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學年度環境教育&節能減碳專刊

環境教育及節能減碳專刊100-09

氫能電動機車 零廢氣超環保

  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研發氫能電動機車,昨在宜蘭大學亮相。亞太表示,這是全球首款不耗油、零廢氣,運轉時排放的水可達飲用水標準,對環境完全無害,最高時速60公里,續航力70公里,所需要的氫罐,未來可透過販賣機購買。

  「第六屆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暨99年度燃料電池示範運轉驗證補助作業成果展」,昨天在宜蘭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從事氫能源研究的相關系所與專家學者討論,環保署長沈世宏、縣長林聰賢等人都應邀與會。

沈世宏說,世界各國都努力建構一個氫經濟時代,城市最乾淨的能源使用,就是將能源轉換為氫,它反應後只剩水排放出來,對環境是安全無害。亞太燃料電池公司為了參加成果展,以3部氫燃料電池機車組成環保節能車隊,前天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出發,一路行駛到宜大參與盛會。亞太說,這趟行程的成功,證明台灣氫能機車技術已技冠全球,也已經達到可以量產階段。

  亞太指出,他們研發的氫能機車使用氫燃料電池,是利用氫氣與氧氣的化學變化,使燃料電池產生電位差發電來驅動車子,運轉不會排放廢氣,排棄物只有水,對環境完全無害,甚至可達到日常飲用水的品質要求。

  近來天然氣車、電動車推廣都遇到加氣點、充電站不夠普及的困境,亞太說,氫能機車所需的「低壓金屬儲氫罐」,是國際公認最安全的儲存方式,未來將以無人販賣機方式販售,可解決加電車不足的問題。沈世宏試乘後說,衝力夠,感覺很棒、很安靜,最重要的是,它對環境是安全無害的。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10.29

過度捕撈 旗魚身長萎縮一半

  魚是桌上必備佳餚,但是該怎麼吃才能永續享用大自然提供給人類的美食呢?中研院學者呼籲,謹守拒吃不永續漁法、影響生態系主要功能魚種以及多吃友善養殖魚類等,「二不一多」原則。

應多吃吳郭魚、虱目魚

  昨天是中研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日,吸引近五千民眾扶老攜幼入院參觀。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在「海洋危機」演講上指出,海洋目前正面臨過度漁業捕撈、棲地破壞、海洋污染以及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水暖化與酸化危機,例如,一九五年左右捕獲的旗魚,體長超過人類身高的兩倍;現今捕獲的旗魚只比人高出一些,魚體明顯縮小了將近一半,正是人類過漁的結果。

  陳昭倫呼籲推動「二不一多」飲食文化,首先要拒吃「不永續漁法」所捕獲的魚蝦貝,例如經由毒電炸或流刺網所捕獲的魚,魚翅、大型鮪魚、混獲的吻仔魚也不要吃。

  此外,消費者還要拒吃「生態系主要功能性」魚種,如草食性魚種的鸚歌魚、海膽、龍螺等,因為草食性魚類會吃掉大量藻類,提供珊瑚生長空間,維繫生態系。

  他鼓勵食用「生態友善養殖」生產出的魚種,如吳郭魚、虱目魚、文蛤、牡蠣等。因為雜食性的魚在養殖過程不需大量投餌,且台灣是吳郭魚飼養王國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10.23

◎網路笑話第三任丈夫!?

在大飯店的餐廳裡..有個婦人一直盯著附近一個紳士。

紳士感到很尷尬,於是決定走過去問個清楚..

紳士客氣地問婦人 : 我們是否以前在什麼地方見過面?

婦人答道 :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可是你的樣子很像我第三任丈夫..

