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1 三年級環境教育校外教學–頭城農場

策劃/執行人:黃貞翡
實施日期:104.9.22
參與人數:100人
教學目標:

一、認識頭城農場的生態環境。二、學習友善環境之農法。三、體驗老祖先就地取材製作出的童玩。四、認識自然環境與食物鏈的關係。五、以參觀農場、DIY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資源循環利用、生產的環 境教育觀念

進行方式:

首先藉著操作古早童玩引發學習及探索的興趣,再說明這些玩具皆為就地取材所製作出來,既環保又有趣,這是老祖先的智慧。其次導覽員進行全園導覽,內容包含體驗生態、認識有機、低碳、米食水稻文化、餵食可愛動物、推石磨、搓湯圓DIY、體驗米食、跳草繩、竹竿舞等活動。 整體行程規劃為一系列的植物步道,於其間錯落有動物的圈舍,認識植物之餘,有可愛溫馴的動物陪伴,可說是毫無冷場。

成果描述:

頭城農場為第一個得到官方認證的民間環境教育場域,學生在該場域充分享受大自然純粹的洗禮。在農場裡看山看水看動植物,也看為愛護環境所呈現的自然工法。親手種菜、撒種、餵食牛羊,將香草植物放在手心、掌心,嗅聞花草的芬芳。與大自然親密而近距離的互動,充分感受美好環境帶來的愉悅。

實施心得:

頭城農場為自然生態場域,活動期間讓學生扮演在地小農,充分體驗農家生活。更安排就地取材的傳統娛樂活動:跳竹竿舞、將草繩當作跳繩團體競賽。讓學生體驗沒有聲光效果及3C產品也能玩得如此忘情。 土牆厝是冬暖夏涼、就地取材的綠建築,學生穿梭其間體驗不同建材搭蓋成的房屋,覺得新奇又有趣。

學習者心得:

很多學生是第一次到農場參觀體驗,有些學生就算到過農場,也沒有得到導覽解說,失去了學習機會。此次透過團體預約導覽員導覽,學生才發現原來一個農場中有這麼多小小生態,也體會到為環保真的要進一份心力。如:運用自然工法製成的駁坎、用土灰.草灰.樹木枝幹經過5個月發酵而成的有機肥等等。

補充:

藉由此次校外教學實地場域觀察與實作,讓學生體驗不同領域的多元活動。而透過專業導覽解說,進而提升學生環境教育概念。

 

IMG_4295IMG_4314IMG_4321IMG_4329IMG_4331IMG_4334IMG_4344IMG_4356IMG_4379DSCN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