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實施環境教育本位課程及研發環境教育教材

 

壯圍國小戶外教育教學手冊

image

 

教學設計:農田水路拾穗憶

 

設計者

羅幸宜

適用教學對象

高年級

結合學習

領域

社會、綜合領域

教學時間

分鐘(節課)

教學注意

事項

1.教學準備及聯絡方式提示等

2.教學時間提醒或交通等

參考資料

來源

1.宜蘭縣傳統竹圍測繪專輯。陳進傳/文毓義。1996

2.竹與生活宜蘭平原「竹圍仔」的形成與消逝。蘇美如。蘭陽博物館2012.02電子報。

3.蓮蓮有魚生態池

4.

 

設計理念

層次1

藉由參觀觀光農場,認識傳統農家生活;以及美福大排和宜蘭市、壯圍鄉農民的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進而了解先民蓽路藍縷開墾宜蘭的辛苦。

層次2

透過認識美福大排流域、功能;以及傳統農具的介紹與了解,進而更加了解家鄉傳統產業。

層次3

藉由製作竹筒飯和包肉粽的活動,認識與竹子結合的傳統米食,並學習傳統米食的作法。

教學目 標

1.了解農業生產與歲時的關係,及其農具使用的時機。

2.了解美福大排對壯圍鄉農業的影響。

3.認識宜蘭傳統竹圍仔的特色。

4.認識用竹子製作的傳統米食,並學習其做法。

節次

活動

名稱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分配

學習

資源

融入議題

1

農耕歲月

[活動一]竹圍仔的消逝

1.介紹傳統竹圍,以及特別的功能。

[活動二]農村生活

1.參觀『蓮蓮有魚生態池』及新南國小農具文史室,認識傳統農具及農業生活。

2.參觀美福大排,認識美福大排的功能與重要性。

3.進行烏草粿或麻糬體驗,認識傳統米食。

4.完成學習單,並進行心得分享。

 

20

 

60

 

 

20

 

50

 

10

1.蓮蓮有魚生態池。

2.新南國小農具文史室。

環境教育、家政教育

2

竹圍仔食堂

[活動一]屈原的愛

1.認識粽子的由來與特色。

2.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包粽子活動。

3.票選最美的粽子,頒給獎勵。並一起品嘗粽子。

[活動二]竹與米飯的交會

1.認識竹筒飯的由來與特色。

2.學生分組製作竹筒飯。

80

 

 

 

 

120

 

 

 

家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