紳士問道 :看不出來,你已經結過三次婚了。

婦人答道 : 不,我只結過兩次婚!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不該在蘭陽溪畔盛開的高麗菜田

        近幾個月的好天氣,中南部高麗菜生長良好,收成產量大增,供大於需的情形造成菜價如土,部分批發價格甚至無法支應採收工錢,菜農面臨採收與棄收的兩難,品相較差的高麗菜甚至直接丟棄或任其腐爛。然而在此同時,蘭陽溪河床上種植的高麗菜田,正準備進入採收期。

生活水平上升,蔬果挑選型態改變

  十多年前在山地輔導農耕轉作的背景下,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色,使在高冷蔬果聲名大噪,一時香甜的高冷蔬果成為餐桌上的高級佳餚,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民眾採買生鮮蔬果的習慣與胃口也越養越大。高冷蔬果是品質保證;其次則挑選賣相姣好的;品相不佳的蔬果則乏人問津,此一現象相對影響了蔬果的種植方式。山地開墾大增,無法上山的農民,則在種植過程中投入大量肥料與農藥使用,以種植出賣相佳的蔬果,只因為賣相不佳的農場品,滯銷終將導致血本無歸。

  就在今日,蘭陽溪的河床上,農戶承租了大片河灘地,種滿了高麗菜及西瓜,其中種植的高麗菜,熟成的恰到好處,正等待的菜農們採收。雖說面對汛期時,不可預期的洪水將導致農民一整年的收成血本無歸,但在生計壓力之下,農民仍在河床上開墾出一畝一畝的菜田。河床上堆積的大量砂石,並非肥沃之土,農民為了種植出賣相姣好的高麗菜,則使用大量生雞糞肥料及農藥,以期待豐收,賣出好的價格。

 (圖 蘭陽溪上游河床中一畝一畝的高麗菜田)

每一份施落在蘭陽溪的肥料及農藥,終將落入宜蘭人的口中 

    臺灣山多平原少的地形限制下,增設水庫的議題在台灣各地屢見不鮮,但宜蘭得天獨厚,雖未設置水庫儲蓄水源,但蘊藏在地底的伏流及地下水源,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當各地遭逢旱季,需要進行缺水休耕或分區輪流供水等情形時,在宜蘭這種情形似乎是天方夜譚,不曾聽過。

    但近年宜蘭人自豪的好水,卻面臨嚴峻挑戰,施落在河床上的肥料及農藥,殘留在河床,順著水流而下,亦或進入河川伏流,影響河川水質,除可能破壞河川生態系平衡,也可能造成宜蘭人飲用水源的惡化。

  『水流三尺水自清』,雖說明了河川的自淨能力。藉由河床上的砂礫接觸沈澱、吸附及氧化分解,溪中植生的吸收與微生物的分解,產生水質淨化的效果,默默著處理溪流中的污染源。但這免費的服務雖然貼心,卻不像收費的污水處理設施,能處理污染程度高的水源。天然河床沒有礫間處理的正反沖洗,用以維持高處理成效;沒有污水處理廠的維修機制,有專人進行養護,過多的污染源將不被天然河川所淨化處理,且直接導致水資源的崩壞。

我們需要的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環境 

  河床裡一畝一畝的高麗菜,顆顆飽滿雖然漂亮,且迎合市場的需求,但在其光鮮的外表背後,卻需要用乾淨的水源、健康的土地去替換,這似乎不合成本,沒有了乾淨水源,則需設置更多污水處理設施,沒有了健康的土地,草木不生,鳥獸不在,生態系失衡,都直接影響人類的飲食取得與居住環境。購買使用大量肥料及農藥的農產品,看似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

  是否有方式可以改變這現象呢?如果以需求面改變供應面呢?我相信沒有市場需求,就沒有供應的行業,這或許是個可行辦法,當我們都選用或支持以安全生產的農民或社區生產的農產品時,除了獲得食物來源,也間接從需求面改善供應通路,或許購買的農產品沒有良好的外觀,但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卻為我們保護了土地與水源,可能友善耕作這種高集約、低產量的耕作模式,提高了我們購買的農產品支出,但我們將不必再為了取得蔬果來源而傷害我們的環境,何樂而不為呢?相信等到那時,我們吃到的高麗菜,一定特別可口,特別香甜!

(以上資料來源: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專案執行 – 薛博聞