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教特色, 校園環境管理, 活動照片, 生態導覽

107_校園綠美化情形

一、實施計畫

二、影像記錄

 

◎工友叔叔定期修剪校園花草樹木,使操場更加有綠意。

◎不定期的除草,將使我們的孩子能更加優游在校園環境裡。

◎學校會因應植物生長狀況,適時更換校園水生池的植物。

◎校園閒散不用的地方也因新種植的植物更顯得有特色。

◎教室擺放盆栽,營造出綠意盎然的學習環境。

◎因原有花木枯死,於是在接送區旁花圃新種植了雪茄花。

◎各班教室外花台種植山蘇、水生植物等。

◎利用室外空地種植植物,變成教室的後花園。

◎教室外陽台新種植物情形。

◎樓梯旁設計花台種植花草,校園處處可見綠意。

◎因校內殘障坡道工程進行,而將這些矮椰子移植到此處。

◎下課時,遊戲器材區旁的樹下,也是學生們留連的場所。

廁所擺放植物以增添綠意。

◎充滿綠意的舒適空間讓如廁也是一種享受。

◎校園公共藝術「花舞」的設置。

◎結合社區造景設計,營造出綠意盎然的休憩空間。

◎公園式的校園規劃設計,有綠意也有藝術雕塑品。

◎尊親堡壘旁設立木頭圓椅,老師常帶著學生坐在那聆聽古老的校史。

◎涵育樓前的苦楝樹,陪伴羅東國小走過百年歲月。

◎在藝術光廊旁高聳的椰子樹,是所有羅東囝仔的共同回憶。

◎設立植物解說,建立良好的環境教育學習環境。

◎在校園中主要的植栽環境中,設置相對應的解說牌。

◎植物解說內容與校園實景相互對應,使學生更容易學習。

◎針對水生植物池,亦設置相關之解說牌。

 

 

 

一般, 學校環教特色, 教學與宣導活動, 活動照片

五年級環境教育課程

尋回消失的記憶

 

imageimage

image image

早期建築的歷史意義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教學省思

1. 有異於以往拓碑模式,今年改以資訊融入教學結合藝文教學模式做認識碑文的活動,以期提供學童更多更深入的學習,對於校史的緣由有較活潑生動的描繪。

2. 要進行此活動前,須對校史有較粗略的認識,故須先觀看校內自編校史教材後,才能持續接下的活動。

3. 平板電腦數量過少,需多人共同使用,故在硬體設備上可再討論與置換相關設備的選擇。

4. 學生在出發參訪之前,老師們已經先行上過校史教材內的相關內容,也因此讓整個活動進行的更加順利!

5. 我們在出發前學年主任已經事先跟廟方服務人員取得聯繫,廟方人員也同意當天為學生簡略介紹城隍廟的歷史由來,但我們參觀當天遇到的卻不是當初聯繫到的廟方人員,而該位值班的廟方人員只願意讓學生提問,是較為可惜之處。

1. 經由參訪科學館後,我們發現我們學校的科

學館功能性十分強大,所以我們先介紹歷史,再接著介紹其他功能,讓學生從認識科學館的歷史,進而瞭解我們學校科學館的重要性,也學著喜愛和悅納我們的科學館。

2. 星象台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師資缺乏,現已作為科學團隊堆放器材的倉庫,並沒有開放作教學使用,十分可惜。建議它可正式納入課程介紹,如:五下的星空,讓星象台雖然老舊,但還是老而彌堅,有它的存在價值。

3. 科學館有森林故事館的功能,但除了校本課程有上之外,並沒有確實落實在領域教學上,這也是很可惜的一點。

學校環教特色, 活動照片

105_編寫及進行本校生態池環教課程,成效卓著

本校致力推動環境教育,針對本校生態池編寫環教課程並融入四年級自然課教學,為本校極具特色之環教課程。此課程亦可結合行動學習,成效卓著。

一、環境教育課程~認識校園生態池(按此進入連結)

二、訓練生態解說員進行生態池導覽(按圖連結影音)

三、影象記錄

課堂解說

imageimage

實地觀察、記錄

imageimage

生態池的水源是來自於雨水回收系統,學習水循環再利用的觀念

imageimage

亦可結合平板教學、桌遊,利用植物圖卡進行QRcode及ARcode認識校園植物

IMAG1742IMAG1747

IMAG1757IMAG1771

用平板電腦記錄校園生態池,行動學習讓學習方式更多元、更吸引學生

imageimage

四、行動學習成效卓著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