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3融入自然課程,於班級進行空氣品質污染宣導活動

宜蘭縣礁溪國小 呼吸好空氣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呼吸好空氣教材來源翰林+自編教學對象五年級教學時間105年10月教案設計陳碧卿教學者陳碧卿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節數1節設計理念空氣汙染現象日趨嚴重,藉由空氣汙染防制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並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對應能力指標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的性質;氧的製造、燃燒之瞭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流程時間分配教學資源形成性評量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學生觀看「台中紫爆-空氣汙染」相關新聞影片。教師簡介台灣中部空氣汙染現況。 二、發展活動 1.認識空氣品質監測網 A.教師介紹空氣品質監測網,可從礁溪國小網頁左側直接連結。 B.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網站的使用方式。b-1空氣品質以「細懸浮微粒指標」為主,可點選各地區監測。b-2並可查詢空氣品質預報。 C.抽點學生操作網站,查詢不同地區的空氣品質。 2.空氣汙染防制宣導「大樹的叮嚀」 A.認識天空汙染的原因-懸浮微粒哪裡來。a-1來自自然界的釋出例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海鹽飛沫、地殼岩石風化。a-2人類活動製造例如:汽機車排放廢氣、工廠煙囪排放廢氣、建築施工、道路揚塵、燃燒垃圾、吸菸、烹飪、燒烤食物、拜香。 B.認識空氣汙染對健康及環境的影響。 C.教師帶領學生討論:空氣品質差時,如何保護自己。並如何從自己的生活中減低空氣污染。 三、統整活動 1.學生發表課堂的學習;印象深刻的地方。2.教師統整課程重點:從空氣品質監測網,可以查詢所在地及其他地區的空氣品質狀況。空氣品質差時,記得戴口罩。並由生活節能減碳做起,降低空氣汙染。 5分   10分    15分 網路新聞   空氣品質監測網    空氣汙染防制宣導教材 能說出新聞概略內容。   能利用網頁查詢,並說出各地區空氣品質狀況。     能專心聽講。   能說出懸浮微粒的來源。能說出保護自己的方法。  教學活動照片空氣品質監測網站介紹空氣汙染防治教材教學學生討論:空氣品質差時,如何保護自己學生發表課堂所學 

閱讀全文105-4-3融入自然課程,於班級進行空氣品質污染宣導活動

105-2-2礁溪國小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課程共8小時實施計畫及執行情形

全校性彈性學習『環境教育』課程教學   單元名稱節能減碳好家園適用年級一至六年級教材來源「每天一度電,你想做啥?」新聞報導 教學時間四節課教學資源電腦、單槍投影機、課本教學方法1.講述式教學 2.體驗式教學教學目標單元目標分段能力指標一、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所為也能夠節能減碳。 二、利用所學的知識,力行節能減碳。 三、瞭解碳足跡的意義及其和生活的關係 四、善用資訊科技和媒體來吸取更多新環境保護新知。 五、利用資源來計算自身及家庭的排碳量,並學會因應之道。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瞭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5-2-1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2-3執行綠色消費、環境保護節目及環境關懷行動。能力指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時間備註    1-2-2            3-2-1                      4-2-4       5-2-3一、引起動機 (一) 請小朋友閱讀節能減碳的相關報導「每天一度電你想做啥?」 (二)…

閱讀全文105-2-2礁溪國小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課程共8小時實施計畫及執行情形

105-5-8舊衣回收幫助弱勢學生

讓舊物注入新生命,增加資源的利用,共同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學務處募集二手校服,由教師及小義工協助整理,提供有需要的學生領取。 【學生捐贈舊校服至學務處】 【師長進行二手校服的整理】 【學生進行試穿】 【找到合適的外套。為舊物注入新生命】

閱讀全文105-5-8舊衣回收幫助弱勢學生

105-3-7推展食農教育~利用閒置空間,設置教學農場,配合三年級課程種植有機作物,推動有機飲食

宜蘭縣礁溪國小 三年級環境教育教案設計 教學主題 有機菜園 教學年級 三年級 教學時間 80分鐘 設計者 廖淑惠 設計 理念 有機菜園栽種是本縣發展重點活動,且剛好校園中有閒置空地,讓學生體會平時家長農忙的辛苦,特地規劃校園有機菜園,分配5班一塊小菜園,由教師指導學生栽種各式蔬菜或鮮果;此亦可培養學生恆心,以及了解『要怎麼收穫,先要那麼栽』的道理。 教學 目標 1.學生能學會栽培植物的方法(整地、播種、澆水、除草)。 2.學生能願意復出時間照顧班級植物。 3.與大家分享成果。 對應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 1-1-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1-1-2-1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 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 的責任感。 活動內容與過程…

閱讀全文105-3-7推展食農教育~利用閒置空間,設置教學農場,配合三年級課程種植有機作物,推動有機飲食

105-5-2宣導家長接送學童等待3分鐘應熄火

  為促進環境永續、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 學校與家長共同配合「接送學童等待3分鐘應熄火」。       家長汽機車接送學童,等待3分鐘應熄火。        學務主任與交通小義工,共同協助向家長宣導減碳觀念。   交通小義工一同協助宣導。

閱讀全文105-5-2宣導家長接送學童等待3分鐘應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