論:
雖說他山之石可攻錯,
但長玲老師說其實臺灣雖然促轉會目前運作沒那麼理想,
但我們轉型正義還是做的還不錯,
我們有我們需要克服的困難困境,多看一個國家彼此參照。
我們下一代並不是要得到什麼新的答案,
教育最大目的是啟發思考,
邀請下一代一起思考臺灣民主和未來,
看看別人東西想想我們東西便於討論,
他們會這樣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他們有這個困難,我們有這個困難,
而不是給下一代辦認好人與壞人的方式,
那是威權的體制才有,威權體制幫你決定誰好誰壞,
民主國家不做這事,促進民間和解角度來思考,
如何進到歷史情境中,但是是很誠懇面對。
———————
甚麼是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
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
以及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政治的、族群的、或種族的)分裂,
所做的善後工作。這些工作包括:
對遭受政治迫害的人給予正義。
被沒收的財產必須歸還;
遭受肉體、自由和生命損失的人或其家屬,必須加以賠償。
對從事政治迫害的人,必須在法律上或道德上予以追究。
對過去政治迫害的真相和歷史,必須完整地加以呈現。
以上只是原則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