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身心靈發展協會共同辦理~雙連埤自然生態之旅

主題:雙連埤自然生態之旅

地點:宜蘭縣員山鄉雙連埤自然生態教育中心

對象:宜蘭縣大湖國小六年級學生

雙連埤簡介:

雙連埤根據調查是在五千多年前源於阿玉山的雙連埤溪,經歷潮濕現象之後,而形成斷頭河,堰塞成湖,是台灣低海拔楠儲林帶的淺湖代表性濕地。湖泊中間有兩座浮島,上面長滿許多水生植物,就水域中漂移,成為特殊的佳景,而過冬候鳥也多以此為棲息處所。浮島面積約四公頃,颱風季節,會自由遊走,每次的遊走總會為水域裡的植物洗牌一次,重新為它們分配領域,是難得而有趣生態奇觀。浮島的組成分子大約可分為5大類型:浮島基地是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浮動草毯,形成強韌地基,厚約2公尺,水面上1公尺,水下1公尺。馬來刺子莞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以腎蕨為主的蕨類植物,另有大族群的小葉海金莎,宜蘭人稱「珍東毛仔」,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宜蘭、雙連埤的分株假子箕蕨、日月潭藺、華克拉莎、馬來刺子莞、毛蕨族群,其在雙連埤浮島生長環境已特有化,他處不易茁生。最奇特的是大頭茶喬木,原本喜歡乾爽通風的山稜線環境的大頭茶,翅果隨風飛入浮島草毯基地,入境隨俗,適應水耕環境,根系演化成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大頭茶森林的形成讓山鳥有棲地環境後,其他陸域樹種如紫金牛、江某…等也隨山鳥排糞進駐,浮島森林高度已發展到有五公尺,蘭科植物-拎壁龍類型等附生植物也補充森林的空隙,使浮島有更多元性的生命,達到浮島老熟林結構。整座浮島棲地及湖域環境更孕育出魚蝦、蜻蛉、蛙類、龜、爬蟲、水生昆蟲…等,因此更吸引多種的候鳥、留鳥的青睞,紛紛駐足。

活動說明:此次的校外教學,我們帶領六年級的孩子,前往離我們最近的雙連埤生態教室,並經由身心靈發展協會隨隊老師的介紹與解說,讓孩子們更認識、了解與他們最接近的國寶級濕地雙連埤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經由實際接觸,環湖進行體驗生態之旅。並於下午的課程,進行小小蔡倫新發現—紙的製作。

 

活動感想與省思:

   這次活動除了讓孩子接近大自然生態,也讓學生知道要懂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隨手一扔的垃圾,往往造成生態的汙染,讓原本生長在這裡的動植物,受到傷害而滅絕。以步行環繞雙連埤的方式,孩子雖然邊走邊喘,但與同學之間的感情更為融洽與親近,也體會了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並且在隨隊主任與解說老師的協助之下,讓孩子學到更多課本裡得不到的知識,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此,這次的生態之旅充滿了知性與感性。此次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認識雙連埤濕地,讓孩子們更認識、了解與他們最接近的雙連埤自然與人文生態,並經由實際接觸,環湖進行體驗生態之旅;進而產生、培養愛護以及保護這片與我們最親近的國寶級濕地。

活動照片分享:

IMG_3817 IMG_3827 IMG_3830 IMG_3834 IMG_3846 IMG_3858 IMG_3867 IMG_3868 IMG_3869 IMG_3874 IMG_3879 IMG_3880 IMG_3889 IMG_3892 IMG_3906 IMG_3920 IMG_3922 IMG_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